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鎖
初當班主任的前兩年,雖然班級比較穩定,考試成績不差,課堂秩序也比較好,但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有兩件事由于沒有用好“民主選舉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你在他鄉還好嗎
高一剛接手一個班,期中考試前兩個月,因學生彼此不太熟悉,大家相安無事,班級的秩序良好。為了樹立良好風氣,我決定行使民主選舉權,選出各項班級之最:最熱愛班集體的同學、最團結同學尊敬老師的同學、學習最刻苦的同學等等,并以黑板報的形式公開表揚。此舉得到了學生的肯定,受到了領導的表揚,讓我嘗到了民主選舉的甜頭。
但是好景不長,期中考試后有個別同學思想上有所松勁,自習課上出現了紀律松懈問題。該怎么治理呢?前次“班級之最”的選舉不是挺有效果嗎?對,再次行使民主選舉權,投票選出自習課紀律最差的學生。幾輪投票下來,最差的都是同一個學生——孫正,正是這個平時問題最多的學生。我心想:好,借此殺雞給猴看。
幾周后,正當我為選舉結果“洋洋自得”時,一個一向文靜內向很少與其他同學交往的女生來到我辦公室訴苦:“老師,孫正串聯幾個同學欺負我,背后說我的壞話,還說下次要聯合其他同學選我為“最差”。
“是嗎?還有其他事嗎?”我驚訝地問。
“他們一到課間就說這事,其他同學也挺煩的。”
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勸她說:“不再投票選舉了,你放心吧。至于這幾位學生,我會批評他們的。”女生哭著回去了。
此后經過調查,在家長和學校的配合下平息了此事,孫正等同學也承認了錯誤。然而這事件給那個女生留下了陰影,之后稍有風吹草動就來找我訴苦,成績也直線下降。
過了幾個月,她去了加拿大。不知現在異國他鄉的她還好嗎。
一切都是“選舉”惹的禍。本想懲戒紀律不好的學生,無意中卻傷害了表現好的學生(后來那幾位男生承認,他們沒想到會對那女生傷害這么重,只是想借此讓老師停止這個令他們膽顫心寒的舉措),影響了班風。懲戒的威懾力很大,但副作用也很大。所以我的教訓是:啟用選舉權要慎之又慎。記住,不該選舉時就不要選舉!
換班長風波
班長李文的職務是我指定的。他是一個胖胖的男孩,圓圓的臉,笑起來像彌勒佛,初次見面就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他對工作認真負責,敢說敢做,雷厲風行,工作得到很多教師的認可,我暗自慶幸選對了人。
然而李文的工作作風并沒有得到一部分同學的認可。一天下午的體育課后,張凱等幾位平時愛“惹事”的男生向我反映班長的問題:“他總以為自己是班長,盛氣凌人,指手畫腳,什么事都管。”
我本來對這幾位男生的印象就不太好,于是敷衍說:“對,班長就要多管,因為他是一班之長,這是他工作負責的表現。”
一男生:“班里很多同學對他都有意見,我們要求民主選舉班長!”
我說:“我要先作調查,不能由你們說選舉就選舉。”
一男生:“那就作調查吧。”說完,他們很不高興地走了。以后一段時間,我明顯地看出他們的學習勁頭不足,班上也出現議論此事的現象。
事情的激化源于一場籃球賽:期中考試后的一個下午,年級要進行籃球賽。在快要比賽時,張凱等幾位男生又找到我,說“要民主選舉班長,否則讓班長一個人去打球,我們不上場”。又說“其他班的班長都是選舉出來的,咱班也要選班長”。還說“班里很多同學對他有意見。若選舉結果是他得票多,他還當班長,否則,他下去”。
事情至此,我只能同意選舉,而且越快越好。
第二天,我班利用一節自習課進行了選舉。盡管在選舉前我列舉了班長為班集體所做貢獻的事例,但選舉的結果還是如同那幾位同學所說,明確支持李文繼續擔任班長的票數不到10票。在無記名征集大家看法時,有同學指出:他很少搞衛生值日,不具備當班長的資格;他的說話方式讓人受不了;他太偏心,跟自己好的同學做錯事,不管不問,跟自己不好的同學犯了錯,他嚴厲指責;他在老師面前一套,老師背后則是另一套。甚至有同學說:班長領導能力差,不能服眾,且沒有班長風范。看來李文確實有些地方做得不好,而我竟沒能及時發現,更沒有及時引導。
換班長風波就此結束。然而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班主任除了要加強對班長的指導外,還要重視學生的民意,畢竟學生比老師更了解學生,他們積極參與班級事務是對的,應給予肯定。老師不應害怕民主,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思想覺悟,要堅信絕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判斷力。重要的是切記:該選舉時就要選舉!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