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迪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
2009年8月30日,民主黨贏得眾院480席中的309席,獲得空前大勝,日本戰后首次通過大選實現了執政黨交替。日本政治史由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友愛政治”
8月31日9點40分,鳩山由紀夫走出家門,他身著深藍西裝,系一條斜紋領帶。就在前一天,他率領民主黨獲得了歷史性勝利。人們記得,鳩山的領帶與前一天相同。也許,這條領帶真能給鳩山帶來幸運。10年前,我在國會議員辦公室采訪他時,他也是系著一條斜紋領帶。
認識鳩山由紀夫,是在一次政黨集會上,我們交換了名片。幾天后,我如約來到他所在的國會事務所。我問及他的政治理念,他毫不猶豫地說:“友愛的政治。”那一瞬間,我有點懷疑自己聽錯了,因為在我采訪過的日本政治家中,跟我談“友愛”的,鳩山是第一人。
說心里話,當時聽到這句話,心里還是非常感動。但同時也為他擔心。因為在嚴酷的政治斗爭中,高喊友愛而非利益,往往會被算計。但這些年來,電視鏡頭前的鳩山,日益成熟乃至練達。自民黨及某些媒體攻擊鳩山“友愛政治”華而不實,無法施行。但在大選期間,鳩山反擊說,對那些因蕭條失去工作的窮人,難道不應懷著“友愛之心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生活嗎?
記得那天,我們談了40分鐘。采訪中我問鳩山由紀夫,除政治家外,最想從事的職業是什么,他回答說“教書”。本來,鳩山由紀夫可以做一個學者。他畢業于東京大學工學部,后赴美留學,獲斯坦福大學工學博士。回到日本后,他做了大學教師。但37歲那年,他辭掉專修大學副教授之職,跑到祖父的老家北海道搞競選。兩年之后,他在眾院選舉中勝出。

在鳩山的官方網頁,有鳩山夫婦的合影。他太太鳩山幸,生于上海,長在神戶,1961-1967年在寶蟓音樂學校學習,后任寶蟓歌劇團演員。退役之后,她在美國生活了近10年。她與鳩山由紀夫邂逅于美國一家日式餐館。此后,她與鳩山成婚。這是她第二次婚姻。此問的女性雜志說,鳩山幸在結婚后曾把丈夫婚前的衣物悉數扔掉,并對他說,今后你的衣物,由我來置辦。我猜想,那條幸運的領帶,是不是鳩山夫人的主意呢?
許多人都還記得,鳩山由紀夫有一個綽號叫“軟冰糕”,這是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創作”。
1996年,鳩山致力于籌建民主黨(舊民主黨),對此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譏諷道,鳩山由紀夫如同“軟冰糕”,很甜很好吃,但夏天結束時就會消融。他的意思是說,當時日本正刮“新黨”風,鳩山折騰成立一個新黨,無非一時貪玩,一旦這股風刮過,鳩山搞的黨也就煙消霧散。但是今天,鳩山由紀夫不但沒有從政壇消失,而且帶領年輕的民主黨,把統治日本50余年的自民黨趕下臺去。
兩大政黨體制更有張力
在筆者看來,這次大選,標志日本兩大政黨體制正式形成,日本政治出現了一個嶄新格局。這個格局,標志著日本戰后民主政治進入了第二階段。
我們知道,迄今為止的日本民主政治框架,是戰后秩序的延長。那是一種特殊的民主,即一黨長期執政下的民主。這種民主方式,是冷戰時代的產物,可以說是美國謀求自己在遠東地區橋頭堡穩定意愿的反映。因此,50年之間,除了短暫的時間之外,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這導致戰后日本民主制度缺乏政黨之間的競爭,其總特征是謀求官僚式民主,謀求“全場一致”。但是,今天日本出現的兩黨制預示著,今后日本的民主制,將進入一個充滿張力的時代。
不論日本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一種觀點,即認為這次民主黨勝出,不過是一次平常的政權更替,日本的內政外交,不會因此大變。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說,民主黨與自民黨兩黨乃“大同小異”。其他如中國、美國等媒體,也有相同看法。
的確,從民主黨主要成員構成來看,不少是來自自民黨。但我們根據兩黨制的基本假說可以了解,對立政黨之間,一定要樹立對立軸,才能贏得自己的基本支持者。在兩大政黨對峙的結構下,假如各黨不去高揚自己的政策旗幟以吸引大眾,那么這個政黨就無法存在下去。
所以有人預測,鳩山由紀夫可能成為細川護熙首相第二,是短命政權。我們知道,1993年8月,日本新黨黨首細川護熙與當時新生黨等政黨,組成非自民聯合,取得議會多數,細川擔任首相。但是,1994年,當時執政剛8個月的細川護熙就因佐川急便借款問題引咎辭職。
民主黨的三大難關
筆者認為,民主黨還是一個年輕政黨,缺乏執政經驗。今后幾個月內,民主黨面臨諸多考驗,其中最為緊要的有三大問題。
首先,民主黨能否成功組閣。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因為做任何事情,一旦路線決定,干部就是實施路線的保障。假如在人事問題上缺乏嚴格把關,民主黨內閣可能因為人事失分,從而授人以柄。
目前,民主黨面臨嚴重人才短缺的問題。此次比例區當選的民主黨議員中,竟有純粹湊數的人,即使當選者本人,也未曾想到會能當選。這反映了民主黨人才不足的窘境。當前,對民主黨來說最緊迫的問題。是國會議員政策秘書不足。8月31日,鳩山表示,要盡快建立首相直屬的“國家戰略局”,也要從民間廣攬人才。
從另一個角度看,自民黨在50余年的統治中,與各省廳官僚結成了牢固的關系。今天,民主黨突然成為執政黨,必須吸收一大批可以指揮龐大而優秀的官僚機器的人才,才能保證本黨方針的落實。民主黨最需要的是懂預算的審議人才。此外,還需要年金問題專家、教育問題專家、外交問題專家等。假如民主黨的人才短缺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的話,這個新政權有可能陷入官僚政治的泥潭。
如何處理日美關系,將考驗鳩山政權的外交手腕。我們知道,民主黨的“政權公約”中提出,要建立“對等的日美關系”。對于這個方針,我們雖然尚無法了解其全貌,但從目前的一些具體問題對應來看,民主黨已顯示出與自民黨的不同。
例如明年1月15日,日本現行“新反恐對策特別措施法”將失效,假如民主黨占據優勢的國會不再延長該法,那么日本政府必將撤回目前正在印度洋對美艦供油的海上自衛隊艦艇。此前,美國曾多次表示,希望日本新政權能夠維持該法,繼續向美艦供油。但是。鳩山卻明確表明,民主黨政權將不再延長該法。
此外,在阿富汗問題上,奧巴馬政府可能要求日本政府加大參與力度,對此,民主黨如何對應也是一個問題。據悉,目前日本已經負擔了阿富汗全國警察工資、培訓的半數以上費用。今后,民主黨政權能否堅持區別于自民黨的安保政策,同時又保持日美關系穩定,將是一個令人矚目的重要問題。今年11月中旬,奧巴馬將訪問日本,鳩山如何說服奧巴馬也是一個問題。
另外,目前新型流感已在日本大規模流行,據專家預計,新型流感可能在今年10月在全日本爆發,屆時民主黨政權將如何應對,這將考驗該黨的執政能力。
中日關系能否有轉機?
此次大選,包括參拜靖國神社、有毒食品等問題沒有成為競選焦點,對此有中國國內輿論認為這是好事。其實,這種觀點忽視了平靜背后所掩蓋的問題。
我們知道,日本、中國分別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則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我們還注意到,民主黨在政權公約中提出,要與美國建立b~I'A(自由貿易協定),但卻未提及中國。當前,日本經濟日益呈現對華依賴結構,但日本輿論卻對如何加強、發展兩國關系缺少更多關注,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出中日兩國關系出現“漂流”的問題。
中日兩國關系的“漂流”,源于中日仍然缺乏互信,尤其是日本輿論缺乏對中國的基本信任。據最近“日本言論NPO”與中方聯合調查的結果顯示,不少日本國民對中國印象不佳。這一調查說明,中日關系中仍然面臨著不少挑戰。
盡管如此,我們看到民主黨在對華外交方面,與白民黨存在明顯不同。以麻生為首的自民黨政權強調以價值觀為外交基礎,這導致兩國關系無法繼續獲得發展。對此,民主黨提出“要與價值觀不同的國家對話、協調”。讀了民主黨的政權公約,我們可以看到,建設東亞共同體是該黨的重大外交政策。
日前,鳩山由紀夫在《紐約時報》上刊文,也強調要以“友愛”精神建設東亞共同體。筆者認為,民主黨的東亞共同體政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我們知道,進入21世紀之后,中方曾向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提出東亞共同體建設問題,但是,小泉卻以“為時尚早”而拒絕。據透露,日本拒絕的理由是擔心東亞共同體成為中國主導的地域組織。
在筆者看來,東亞的發展方向,必然走共同市場、共同貨幣這條道路。今天,民主黨表明了這個意愿并希望付諸實施,這是值得歡迎的。對于民主黨的這種熱情與積極政策,筆者認為,世界應該認真對待,而亞洲尤其是中國、韓國,也宜應積極回應并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