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燕
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發動了9場戰爭。
為了阻止越南獨立,白宮憑空捏造了“北部灣事件”;為了維持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美國指責諾列加總統參與毒品交易;為了打垮南斯拉夫,媒體把交換囚犯的地方說成是“塞爾維亞人設立的屠殺營”;為了拿下中東的石油,稱伊拉克史無前例地擁有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在美國政府“維護正義”的謊言下,一場又一場帝國爭霸戰被打響。現在又針對伊朗核問題提出了美國的“第十場戰爭”。
2008年7月7日,美國知名記者西摩·赫什在《紐約客》雜志上發表了文章《為戰場做準備:布什政府加快針對伊朗的秘密行動步伐》。文中披露,美國國會已批準了高達4億美元的資金,用于美特種部隊在伊朗的顛覆活動以及扶植伊朗的持不同政見者,為戰爭做準備。
德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在大量論證分析的基礎上指出,由于世界各主要油田的開采量大多接近峰值,一場史無前例的能源危機已經步步逼近。而當今世界上唯一蘊藏大量未開采石油并可以以低成本開發的地區就是中東。
按照美國石油安全學者邁克爾·卡萊爾的說法,伊朗在世界未來的能源方程式中將發揮關鍵作用。伊朗石油產量擁有相當的增長潛力,目前產量約每天400萬桶,但未來每天還能夠增加300萬桶。不僅僅是石油,伊朗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根據《石油和天然氣》雜志估計,伊朗天然氣儲量占世界總量的16%。在華盛頓看來,伊朗正在成為中國、印度等潛在競爭對手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商,這使德黑蘭在國際事務中獲得了額外的影響力。
因此,石油并非簡單的商品,正如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在首次當選之前就明確闡述那樣,“石油是地緣政治武器”。
美國政治諷刺雜志《反擊》評論說,“如今華盛頓即將卷入與伊朗的另一場戰爭,那就是美國擬議中的第十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