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良 何 靖
什么是書證?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圖像等所表達的思想和記載的內容對案件起證明作用的文件或其他書面材料。這是對書證概念的基本認識。刑事案件中,書證作為證據的一種,在證明案件事實真相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書證應該如何收集?我們知道,證據收集是指當事人、律師和特定的國家執法機關為了證明自己的訴訟主張或者查明案件事實,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及方法,發現、提取和鞏固證據的一種訴訟活動。書證作為證據的一種。也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發現、提取和收集。那么,辦理自偵案件過程中,書證又應該如何收集?筆者認為:自偵案件和普通刑事案件相比較,有其自身的特點。鑒于自偵案件的特殊性,在辦理過程中,有以下方面值得思考和注意:
一、書證收集的及時性和全面性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和普通刑事案件相比,自偵案件的犯罪構成中,犯罪的客觀方面具有較大的隱蔽性,不易被察覺。例如在受賄案中,犯罪事實通常只有受賄人和行賄人雙方了解;而在貪污案中,也往往只有犯罪嫌疑人本人清楚自己實施的具體犯罪行為。因此,在偵查過程中,想要全面掌握犯罪事實,深挖犯罪,除了對于犯罪嫌疑人本人的進一步訊問、對證人的及時取證之外,書證的收集也有著相當大的作用,不僅有利于鞏固現有證據,且能乘勝追擊,長驅直入,進一步深挖尚未被偵查人員掌握的犯罪事實。正是因為自偵案件中客觀行為的隱蔽性,筆者認為,在書證收集過程中要做到:
(一)及時收集相關書證。例如在貪污案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事實通常只有其本人才知道,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驚動了犯罪嫌疑人,毀滅相關的書面證據的行為可能性很大。因此,在未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前,務必小心謹慎,盡量不驚動犯罪嫌疑人;在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后,需要及時收集與貪污案相關的賬目書證,這不僅能對全面掌握案情打好基礎,也能為將來成案后形成證據體系做好前期工作。
(二)收集的全面性。這個全面性體現在書證收集過程中,是指最大程度掌握與案件相關的書證。何謂全面收集?筆者認為書證收集的范圍是:可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無罪、罪重或罪輕的;能為偵破案件提供線索或揭露其他犯罪的;能證明贓款、贓物去向的;以及其他任何可疑的書證。全面收集的好處是:偵查人員可以在宏觀上掌握整個案情的脈絡。例如在受賄案中的偵查前期,犯罪嫌疑人往往存在僥幸心理,不肯徹底交代其全部受賄事實。在此種情況下,全面調查和犯罪嫌疑人職權相關的書證,可以深入了解其手中掌管的職權,掌握有可能實施行賄犯罪的人員對象,從而在證據上爭取主動,擊垮犯罪嫌疑人逃避處罰的僥幸心理,迫使其徹底交代全部犯罪事實。因此,全面收集書證,看似微不足道,對于深挖犯罪,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二、書證收集中最佳證據規則的運用
最佳證據規則,又稱原始文書規則,是英美法系國家一項古老的證據規則。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沒有對最佳證據規則作出明確規定,不過相關的司法解釋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最佳證據規則的一些精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3條規定:“收集、調取的書證應當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確有困難時,才可以是副本或復制件。收集、調取的物證應當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運、不易保存或者依法應當返還被害人時,才可以拍攝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內容的照片、錄像。”就是最佳證據規則精神的體現。
自偵案件區別于其他刑事案件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犯罪主體的不同,其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這意味著自偵案件的犯罪主體相對于其他普通刑事案件犯罪主體具有相對較高的學歷層次和較高的智力能力水平。在案件推進過程中,隨著犯罪嫌疑人對法律的了解、對自身犯罪事實的分析,反偵查能力會逐漸增強,存在翻供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大。因此為了鞏固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在自偵案件犯罪事實的認定方面,證據必須確保做到扎實、牢固、可靠。由此在書證的收集方面,則應當遵循最佳證據規則的相關精神,才能切實鞏固書證的可靠性,從而進一步鞏固整個證據體系,防止犯罪嫌疑人事后的翻供。筆者認為,以下兩點需引起注意:
(一)書證收集的程序合法。任何證據的收集都必須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發現、提取和固定證據的訴訟活動,書證的收集也是一樣,必須在程序上符合法律規定。例如在搜查過程中,目標、分工要明確,做到全面、細致,對涉及案情、可能用于指控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個人日記、工作日志、書信、字條等,除了在扣押物品清單中予以詳細、具體的記錄外。還應在扣押后提供給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并簽名確認。
(二)書證收集的形式要符合法律規定。書證的形式是指書證收集之后的外部特征能符合法律的要求,從最佳證據規則的精神出發來講,我們收集的書證,應當是原件,只有在原件取得確有困難的情況下,才可以是副本或者復制本。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副本或者復制本的使用必須是在確有困難的情況下,在一般情況下,還是應該調取原件。且調取的書證的副本、復制本和物證的照片、錄像,應當附有不能調取原件、原物的原因、制作過程和原件、原物的存放地點的說明,并由制作人員和原書證持有人的簽名蓋章。從這點上來說,筆者認為:原件比副本或復制本,更具有確鑿的證明力。當然在現實情況中基于條件所限,原件調取困難的情況也確實存在,但是在使用副本或者復制本的時候,其形式也必須達到相關規定,例如某單位出具的證明或者從單位調取的其他材料的復制本,上面應該蓋有該單位的公章;個人提供的相關材料復制本上應有提供者的簽名捺印,等等。這樣,調取的書證才是符合法律要件,具有法律效力和證明效力的。
三、書證收集的邏輯順序
自偵案件和普通刑事案件相比的另一個特點在于案情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犯罪嫌疑人整個作案過程涉及面廣、人員眾多所形成的復雜;有的是貪污和挪用公款等犯罪中,賬目混亂所形成的復雜;還有的是基于犯罪嫌疑人不肯配合而難以深挖犯罪的復雜等。因此,自偵案件往往不是幾句話就能概括全部案情。此種情況下,筆者認為:自偵案件成案后,為了在今后的審查起訴階段以及法院庭審階段的順利進行,證明犯罪事實的證據必須緊扣案情,按照邏輯順序,形成牢固的證據鏈。而書證在刑事案件的整個證據體系中,雖然其是以思想內容證明案件事實,但是卻往往是間接的證明,需要和其他證據,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與辯解、證人證言等相結合才能完整地形成證據體系。因此,書證的收集尤其要做到與案情相關,重邏輯重順序,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以及相關證人證言相互緊密聯系配合。相反,書證若不重視邏輯,則會給整個證據體系帶來凌亂的負面影響。
我們平時所說的邏輯,是指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其特點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律性聯系。其好處是讓人很容易就抓住重點了解事物的全部。那么,在書證收集過程中,如何才是合理的邏輯順序呢?筆者認為:
(一)緊扣案情。書證作為證據的一種,其作用就是以其表達的思想或記載的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存在。自偵案件本身的復雜性,更要求書證在收集過程中能緊扣案情事實,做到其反映的內容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一部或全部,并能夠為人們認識和了解,在今后審查起訴階段,讓審查證據的人一目了然掌握全部案情。
(二)按照案情的發展順序。例如在受賄案中,書證收集較為合理的邏輯順序是順著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結合證人證言情況,按照犯罪嫌疑人受賄的時間順序,從前往后依次羅列。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審查證據的人一目了然,清楚了解整個受賄犯罪情況,為將來案子的審查起訴打好基礎。
(三)重點突出,安排得當。隨著案情的向前推進,整個案子的作案情況會隨之浮出水面真相大白,這個時候,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偵查員,縱觀的是整個案情。而非局部的證據情況。在這所有的書證中,有的只是和某一次犯罪事實相關,而有的書證則對某一時間段的事實甚至對于全案都有重要的證據作用。因此,在所有書證到位的情況下,偵查人員還需要善于歸納和總結,綜合全案來考慮,對于證據薄弱的地方尤其需要突出重點,盡可能做到確鑿無誤地證實相關犯罪事實;而對于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地方,則以合理的排序羅列,進一步鞏固證據。這樣,每一次犯罪事實的證據才能得到恰到好處的證實,日后不會因為犯罪嫌疑人的思想波動翻供,而推翻犯罪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