沙 磊
她基本上是一個“我行我素”的對教育的不懈追求者。她所要求的是與事業相爭,是作為一名女性對完整人生的追求,是生活的真諦和人性的滿足。
在幼兒教育世界的人物畫廊里,不難發現簇擁著一批性格鮮明的女性院(園)長群體。她們的身上充溢著魅力十足的力量,閃耀著人性真善美的光輝。
劉燕就是這樣一位身上張揚著強烈的人性美的院長。
想在她身上找到淡然和閑適,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象她是個慢條斯理的人,那絕對是個錯誤。
端坐在六一幼兒院院長、黨總支書記辦公室的她,話語高亢,大氣磅礴,如行云流水,擲地有聲。
無論是中央領導視察的接待,還是幼兒院繁重瑣事的處理,她都從容不迫。她給人的感覺是端莊大方,莊重親切。
作為一名在教育戰線上干了長達三十多年時間的老兵,現在的劉燕成了六一幼兒院孩子們及家長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她已經把整個自身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性格、思想、情感、人格全部融進工作中去了,是一種達到了巔峰體驗的教育境界。
她籍此榮獲的頭銜不勝枚舉:全國“三八”紅旗手、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教育領軍人物、北京魅力女教師、海淀區政協委員、海淀區教育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她基本上是一個“我行我素”的對教育的不懈追求者。她所要求的是與事業相爭,是作為一名女性對完整人生的追求,是生活的真諦和人性的滿足。
“六一幼兒院是我最好的舞臺,坐在那里感覺工作狀態非常良好。”劉燕始終對工作充滿豐沛的情感。
在她的帶動下,年輕的幼兒教師們也煥發著旺盛的工作熱情。六一幼兒院逐漸成為一個團結、友愛、勤奮、上進、永遠年輕的優秀團隊,為中國幼教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工作上光鮮亮麗的形象,也掩蓋不了生活中的種種快樂;她用真誠和博愛的心,贏得了家長學生的喜愛,她用杰出的業績蠃得了同行們、同事們的深深敬意。
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其一生可分為二個階段:57中,教師,黨委副書記;六一幼兒院院長。貫穿這些的,就是她對教育的不斷追求和對事業的執著。
“有緣相聚,彌足珍貴。”劉燕對記者說:“能夠在六一幼兒院這個平臺上干10多年,我真的很榮幸。”她雖然話語不多,但是已經表露了自己的心聲。
童心統治世界
六一幼兒院。這是一個誕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朱德、康克清夫婦關懷并選址的幼兒院。
這是1986年春風送暖之際,英國女王伊麗莎白點名要參觀的幼兒院。
這是1995年50周年院慶之際,江澤民總書記送來了 “昔日馬背搖籃,今日兒童樂園 ”題詞的幼兒院。
關心下一代成長,多次勉勵人們“仰望星空”的溫家寶總理曾在六一幼兒院留下了他深切的關懷和殷切的囑咐。
“六一在傳統與現實之間,在繼承與創新之中找準了定位。即;立足保教合一傳統,挖掘馬背搖籃新意,培養全面發展人才,努力實現六一在新世紀的騰飛,使其成為全國幼教界的一面旗幟。”
“一切為了孩子 ”、“無私奉獻 ”的延安精神是六一高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旋律,她看似平凡,但卻蘊藏著無限深情。六一塑造了一種永不磨滅的精神、一份永不褪色的真情。
劉燕說,在每一個平常的日子,我們用心呵護著幼小的生命,每一件尋常小事,我們用情哺育著稚嫩的心靈。我們的付出凝聚成“保教合一”的辦院特色,我們的耕耘獲得了江總書記的 “昔日馬背搖籃,今日兒童樂園”的高度評價,全體六一人為此而驕傲。
“童心有著生命不息的熱情,十萬個為什么的求知欲望,縱使得到滿足亦永不言休。童心有著清澈如水的純情,捧給人們的都是率直坦誠、磊落真摯的心懷。”劉燕這樣詮釋童心。
劉燕說,幼兒開始的奠基教育,培養的是終身的發展,在幼兒期間是非常的重要,我確實覺得,人們把教育點放在啟蒙教育階段。人生的開端做好了,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作用。社會越來越重視基礎教育。
“幼教關乎人的一生發展。我覺得,對幼兒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眷念童心,是因它有著冰清玉潔的純凈;眷念童心,是因它有著五彩繽紛的夢兒;眷念童心,是因它有著天真爛漫的童稚;眷念童心,是因它有著永不言敗的自信。”
劉燕說:“童心統治世界。當你踏上人生奮進的旅程,驀然回首,你會由衷到寶貴的童心恰似那枝繁葉茂的常青樹,歲歲更新,猶如滾滾無盡的江河水,永不枯竭…… ”
春雨潤桃李
18歲,一個如花似玉的妙齡,此時,劉燕進入中學做了一名普通教師。1975年1月至1998年9月在海淀區五十七中學工作,一路從普通教師、班主任干到總支副書記、校長助理的位置。1998年,她離開工作23年的普教系統涉足從未接觸過的幼教領域。
劉燕坦言,因為從小一直當干部,能力突出,性格開朗,高中之后讀完師范后,毫不猶豫地地選擇成為一名中學教師。
劉燕告訴記者,年輕人是幼兒園發展的希望,在培養這支隊伍的過程中更好地為她們搭建成長的平臺,是管理者的責任,讓年輕不再成為困惑。
劉燕多次強調:“做一名好的園長,一定要懂得知人善用的重要性;一個群體的積極發展,要有一個睿智的管理者,這的確很關鍵,但并不完整,更重要的是:她要能夠調動起全員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個體在集體中充分張揚出其個性。真正的管理,不會是某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一個集體的智慧、一個群體的共同意識,人才是一個群體中最寶貴的資源。”
一所幼兒園的成功發展之內涵在于,她不僅僅是使教職工得到發展,園所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能讓走進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們,能夠真正的在快樂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體驗到快樂。
“要培養起幼兒的身體健康,使其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要關注到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情緒,我們幼兒園就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劉院長一直這樣倡導著六一教育的方向。基于此,“六一”人也將孩子一日在園工作的重點放在養成教育上,在吃飯、穿衣、盥洗、睡眠、外出等這些看似細小的生活環節上,教師均以游戲的口吻,同幼兒一起互動起來……為孩子們喜愛的藍精靈穿衣服,為小花貓洗臉,讓小金魚快樂的游泳……
讓孩子們在充滿童趣的游戲活動中,快快樂樂、輕輕松松地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交換習慣等。同時,讓那些原本對幼兒來說,顯得有些嚴格、有些拘泥的培養要求和教育過程,潛移默化地轉變為孩子們喜愛的快樂體驗。孩子們在這些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教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從管理的角度說,可以做以下幾項工作。首先,在人員組合上,要讓年輕教師和有經驗的教師成為“黃金搭檔”;其次,要大力開展年輕教師的園本培訓;再次,要重視家長的積極反饋,如家長寫給院領導的表揚信,感謝信等。
甘為育人梯
六一幼兒院現坐落在西郊風景優美的玉泉山下,占地8.2萬平方米,是北京市規模最大的寄宿制園,1989年被首批認定為市一級一類幼兒園,2002 年4月被評為“北京市示范園”。這里遠離市區,依山傍水,四季綠樹成蔭,滿園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怡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現代化的電腦房、健身房等完善的配套設施,科學的管理,使生活在這里的幼兒享受著童年的快樂與美好,健康地成長。
劉燕表示,該院繼承延安時期的優良傳統,堅持“從思想教育入手,提高教職工素質”,樹立“團結、理解、勤奮、創新”的優良院風,培養了一支素質高、責任心強、富有敬業精神的教職工隊伍,涌現了一批全國、市、區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多次榮獲全國、市、區先進單位稱號。多年來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曾接待英國女王來院訪問,多次接待國外教育代表園,成為本市對外交流的窗口。該院始終堅持寓教育于幼兒一日活動中的辦園特色,建立了一日活動包括生活、游戲、教育、體育、自由、勞動六大類活動26個環節的一整套科學的常規體系,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生理及心理發展特點,以孩子為主體,從保教兩方面考慮教育目標、內容、要求和方法,總結出版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一書及錄相帶,并在全國發行。
為繼承悠久的歷史,該院編寫出版了“馬背搖籃”一書,為總結多年的經驗,還出版了《幼兒園教育活動方案及論文集》,編寫了《一切為了孩子》等11本書籍,數十篇論文在全國各類教育刊物上發表。
“六一幼兒院以教科研促使保教質量提高,開展幼兒音樂教育、自然科學教育、游戲等多方面課題的研究,定期對幼兒進行‘發展評估測查,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實施教育,注重幼兒個性、能力、素質的教育培養,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劉燕說。
幼教航標燈
“院長的臉上從來看不到疲憊,也沒有什么事能難倒她。”在老師們心里,劉院長是六一的主心骨,只要看到
她,就特別踏實。在外人看來,從幼教的“門外漢”,到掌控著這樣一家“超級大國”的幼教專家,她游刃有余,沒費什么周折。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為此付出了多少。但是,比起幼教事業帶給她的快樂,這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這里的每一天,我都是積極向上的,為孩子和老師們付出的一切,我無怨無悔,其樂無窮。”說這句話的時候,劉院長動了真情。
一怕、二敬、三熱愛,這是老師們對劉燕院長的評價。“怕”,是因為她“釘是釘,鉚是鉚”,提出的要求,執行起來一點兒都不能含糊。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老師們對她的敬和愛。在老師們眼中,她是可親的大姐和朋友。這些,是她用一顆真誠的心換來的。北五環拆遷改造,她把本應屬于自己的26萬元拆遷款全部捐給“六一”,作為老師的獎勵基金;一位教職員工不幸遇車禍,她連夜趕到醫院伸出援助之手。后來,劉院長才知道,那天她處理完一切事情離開時,病床上的七尺男兒流下了熱淚……
這幾年,院長辦公室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老師們隨時都可以到這里傾訴。這幾年,她也很少用“愛崗敬業”這樣的字眼激勵和要求老師們,但是,“六一”的老師愛孩子,“六一”的孩子愛老師卻是實實在在的。
今天,六一分園的成立、優質教育資源的輸出讓她收獲著更多的喜悅。這位富有感召力的院長正在譜寫著事業的新篇章。
翻開新篇章
“在六一大家庭中:一會(奧運會)一法(勞動合同法)為主線,激勵評價樹主流工作總目標的落實,接待市、區級開放的大型任務,舉辦了多次家長觀摩日活動,實踐了特色課程的學習,進行了系列陽光體育周鍛煉,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園本培訓等等……讓我們體驗著作為一名六一人的自豪。這些珍貴回憶,伴隨著我們度過了如此夢幻傳奇的一年,帶領著我們翻開2009的嶄新篇章。”劉燕在回顧2008年的成績時表示。
劉燕說,2009年社會的大背景是:我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祖國應對國際國內環境重大挑戰,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實現新發展的關鍵一年,大事不斷、任重道遠;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點中也提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努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那么面對六一的小環境,2009年是本屆三年規劃(2008—2010)的第二年,三年規劃中明確提出的發展總目標是:以“三項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實現六一事業“成熟期”的穩健發展。三項工程建設為;完善“人本管理工程”,開創管理發展新局面;創建“陽光工程”,積淀隊伍建設新經驗;啟動“專業化工程”,打造教育教學高品質。
經過2008全體六一人的努力奮斗,這三項工程已初步奠基,2009年度的首要任務既是通過有效的管理舉措和適宜的活動組織推動三年規劃中“三項工程”建設更上一層樓,于是在客觀分析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的基礎上,六一提出2009年工作總目標:敬業與專業并舉,量化與優化同施;鑄造規劃發展工程新格局。
以高尚師德為主要內容的敬業精神,以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為標志的專業素質一直是近些年來六一打造隊伍的核心,是每一個“六一人”在時代發展到今天所必須不斷完善的素養,在2009年的工作中更加重視敬業與專業的齊頭并進,以這兩大要素為核心內容開展各種培訓、各項考核與評價活動。
“保教處的量化管理在經歷了幾年的實踐后,已形成了一定的經驗,現在所要拓展的既是在此基礎上如何更好地優化班級、組級、園級這三級管理的質量。后勤部門則在借鑒保教處量化管理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并完善著富有部門特色的量化經驗,前后勤管理間相互的借鑒與協調,將會有效促進六一整體的發展。”劉燕說。
“在此工作目標的指導下,三年規劃的發展藍圖將更加清晰矚目。面對2009年,我充滿了信心,并堅信這個集體會在每一位六一人的共同努力、共同追求中走出一條不斷超越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