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格雷戈里斯
李鳳芹譯
對于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購物者來說,誘惑實在太多了。當然,你手頭拮據,但是每家商店都在清倉甩賣,每條通道都有大減價的商品,所以你如何克制自己不去消費?特別是在如今經濟嚴重衰退之際你知道自己應該節省每一分錢的時候?
那就帶上百元大鈔吧。
根據即將發表在《消費研究雜志》上的一份新的研究報告,購物者如果攜帶的是大面額現鈔,消費的可能性較低。這種所謂的“面值效應”能準確預測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通過一系列試驗,這項研究表明,攜帶同等數額的錢,比如說100美元,錢包里裝著一張本·富蘭克林(100美元——編者注)的人可能不會把它花出去,而拿的是幾張安德魯·杰克遜(20美元——編者注)和喬治·華盛頓(1美元——編者注)的人則更有能把錢花掉。
“面值效應”從何而來?首先,比起一沓零錢來說,有些消費者把大額鈔票更當回事兒。馬里蘭大學羅伯特·H·史密斯商學院營銷學教授、這份研究報告的撰寫人之一喬伊迪普·斯里瓦斯塔瓦說:“人們往往把大鈔看得很值錢。花一張百元大鈔要付出一種心理成本,而花零鈔則不然。”我們往往會在腦海中孤立地看待每張鈔票,每張20美元的票子都是孤立的。不如單張的百元鈔票值錢,所以把我們兜里5張這樣的20美元花出去要比把一張珍貴的100美元花出去更容易。
而且消費者擔心一旦把大鈔破開、就會不由自主地把剩余的錢花掉,斯里瓦斯塔瓦說:“一旦逾越了這個障礙,就會像大壩決堤。我們還發現一旦人們決定花錢,用大鈔比用零鈔還花得多?!毖芯咳藛T將這種現象稱為“無所謂”效應:我已經破開了百元大鈔,它已經從我錢包里消失了,無所謂,我最好把剩下的錢花個精光。所以消費者擔心“無所謂”效應會讓自己的錢包變癟,就緊攥著大鈔不放。
由于購物者持大鈔不太容易成交,因此節儉的消費者可以把攜帶百元大鈔作為克制自己購物欲的方式。不過,從對抗經濟衰退的角度來講,克制自己的購物欲不是什么好事。美國政府拼了命地讓消費者再次開始花錢,所以奧巴政府目前的經濟刺激手法也許是錯誤的。別再想著減稅和向州政府撥款了,給大家發一捆一美元的鈔票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