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暢歡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家長不惜重金,對孩子進行鋼琴音樂教育的投資。近年來興起的“鋼琴熱”持久不衰,學習鋼琴的學生越來越多,但很多孩子因種種原因沒學多久便半途而廢,既浪費了財力,也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多種,其中學生對鋼琴學習產生逆反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即通俗說的“不聽話了”,抵觸、不順從情緒現象。出現這種情況,作為學生的家長、老師如何去認識?又如何去分析、了解,最終很好地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引導孩子消除逆反心理,從而促使孩子產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本人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方法及體會。
一、興趣。現在學習鋼琴的大部分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對鋼琴學習是有較高興趣的,致使學琴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的地位,學習態度認真積極,尊重敬仰老師。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對鋼琴學習不是很感興趣,甚至有的完全不感興趣、討厭鋼琴音樂學習。在社會競爭的環境下,一些家長看別人的孩子既學書法舞蹈,還學鋼琴英語等,為了自己的孩子在表面上不比別人孩子差,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學習鋼琴,但孩子對鋼琴學習不感興趣,隨之也就產生了對鋼琴學習的逆反心理,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孩子在沒興趣的情況下,家長為了實現自己童年未圓的夢,讓孩子為自己去實現,強求孩子學習鋼琴。第三就是家長的虛榮心而導致孩子鋼琴學習逆反心理的產生。鄰居的孩子鋼琴已考了六級了,同事的孩子考了七級了,面對這種吹捧風,家長也不管孩子興趣愛好,要求孩子學習鋼琴。
二、自尊。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心理活動正是在發展過程中。正從由事事聽從父母、老師的,慢慢發展為有自己主觀意見和想法。而有的家長在此時不管孩子情況,也不跟孩子商量就把鋼琴搬回家,規定學琴練琴時間,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于孩子,而孩子在這時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學習鋼琴的逆反心理就這樣出現了。
三、教育方法。家長為了讓孩子打好鋼琴基礎,教師為了讓學生出成績,家長和教師多是恨鐵不成鋼。家長在朋友家或在孩子朋友面前數落孩子的缺點,老師當著很多同學面前嚴厲批評某個同學,這樣給在成長中的學生壓力很大,成長歷程被壓變了型,也就使孩子心理造成了變型而產生對學習的逆反心理。
如何很好地解決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其對學習鋼琴產生興趣,愉快地去學習呢?這是關乎孩子教育成功與否的一件大事,也是家長和老師應當十分重視的問題。
1、培養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事物的傾向,基礎是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鋼琴音樂教育是精神的需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從事自己有興趣的鋼琴學習時,他就會比較積極,效果比較好。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可以在第一時間里使學生產生研究學習的欲望,對于學生進行的鋼琴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學生鋼琴音樂學習興趣,重要的是創造一個有利的音樂環境以及良好的音樂教育。
2、尊重受教育者,正確引導教育。鋼琴學習是個長期的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要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確實并非易事。眾所周知,學習鋼琴每天都要有固定的練琴時間,因此,在家中一定要保證有一個良好的學琴練琴的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練習習慣。另外,家長還要對孩子在練琴當中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以及對作品感情表現方式給予寬廣的空間,當孩子學琴有較好表現時應及時給予贊許,以激發、樹立孩子對鋼琴學習的自信心。而教師在具體的鋼琴教學方面應該以引導為主,掌握學生心理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性格、氣質,以便因材施教。對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同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行動給學生形成的影響,在學生當中形成榜樣的作用。在教學中,教育者要與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朋友關系,形成教與學的默契、和諧關系,避免受教育者出現逆反心理而造成的“教育彎路”。
在鋼琴教學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也是問題心理,是學生成長道路上必然存在的正常心理形態,也是急需解決的心理問題。作為教育者要清楚地認清逆反心理形成的主體與客體及之間的關系,能很好地運用學生的積極逆反心理態度,科學分析、揚長避短,正確培養學生對鋼琴音樂學習的興趣,盡可能地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逆反心理,從而使學生避免逆反心理的困擾,讓學生在鋼琴學習中更健康地成長,得到人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