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中國經理在德國參觀奧地利工廠拍照被抓一事(見《環球時報》2001期3版)在德奧媒體上繼續發酵。據奧地利《皇冠報》8日報道,被偷拍的奧地利建筑公司“Rieder Smart Elements”對此事很氣憤,原本與中國企業合作簽署的一個價值兩千萬歐元的大單也可能泡湯。
“Rieder Smart Elements”公司總部位于奧地利薩爾茨堡的瑪斯霍夫,在德國科爾伯默爾設有分廠。8月31日發生的“中國經理參觀工廠偷拍照片”事件,就發生在該分廠。在接受奧地利《皇冠報》采訪時,這家奧地利公司的總裁沃夫岡·里德爾聲稱有一種“被利用的感覺”。他說,此事是一起“間諜案”,是“進軍亞洲的一個教訓”。
《皇冠報》披露說,被抓的42歲中國經理姓馬,是中國合作方的一名“專家”,原本是被邀請來商談并參觀科爾伯默爾分廠的,不料卻被抓到偷拍生產流程。報道稱,這位“總掛著微笑的馬先生”在參觀工廠的1個小時中忙著拍照和錄音。奧地利公司與這家中國企業原本合作簽署一個兩千萬歐元的大單,但由于這名中國經理的過錯,這個大單可能要泡湯。
此事在德國華人圈引起強烈反響。有人認為,作為合作伙伴,中方了解奧地利合作企業的有關情況也是理所當然。如果兩個公司私下溝通,處理會更妥當。現在鬧到警察局,以后歐洲企業想進軍中國恐怕也會受到中國企業的抵制。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德國民間對中國企業及產品的懷疑之風很盛。據德國《萊茵郵報》報道,德國正在組織第34屆“抄襲大獎”活動,前10名中6名被中國“包攬”,包括浙江的購物車、廣東的鍋、上海的真空泵等,上榜原因是“模仿德國產品”。這些對中國企業的不信任,讓很多華人擔憂。德國杜塞爾多夫的華商林先生向記者表示,頻繁的“中國間諜案”以及“仿制”指控,會給兩國企業往來造成陰影,令雙方不信任,對德企的損害也很大。▲
環球時報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