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維持周邊穩定, 又有海陸主權要求
香港《南華早報》9月8日文章,原題:強大的中國出現雙重性格的跡象 為給經濟提供動力,中國如饑似渴地爭取外國自然資源。如果這些對外投資得到當地監管者批準,將成為這個新興大國投射影響力的合法途徑。不過,中國也在尋求擴大其陸地和海上邊界。這使這個人口第一大國具有了維持現狀與改變現狀的雙重性格。
當北京準備迎接建國60周年之際,其迅速崛起為全球事務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中國愿意接受全球和地區秩序,在國際機構的地位不斷上升。為了維持快速經濟發展,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過去10年來,中國日益參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及其他地區組織,這與其和平發展承諾是一致的。中國通過參與全球和地區機構推進國家利益,同時接受它們的規則和標準。
然而,中國還存在另一面。中國對有爭議地區有著廣泛的領土要求,因而它屬于世界上主要的領土收復主義國家。隨著經濟和軍事實力及其他權力的增強,中國將來會不會采取強力措施要求陸地和海洋主權?
確保海洋權益和權力已成為中國國家事務的重中之重。最近事態顯示,隨著實力上升,中國推進其海陸主權要求變得日益咄咄逼人,其中包含的具有戰略和經濟價值的資產增加了,如海上石油、天然氣田及寶貴的漁業資源。
但近年來,中國顯示了克制,愿意通過對話解決領土分歧。它與鄰國解決了11處邊界糾紛。隨著中國與地區國家的貿易、投資和其他形式的接觸增多,其對維持穩定的興趣可能會壓倒在領土要求方面的興趣。沒有人能保證這將是最終結果。但這理應成為美國和亞洲國家外交的最優先。
今后中國如何施行海陸領土要求,將對亞太地區產生決定性影響:它將改變中美關系并決定鄰國如何看待中國。▲(作者邁克爾·理查森,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