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合國
[摘要]從哲學的視角反思思政課的實效性問題,一方面有助于人們正視哲學視角在研究現實問題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哲學視角具有徹底的超越性和全面性,可以使人們在時效性問題的研究上開闊眼界、拓寬思路、解放思想,使人們對實效性問題的認識更深入、更全面、更可靠、也更有創造性。從哲學的視角來看,對思政課的實效性問題考察應該具有全面性、整體性。掛一漏萬式的考察終究影響思政課的實效性的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實質上是教學要素的實效性、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和教學結果的實效性的辨證統一,離開任何一方面都談不上實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實效性;哲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4—0118—03
2005年初,中宣部、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以及《實施方案》,表明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新一輪改革和建設正式啟動。新課改使得思政課的實效問題再一次成為學界關注的話題。對實效性問題進行哲學反思,是提高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上會有重要前提。
一、哲學反思
要對實效性問題進行哲學反思,首先得懂得什么是哲學反思。所謂哲學反思就是“不能滿足于提出或接受一種說法、一種看法、一種主張、一種做法或一種問題,而要對這些說法、看法、主張、做法、問題本身加以考察、追究。”“這種考察、追究可以從許多方面進行,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也可以被看作三種反思批判。第一,考察、追究一下某說法,某看法,某主張,某做法,某問題“到底是什么意思”,即考察、追究一下規范、標準。第二,在已經確定了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問題本身包含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及這些關系對考察這個問題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第三,在前兩種反思批判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考察、追究一如何使得考察的問題可能的措施和條件,以及建立條件使得考察問題的諸要素之間關系更加和諧。
二、高校思政課實效性問題的反思
實效顧名思義就是實際的效果,高校政治課的實效性問題就是政治課的實際效果問題的研究。筆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是體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的價值屬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在滿足大學生的思想成長需要、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方面所表現出的積極特性。按照傳統方面的理解,思政課的實效性實質上就是對思政課教學結果的考察。單就這一點講,學界根據不同的視角對這一結果分為不同的類型。從效果顯示的程度上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效果既表現為顯性效果,又表現為隱性效果;從產生的效用看,既表現為直接效果,又表現為間接效果;從時間長短上來看,既表現為近期效果,又表現為遠期效果。然而,人們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是否具有實效性的認知與評判,把感知點及最終的評判對象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的結果上,而把和教學活動結果相關的其他環節排斥在外,造成我們在思政課實效性問題上研究的不足。很明顯,思政課的實效性離不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及其結果所具有的積極特性,如果離開教學活動和結果的積極性,實效性便沒有了得以確立的根基,離開了這一特定的價值關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同樣無從談起。”因此,我們還必須在對教學結果的靜態分析的基礎上,深入到導致這一結果形成的動態的教學活動過程,理清具體的活動過程與相應結果之間的內在關聯。對教學過程實效性的研究,便構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對教學過程實效性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了構成教學活動的多種要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過程的有效展開所產生的制約和影響作用。沒有符合教學過程有效展開所要求的要素,就沒有教學過程的有效展開}沒有教學諸要素相對于教學過程的進行所具有的實效性,就沒有教學過程的實效性。任何過程,都不是脫離具體要素的抽象存在,同樣,任何過程的實效性,都不可能在脫離具體要素實效性的前提下得以實現。要素實效性與過程實效性之間的這種不可剝離的關系,要求我們必須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要素實效性的研究也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問題研究的論域。由此,要素的實效性、過程的實效性和結果的實效性,便構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問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其中,要素的實效性是過程實效性的前提,也只有當我們將教學要素置于過程中時,要素實效性才能得以明確的規定,也只有通過實際的教學過程,才能由潛在的,未發的形態轉化為現實的、具體的形態,才能真正成為教學結果實效性的影響因素。教學結果的產生及其實效性的確立,只有通過過程的充分展開及其實效性的確立才能得以實現。與此同時,也只有當我們將教學的實際過程與我們所期望的教學結果的產生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行考察時,過程的實效性才可能獲得具體的意義及實際的評價標準。有效的結果是有效的諸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產物,它同時又以其所內含的相應價值主體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需要而為要素的實效性,過程的實效性提供著基本的判別標準。在這三者中間,要素的實效性是教學過程及結果的實效性的前提條件;過程的實效性是教學實效性問題研究的中心環節,也是聯接要素實效性與結果實效性的中介;結果的實效性是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要素參與具有實效性的教學過程的產物,是我們判斷、檢驗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實效性的基本依據。
要素的實效性、過程的實效性、結果的實效性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我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邏輯線索。我們可以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的實際展開、推進歷程為基本的邏輯線索,由對要素實效性的研究人手,進而探討過程的實效性,再而深入到對結果實效性的探討。但不論采取哪種邏輯思路,我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要素、過程、結果實效性的研究,都應該對這三個方面實效性各自得以體現的價值關系是什么,評價標準是什么,具體表現是什么,確立條件是什么,影響其確立的因素是什么等基本問題作出回答。對這些基本問題進行深入解答,我們便可以達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有效性問題的系統探討。
三、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措施的幾點思考
如前所述,思政課的實效性問題大致體現這樣一個邏輯關系:教學要素的實效性——教學過程的實效性——教學結果的實效性,這三個環節緊緊相扣,邏輯統一。顯然,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問題就轉化成怎樣提高這三個方面的實效性問題。這三個方面的實效性是否實現直接關乎思政課整體實效性提高。首先,教學活動得以進行,大致需要三個基本要素:教學的主體——教師,教學的客體——學生,教學的內容——教材。教學要素的有效性也就轉換成了怎樣
發揮教學主體——教師——的積極性,怎樣激起教學客體——學生——的興趣,怎樣合理的整合教學內容——教材——的問題。其次,教學過程的實效性大致需要兩個環節:課堂教學過程和實踐教學過程。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效性關鍵在于課堂教學方法的把握上;實踐教學過程的有效性體現這一教學活動的安排和組織上。最后,教學結果的實效性體現在知識傳授的實際效果、能力培養的實際效果和價值觀教育的實際效果。
1.教學要素的實效性
教師: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是提高教學過程實效性的重要保證。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最主要的是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教師必須把握實踐中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教師是否始終能夠站在理論研究的前沿,是否始終能夠把握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決定了他是否始終能夠把教學內容的更新和理論創新作為教學的內在要求。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任課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努力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涉及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要用深入研究所獲得的成果去支撐高水平的教學,用自己深刻理解了的和真正把握了的科學理論去講解,才能說服學生、打動學生,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理論進學生頭腦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學術前沿的動態介紹與研究。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教師關注學科發展的動態,搜集、篩選、整理相關資料,豐富、完善、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研究水平;還要求教師在介紹前沿問題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同時要啟迪學生思考。教而不研,教就缺乏科學性與時代性;研而不教,研就缺少了一種重要的源泉、動力與價值實現機制。
學生:準確把握學生的時代特征是提高教學要素實效性的關鍵。現在在校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思想觀念劇烈沖突的年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傾向、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一些大學生政治熱情不高,社會責任感不強,重視專業和實用知識的學習,輕視人文社會科學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知識的學習,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較明顯的逆反心理,他們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視為遠離現實的高調和掙得學分獲得文憑謀取功利的一種手段。部分大學生認為市場經濟是務實的,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務虛的,市場經濟需要的是專門人才,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一技之長”。因而,許多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明確表示不感興趣,即使上課也常常是不聽講、不看書、不獨立完成作業,學習敷衍了事。這種心態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作為教學的主體必須對這一教學客體正確認識并對癥下藥,方能提高教學實效性。
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是提高教學要素實效性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應按照“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專題講座課程”的思路優化課程體系,設置主修、輔修相配套的系列課程,再輔之以專題講座課程,從而形成立體交叉式的課程體系。“核心課程”就是教育部規定的四門思想政治理論主干課,它們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選修課程”是指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干課程的相關后續課程,目的在于進一步深化大學生對理論的理解。開設“專題講座課程”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造就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整合教學內容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教學內容在穩定的基礎上還要根據實踐的變化和教育的需要及時更新和調整,及時吸收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界和科學發展的新成果,要敢于正視學生的現實思想問題,研究學生中的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
2.教學活動實效性
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活動實效性。首先教學方法應該由傳統的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要突出靈活性和多樣性。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靈活運用模塊教學法、雙向交互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擴大信息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其次,由陳舊的教學手段向現代化教學手段轉變。推廣電子課件和多媒體教學,創造條件使教師運用課件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營造一個生動、活潑、開放的學習環境;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包羅按課程體系研制的課件、影音資料、圖片資料、測試系統和題庫、參考文獻、教學案例、理論前沿、熱點難點問題解析等內容。
實踐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實踐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重在實踐教學制度化和規范化。首先,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制定詳細的社會實踐組織實施辦法,力求實效。要對學生進行培訓,主要內容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目的和意義、安排和要求、選題指南、社會實踐方法、實踐報告的寫作等,并編發專門的社會實踐指導材料。其次,增加投入,構建多樣化模式。要建立投入保障機制。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教師、輔導員組成的指導教師隊伍,在學校教學經費中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專項經費,并爭取當地政府各部門給予大力支持。最后,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領導協調機構,切實加強對社會實踐的組織領導。由教務處、宣傳部、學生處、團委、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門共同負責社會實踐計劃的制定和落實。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內,編寫各門課的社會實踐大綱。
3.教學結果的實效性
知識傳授效果的評價:知識傳授效果評價的重要指標就是學生成績評定方式及標準的制定。對學生的成績的考評可以采用多種形式,把閉卷、開卷和口試等多種形勢結合起來,綜合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知識傳授效果評價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穩定的教學內容。“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必須保持它的相對穩定性。從教育學角度講,只有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的教育內容,才能使教育對象容易相信和接受。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變換頻繁,出現動蕩化的狀態,就不容易引起教育對象的遵從和思考,也就缺乏說服力和實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這里強調教學內容的穩定性,是相對而言的,絕不意味著教學內容一成不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理論和觀點創新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能力培養效果的評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種既著眼于解釋世界,又同時關注制定行動方案、進而改造世界的理論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學生掌握知識,懂得什么是正確的價值選擇,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具有實踐正確價值的能力。因此,教師既要講授正確的思想觀點,又不是簡單地提供所有問題的答案,而是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并鼓勵學生對重大的理論問題、現實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有研究興趣。“學生不僅實現了傳統的‘學會,同時還要做到‘會學,提高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僅僅是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去解釋現實,而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得出這些理論性結論的過程,真正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所包含的實踐性智慧,培養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品德教育效果的評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擔負著培養和塑造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重要使命。從一定意義上說,知識傳授、能力培養都是為培養和塑造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服務的,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顯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單純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性、學術性的一般描述和講解,而是通過體系與章節內容的安排更加鮮明凸現了課程的思想性、政治性和階級性,由此堅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和人才培養性質,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意志。”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為什么”的理論層面,努力使教學不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單純的培養能力,應立足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最終衡量標準,不僅僅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看學生是否學會了、真懂了、真信了,看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上。
一言以蔽之,對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問題的哲學反思,也就是對思政課實效性問題的通盤考察,這樣才有利于思政課實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永富,哲學的視角及其反思批判性[J],陜西師大學報社科版,1994,(2):4
[2]房玫,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導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89
[3]顧鈺民,以創新精神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建設[J],思想理論教育,2006,(3):51~55
[4]陳占安,關于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的幾個問題[J],北京教育(高教),2006,(7~8)18~12
[5]劉小新,落實“新方案”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思想教育研究,2006,(4):55~56
[6]羅浩波,矛盾與路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12)
[7]C83鄭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內容的界定[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6,(6)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