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成
救世的第一法寶,就是對真價值的強化!
眼下中國如果依據價格去識物、評人、判事、訂級別,被夸為“寶貝”(甚而夸為“奇珍異寶”)的東西太多了!有時堪稱天下第一、舉世無雙。然而這些“寶貝”的實際價值呢,只有天知道、鬼知道。跪拜價格,不問價值,若是近于成了世風,遲早會躲不掉這樣那樣的“風暴”。
必須承認:我們中國的老祖宗雖然聰明,出現了不少的“百家學說”,但始終沒有提出并強調過“價值學說”。真正確立了“價值”定義的人是外國人,是后來也被我們中國奉為革命導師的人,此人名叫馬克思。不過馬克思使用的“價值”一詞,首先適用的是大工業生產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故而他將“價值”的定義確立為:“凝在商品中的必要社會勞動。商品價值的大小決定于生產該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權且不說那樣的定義是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鐵定義”(或“鐵真理”),反正我們中國古今都沒有本領發現那樣的定義和真理。為什么?我們中國曾是“小農”(以及“小市民”)的汪洋大海,對任何真理的理解都有很強的隨意性和渾沌性。也就是說,我們只知道價格、價錢、價碼、價位之類的概念,壓根兒就不太理會價值的真義。于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后來嘮嘮叨叨說的“價值觀”、“價值取向”、“價值定位”之類,也沒有很大的可信性。即使我們把“價值”的俗解為萬事萬物的“用途”,對真的是否有用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甲說甲有理,乙說乙有理,各隨各的便,沒有鐵定的標準,糊里糊涂。
誰說我們沒有能力創造中國式的精彩概念和定義呢,不僅有,而且能力很出色,技壓世界。例如“炒”這個概念和定義,就似乎我們中國獨創的,非它莫屬。
炒什么呢?當然不是炒價值,因為實實在在的價值本身是不需要炒也反對炒的。于是,炒的只能是價格。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我們中國已經進入了“價格盛世”,有價格而且高價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例如奢物有價格,名人有價格,多余而無用的空洞道理和玄虛學問有價格,頭銜、名號更有價格,連專會作假、專會作秀、腐敗有術的“本領”也有價格。這樣的現象,你說可憂不可憂?
以物而論,當前最有價格的東西種類繁多,如股票、彩票、文物、名人字畫等等。以人而論,官銜、學銜、名銜、位銜、譽銜、空銜、虛銜都有價格或很高價格。以事而論,原來無名的演員一夜成名,原來平平常常的教書人、寫作人只要在“論壇”上像說評書、說相聲那樣大講一番高談闊論或奇談怪論,都可猛抬價格。
至于那樣的行為有無真切價值,有無真正的社會效益,或是白白累人累世甚而誤人誤世,就沒有人去追究了。
無價值、低價值、反價值的事若是太多,尤其是流行起來,這樣于是在促進社會繁榮還是在助長無價值之事的泛濫,是對社會的負責還是對時代的戲弄,不深究怎么成!多余而無用、無用而有害的事沒人管,“與時俱進”也就成了空話。
于是,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真需要一場“價值啟蒙”活動。
啟蒙不是指很高明的事,指的無非是從愚昧到文明的基本起步。我這樣說,很多“人上人”會很不服氣,誣我“反動”也是有可能的,但我還是要固守我見;中國不應當是吹價格、自標高價的社會,而應是扎扎實實提高價值的社會。
“有價無市”即把東西的價格抬高而賣不出去,甚而砸在手里,這樣的現象連普普通通的小商販都懂得不是好事。但將有價無市擴展開來,所指的方面很多,如:權有謀官之價而無利民之心,銜有逞威之價而無敬業之德,名有炫世之價而無有用之處,學問有名而無實踐屬性,其實都是無價值或只有負價值。對這樣的國風、世風(包括政風、文風、藝風),還不該啟蒙一下子么?而且,越是鄙視或拒絕這樣的啟蒙,注定是借“炒”獲利的人,而且又一定在同步地誤國、誤民、誤世!
價值啟蒙活動用不著去讀太多太多的繁文厚書,只熟讀三句話并付之以實行即可。這三句話是:一,認識到價格高而價值低是誤人之舉;二,認識到價格高而價值虛實欺人之舉;三,認識到價格高而價值相反,為了私利不惜坑國害民,是奸佞之舉。
對上述的事,必須反其道而行之!
一個社會成為價格盛世價值頹世,任何自以為是的行為都等同于步步向災殃趨近。
救世的第一法寶,就是對真價值的強化!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