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江
“藍橋民怨”
65歲的王炎敏自6月以來一直是喜憂交加,喜的是兒子盼望多年的經濟適用房終于拿到鑰匙了,憂的是這套90多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僅墻壁空鼓一項就多達30多處,其中廚房間維修后的補丁就多達15處。“這難道就是我們等了3年的經濟適用房?經濟適用房價格低,質量就可以這么差?”王炎敏不能理解。
王炎敏的兒子王斌今年35歲,婚后一直與父母擠在一套使用面積不過40多平方米的老公房內。“夫妻倆收入微薄,根本買不起房。有了孩子后,一家三代同堂,更加擁擠。”
2006年,王斌申請到了一套經濟適用房,這套經適房位于杭州市九堡地區的藍橋名苑12幢7單元。王炎敏說,這套房70平方米以內按照2980元,平方米的售價,超出的20多平方米是4000多元/平方米。
“房款一共近40萬元,盡管家里只能湊出10多萬元的首付款,但還是很高興地貸了款,畢竟商品房市場普遍單價已超過1萬元,有了經濟適用房,兒子總算有了自己的家。”
藍橋名苑是杭州市九堡地區典型的經濟適用房小區,建成后共可解決2000多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工程2005年開始施工,原計劃2007年交房,但由于后期拆遷等問題導致工程延期,直至今年6月底,一期800多套才開始交房。

“我們沒有買過房,沒有經驗,交房前,和其他業主一起交了80元,請了驗房公司驗房,結果發現30多處空鼓。”王炎敏說,他不能理解,經濟適用房是政府的民心工程,怎么連這樣的工程都出了問題。
在王家的這套房內,記者看到墻壁上隨處可見顏色深淺不一的水泥補丁,王炎敏說,顏色淺的是開發商第一次整改的,顏色深的是第二次。“但是兩次整改質量明顯有差異。”王炎敏拿起一根木棍,對著墻壁上一處淺色的補丁就劃,水泥粉末不斷往下掉,不一會,墻壁上就露出了一個明顯的坑。
“我以為開發商對空鼓重新補過了就可以了,現在看來還得讓開發商返工,否則裝修好了,以后墻壁還是要脫落的。”王炎敏看著空空的毛坯房干著急,他說,除了空鼓問題,房間內所有的電源插座都沒有用,客廳內的一處電源插座拆開后居然發現殼子是壞的。
不僅王炎敏一家,藍橋名苑一期800多套經適房在交付過程中,普遍出現空鼓等問題,各類投訴累計居然達到500多套。
“聽說,有些業主家里滲水,問題比我們還要嚴重,都拒絕收房了。”王炎敏領著記者來到廚房間,他質疑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開發商、監理公司對經適房壓根就不重視,因為房屋不僅存在空鼓等質量問題,還存在很多設計缺陷。
最突出的設計缺陷就是所有的廚房間都沒有引入自來水管道,“怎么會出現這樣的低級設計?老百姓住進來怎么生活?他領著記者走訪了樓上、樓下多套經適房,結果發現,所有在裝修的家庭都在忙著往廚房間引入自來水管道。
“再看排油煙管道,下沿距離屋頂是45.5厘米,但廚房間入口的橫梁距離屋頂是30厘米,這就意味著我們裝修如果吊頂的話,必須重新在上方打一個排油煙管道。”
王炎敏覺得有點心冷,“我們經濟適用房用戶收入本來就很低,開發商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我們的難處,盡量減少我們的麻煩,現在害得我們增加開支,設計這么不人性化,我認為就是對經濟適用房不重視。”
不過,王炎敏并不準備吊頂,甚至連地板都不準備鋪,兒子王斌對裝修的預算是1.5萬元,能滿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就可以了,家具從老屋搬,這天,王炎敏撿了一個人家扔掉的馬桶,準備放在新房內,但型號不對,只得再買一個,父子倆挑了半天,買了一個最便宜的200元。
失望歸失望,王炎敏還是很開心,“因為畢竟困擾多年的住房問題終于可以解決了。”
藍橋名苑10幢1單元的鮑女士則急得落淚,她說孩子都上小學了,一家三口還在外租房,每個月1000多元房租,好不容易盼來了經適房,卻曝出了“質量門”。鮑女士說,盡管藍橋名苑位于偏遠的九堡地區,但他們還是很樂意再為此搬一次家,但現在房屋質量讓她憂心忡忡,沒了安全感,也不敢裝修。“一方面付著房貸,一方面付著房租,拖不起啊。”
13幢2單元的孫女士則成了一期業主的維權代表,她甚至歷數了藍橋名苑的“七宗罪”——墻體空鼓、裂縫隨處可見,補不勝補;天花板滲水嚴重;樓頂多處裂縫且防水措施不到位;按照國家規定,7樓以上的窗戶玻璃必須使用安全玻璃,但藍橋名苑小區7樓以上的窗戶玻璃都沒有3c標志;門窗安裝粗糙;電梯故障多;單元樓前地磚已出現拱起、碎裂現象。
藍橋名苑的建設單位是杭州九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浙江新中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杭州中河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復興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監理,浙江建安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施工,杭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質量監督。“我找過開發商很多次,但他們一開始根本不重視。我很奇怪這樣的工程,質量監督部門怎么會給它發放合格證的。”
孫女士質疑,2006年杭州人和家園曾經出過毛竹代替鋼筋的建筑丑聞,當時的監理公司就是杭州復興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怎么這樣的公司還能繼續監理經濟適用房的施工建設?”孫女士不解。
問題普遍存在
自2003年以來,杭州市已經累計建設經濟適用房500多萬平方米,解決了5萬多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今年是杭州經濟適用住房的交付高峰期,先后已經交付了丁橋美都雅苑、丁橋鄰里人家、丁橋蘭苑、丁橋辰秀嘉園和九堡藍橋名苑一期五個樓盤,交付住宅總建筑面積達到70萬平方米以上,總套數8200多套。
除藍橋名苑外,丁橋辰秀嘉園7月交付2000多套經適房也曝出“質量門”,甚至不少業主拒絕收房,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也是墻體空鼓、裂縫,滲水。
辰秀嘉園建設單位為杭州瑞立辰秀置業有限公司,浙江省綜合勘察研究院、浙江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勘察設計,杭州市建設工程監理公司監理,江干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質量監督,工程分兩個標段,分別由浙江安泰建設有限公司和浙江宏泰建筑有限公司承建。
在建設中,丁橋辰秀嘉園開發建設單位和項目施工總包單位就由于糾紛出現了延誤,導致不能按期交付。有知情人士分析,糾紛直接導致了房屋的質量問題,辰秀嘉園投訴量激增,甚至曝出了花甲老人向開發商下跪懇求退回5000多元維修基金的風波。
按合同約定這位老人的住房應當在今年4月30日前交付,但直至7月29日才接到收房通知,盡管如此,一家人還是興沖沖一早就趕到了遠離市區的丁橋,但兩位老人交了錢,收了房后才知道自己家的房子有滲漏等問題,又昕鄰居說開發商連交房必備的文件都不齊全,很多人都拒絕收房,這才后悔不迭,要求先驗房再收房,并退回已繳納的維修基金。但開發商卻不予
理睬,情急之下兩位老人給開發商跪下了。
“5000多元的維修基金是我們借來的,每天的利息要50元,我爸媽當時急啊。”老人的兒子說。
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在這個小區同樣存在,業主寇勇堅一臉喜悅前往驗房,結果打開大門,沒想到大門掃到了門口的一個工人。他這才注意到,由于設計缺陷,大門一開就可能撞上等電梯的人,這樣的問題在這個小區比較普遍。
為解決大門的安全隱患,寇勇堅與開發商交涉了5個月無果,開發商、設計公司、施工單位在這個文件、那個標準之間不斷扯皮,把寇先生當皮球踢來踢去就是不予解決。
經適房“質量門”在剛剛過去的8月,隨著辰秀家園的“下跪事件”以及藍橋名苑開發商杭州九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永法——經濟適用房的質量肯定是差的,我可以負責任地跟你講,但是我們這個樓盤來講,我為什么敢說我們是絕品,就是我們所有的設計全部按商品房設計的——一席話,以及“九安公司是一家中標后再成立的公司,并無房地產開發經驗,甚至不具備建筑資質”這樣的傳聞,驟然升級。
針對藍橋名苑、辰秀嘉園激發的房屋質量投訴,從8月18日開始,杭州市對在建經濟適用房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全面體檢”。經調查,丁橋辰秀嘉苑、九堡藍橋名苑一期比較集中的質量問題包括:墻面和地面裂縫;鋪裝和粉刷空鼓;陽臺、衛生間倒泛水和滲水漏水;門窗松動:塑鋼窗密封不嚴密等,暴露出各方建設主體在建設過程中存在質量管理不嚴格、后期維修不到位等問題。
兩個項目的開發單位被取消參與經適房項目的投標資格,施工和監理單位也被暫停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的投標資格:同時,公開通報批評開發、施工和監理單位的質量管理不良行為。
但這場引發全國關注的經適房質量問題并未就此終結,在石家莊首批經濟適用房上千套遭遇“棄購”、武漢經適房六連號事件、“寶馬”、“奔馳”頻頻出入經適房小區等現象的曝光后,經適房的“雞肋”處境因為杭州經適房的“質量門”引發了更為激烈的討論。
拋棄經適房政策,在現有條件下并不現實,因此監管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杭州市建設工程質監總站總師辦副主任胡曉暉說,今年是杭州市開展房屋分戶檢驗的第二年,與去年相比,今年房屋初檢不合格率有所上升。
去年,杭州分戶檢驗的監督核查一次合格率31%,初檢不合格率32%。今年上半年,分戶檢驗的監督核查一次合格率20%,初檢不合格率43%。
同時,杭州上半年住房抽檢情況顯示:今年1-6月,質監總站對包括經濟適用房、商品房在內的75個單位工程開展分戶檢驗的監督核查,涉及住戶11716戶。其中,核查一次合格的15個單位涉及住戶2680戶,檢查未通過的32個單位涉及住戶3125戶。
胡曉暉說,從超標情況分析,管道滲漏、空鼓裂縫、門窗安裝質量是焦點。
“雞肋”經適房
各地普遍發生的“棄購”現象在杭州同樣存在,近幾年始終保持在15%的“棄購”水平,另一方面,開發商參與經適房項目的積極性也在明顯下降。自2003年6月杭州市首例經濟適用房建設項目公開招投標以來,杭州市政策性用房的開發建設從來都沒有對非國有房地產開發企業限制過,但尷尬的是,開發商的熱情卻始終不高。
利潤低是導致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杭州市目前在售的經濟適用房項目絕大多數是2005年、2006年完成招投標的,建設過程中又遇上原材料漲價問題,丁橋與九堡是杭州市經適房的兩大集中區,很多項目的開發商都表示處于虧損狀態,成本壓力很大。
查閱杭州市公開招投標以來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幾乎找不到非國有房地產開發企業二次承接項目的例子。
記者按杭州市建委的要求遞交了采訪提綱,但該部門最終未肯接受采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證實,2006年,杭州經濟適用房項目招投標,主動參與的企業比較多,2007年開始每次招投標前都要組織開發企業做動員,現在是動員起來都有些難了。
杭州最近一次經濟適用房項目招標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4月11日該項目第一次發布招投標公告時,確定的報名時間是4月14日至4月23日,結果到了4月28日又發布了一則補充通知,稱為了“吸引開發企業充分參與競爭”,該項目招投標的報名時間延長到4月30日,背后原因其實是因為在原定時間內沒有符合開發資質要求的企業報名投標。
多年來杭州經適房的銷售價格一直控制在3000元/平方米以內,與此同時,原材料價一直在上漲,普通商品房可以隨行就市,但經濟適用房售價卻不能動。經適房的利潤按照規定最高不超過3%,有擔憂開發商在壓力之下會不會偷工減料。
對于藍橋名苑,有業內人士核算,開發商每平方米至少要虧370元,這是九安房產沒有預料到的,而從未有過房產開發經驗的該公司,在開發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出乎預料的困難。
藍橋名苑銷售價為2980元/平方米,交付171元/平方米的稅收后,需要支付約1240元,平方米的土地費,算下來開發商的利潤主要從1560元/平方米中產生,而這當中又包含土建、材料、配套等開支。
九安房產總經理賀永法承認沒有考慮到原材料漲價的風險。按照慣例,經濟適用房項目的利潤主要來自小區配建的商鋪和車位。藍橋名苑配建850多個車位,大部分業主無力購買,僅售出50多個,小區商鋪也一個沒賣,這兩項開發商就積壓了八九千萬元的資金。“我們絕對不認同經適房等于低質房的說法!”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杭州建委官員表示,“質量門”令該部門壓力很大,輕易不敢表態。
“如何平衡經適房的政策保障功能與商品交易雙重屬性,平衡開發商、老百姓、政府三者利益,既調動開發商的積極性,又加強監管,保證工程質量,確實需要政策智慧。”他說。
“我多么希望經濟適用房能夠真正成為讓老百姓放心、滿意的民心工程!”望著外觀頗有中高檔商品房品位,內部卻補丁重重的藍橋名苑,王炎敏老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