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鋒
這一輪房地產的回暖超平絕大多數人的想象,即便在5月,那些行業所謂的“專家”們依然在質疑媒體所公布的數據是否有水分嫌疑,當樓市的成交量和房價都再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之后,對是否已經回暖的質疑變成了是否還會下跌的預測。
導致這些評論人認為房價還將下跌的,是因為他們認為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已經無力承受眼下高房價。持這種觀點的人,筆者認為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缺乏客觀的認識。
這一輪房地產迅速回暖的根本原因,從房地產市場自身來看,一是年前首付下調釋放出了大量的剛性購買需求;二是年前房價的大幅下調讓許多購房者認為抄底時機已到導致上半年的需求釋放;三是一系列刺激樓市消費需求的調控政策起到了刺激需求的效應。
最根本的原因,為當前的貨幣政策。
當通貨膨脹導致的投資和投機需求取代剛性購買及升級換代等正常的購房需求,成為樓市需求主要部分的時候,樓市泡沫將被迅速擴大,房價漲幅將達到驚人的地步,這種暴漲與其說是房價上漲,倒不如說是貨幣嚴重貶值。
今年上半年,中國累計新增信貸已達7.37萬億元,遠超年初政府設定的全年新增貸款下限目標5萬億元,7月份預期的新增信貸中值為5000億元,全年已經接近7.9萬億。筆者年前預計全年超過8萬億的預言曾經被所有專家認為是天方夜譚般的瘋狂,現在看來即將不幸成真,而且看來筆者的預言還過于保守了。
在大量的流動性瘋狂注入市場之后,樓市與股市自然成為吸納資金的去處,旺盛的投資需求帶動了股市樓市的雙雙暴漲,資產價格攀升成為通貨膨脹的最有力證據。
——筆者需要糾正經濟學界的是,通脹已經不再是預期,而是已經真實到來,先在股市樓市為核心的資產領域,然后將傳導到消費領域。
那么,股市階段性的調整是否意味著樓市也將發生一樣的波動?
在中國,股市基本上就是一個純粹的投機市,所以受到政策波動影響要比樓市大得多,由于眾多投機基金的存在,股市階段性的漲跌其實更多是被操控的。當然,有個基本原則,流動性充裕的時候,股市上漲動力就大,反之則下行壓力大。任何消息的波動都可能成為影響股市的因素。
而和股市純粹的投機功能相比,樓市對中國絕大部分人而言,長期升值和居住需求的雙重功能都是同等重要,因而短期貨幣政策的微調對房價的影響是有限的。
姑且不說跌幅。中國在實體經濟沒有回暖之前,中央的宏觀經濟大政策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寬松的貨幣政策即使在下半年微調,也是上半年信貸增長過快的正常修正,明年上半年信貸增長幅度依然巨大,而政府依然需要依靠房地產來帶動就業和內需的增長。在流動性依然過剩、通漲迅速貨幣大幅貶值的前提下,資產價格的上漲是極其正常的一種經濟現象:房價的上漲,某種意義上,其實是人民幣貶值的另外一種體現。在這種宏觀經濟背景下,有人妄言說股市下跌了,房價也將下跌一半,荒謬之至!
在世界經濟依舊低迷、出口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只有依靠固定資產投資和內需。或者,只有在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前提下,中國數以億計的百姓才會改變儲蓄的觀念,將此前的儲蓄拿出來消費、投資,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拉動內需的增長。
作為短期的經濟目標而言,適度的貨幣貶值當然有利于拉升消費,但是如果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產業結構,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這種貨幣政策必然導致大量的普通百姓資產大幅縮水,許多人多年所積累的財富將在短期之內被迅速蒸發。依靠這種手段提高消費無疑是飲鴆止渴的短期行為,筆者支持金融決策部門適度收縮貨幣供應的做法,GDP的拉動絕對不應該以犧牲廣大的普通百姓利益為代價。
基于就業和經濟回暖的雙重壓力,筆者認為在實體經濟沒有回暖之前,政府不可能出臺打壓房地產的過激政策,而更重要的是,未來兩年之內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將繼續,充足的流動性必然導致房地產需求的持續升溫,階段性的流動性控制最多只能讓房價上漲幅度得到抑制,房價長期內依然保持上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