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
20世紀80年代初,科幻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在全國上映,使很多人一下子開始癡迷于激光武器。它可以一瞬間讓大海沸騰,或擊毀軍艦,或擊落飛機……
當時,激光武器只是被作為一種“科幻”來對待,而今,經過最近20年的發展,“死光”雖然仍大多停留在試驗場里,但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可能成為下一場戰爭的主角。
事實上,激光武器的雛形已經開始投入使用。在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的馬島戰爭中,阿空軍在攻擊英艦時多次出現了飛機未受攻擊即墜海的情況。據有些阿根廷飛行員回憶,當時英軍艦艇發出一種強烈的光線,將自己照得頭暈目眩。他們估計,有些阿方飛行員就是在這樣的短暫眩暈中墜機失事的。到了80年代末,一些西方媒體陸續披露:馬島戰爭期間,英國艦艇上試驗性地裝備了激光炫目器,能夠使飛行員在短時間內失明。這應當是激光武器最早投入實戰的記錄。
根據功率的不同,激光武器可以分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兩類。激光炫目器屬于前者,后者則包括了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激光槍”和“激光炮”,是可以瞬間讓對手灰飛煙滅的終極武器。
由于激光的傳輸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轉移目標速度快,它很適用于攔截導彈、炮彈和衛星等高速移動的目標。因此,美國、原蘇聯等有戰略防御需求的大國很早就試圖研究激光的反導用途。在美國前總統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中,已將地基強激光器作為了彈道導彈防御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西方國家,俄羅斯等國也在發展強激光武器。由于俄羅斯在光學工業方面的實力,其激光武器的研制進度應當不慢。美國媒體也曾指責過俄羅斯使用激光照射美國衛星導致后者失靈。
從今后的趨勢來看,激光武器可能朝兩個方向發展:
一是帶有戰略武器色彩的激光武器。除了前述的激光反導武器外,還可能出現裝載于衛星或飛船上的天基激光器。在太空中使用激光,不必考慮大氣層的干擾問題,比地基激光器又少了一層障礙。
二是戰術用途的小型激光器。比如反炮彈和反火箭彈的車載激光器,以及單兵使用的手提式激光武器等。
實際上,激光武器實用化面臨的困難,主要就是光學件、能源、小型化等幾個關鍵節點的技術困難,如果各國工業水平繼續發展,這些障礙并非高不可攀,只是需要時間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