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敏 韓士平
近些年來,很多國有企業采取主業職工投資持股方式興辦輔業企業,發展至今已頗具規模,主業職工投資關聯企業的數量和范圍不斷擴大。職工持股企業曾為支持主業、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做出過一定貢獻,但由于一度缺乏統一的制度規定,操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不利于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也影響企業發展。筆者主要結合某集團公司審計實踐,談一談對該問題的粗淺認識和意見。
一、主業職工持股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涉及企業利益、職工利益、國有股東等多方面的利益關系,但由于國家層面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加以引導和規范,實踐過程侵害國有企業利益的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國有企業職工投資持有與本企業有關聯關系的股權,所引發的問題更需高度重視。
(一)主業職工持有輔業企業股權并利用主業經營。當前,一些國有企業主業職工投資持有輔業企業股權,是造成國有企業利益轉移的重要渠道。在對某集團公司職工持股企業審計調查時發現,其所屬3家分公司的主業職工持股和投資的11家企業、均依靠主業從事配餐、代理、住宿和餐飲等業務,大部分收入來自主業。職工持股企業和國有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缺乏有效監控,難以保證交易合同和價格的透明和公正,給國有企業帶來損失。如上述某分公司將其盤盈的73項固定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持股企業使用,審計查出后方予以整改。
(二)主業中層以上領導干部持有職工持股企業股份。國有企業職工特別是管理層持有職工持股企業股權,由于職工持股企業與主業之間有著各種關聯業務關系,導致國有企業的資源向職工持股企業傾斜。審計調查中發現,上述3家分公司均存在部門經理持有職工持股企業股權情況,一些部門經理還在職工持股企業董事會或監事會兼職,個別分公司領導仍持有職工持股企業股權,容易造成利用權力謀取不當利益,如不在市場上擇優選取為主業提供生產資料或服務的企業,而是選擇職工投資企業,或無償提供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等。
(三)職工持股企業守法經營的意識有待加強。國有企業在扶持職工持股企業經營發展,為主業職工謀得福利的同時,卻很少在其經營管理上加以正確有效的引導和監督,造成一些職工持股企業法律意識淡薄,一味追求小集體利益,導致國家利益受損。審計調查中發現,上述2家持股企業在向主業職工發放股利時,采取發放實物等方式歷年累計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600多萬元,減少了國家稅收收入,也影響了財經法紀的嚴肅性。
二、國資委發布規定令職工持股有章可循
主業公司人員在輔業公司持股,使得兩者直接形成利益輸送通道和產生腐敗的空間,如不切斷這條灰色通道,難以避免國有資產受到侵害。經過對國有企業職工持股經驗得失的不斷總結,國資委于2008年9月出臺了首個針對國企職工持股的政策《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國資發改革[2008]139號)。《意見》從限制國有企業職工持股范圍和規范國有企業與職工持股企業的關系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嚴格限制職工持股企業范圍,職工入股原則上限于持有本企業股權;二是嚴格限制職工投資關聯關系企業,禁止職工投資為本企業提供燃抖、原材料、輔料、設備及配件和提供設計、施工、維修、產品銷售、中介服務或與本企業有其他業務關聯的企業等;三是要求國有企業加強管理,不得定向采購或接受職工投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不得向職工投資企業無償提供資金、設備、技術等資產和勞務、銷售渠道、客戶資源等;四是清退或轉讓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所持有的職工入股企業股份、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須自《意見》印發后1年內轉讓所持股份,在《意見》發布后才晉升為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應在晉升后6個月內轉讓所持股份。同時《意見》規范了職工持股資金來源、國有企業不得為職工投資持股提供借款或墊付款項,不得以國有產權或資產作標的物為職工融資提供擔保、抵押、質押、貼現,不得用工資結余以職工名義投資等。
繼《意見》發布之后,國資委又于2009年3月下發布了《關于實施〈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有關問起的通知》(國資發改革[2009]139號),《通知》針對《意見》在實踐中遇到諸如需清遲或轉讓股權的人員范固和違規行為的處理方式等相關問題進一步子以明確。
國資委《意見》及《通知》的發布,首次明確了職工持股“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對國有企業職工持股行為進行了層層細化規范:規定職工入股原則上限于持有本企業月股權,是將員工的利益與企業連在一起,推動企業更好發展,而不是僅僅為職工謀取福利;嚴格限制國有企業職工投資關聯關系企業,是加強國有企業內部管理,防止國有企業職工通過投資關聯企業轉移國有企業利益;禁止國有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在職工入股企業持有股份或兼職,則是避免利用權力轉移利潤的有效方法,既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又具有可操作性。《意見》中的各項規范措施對杜絕關聯交易和斬斷利益輸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將有明顯作用,若得以有效貫徹實施無疑是防范國有資流失的一劑良藥。
三、審計及時反映企業存在的問題,督促企業規范行為科學發展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資產安全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發展。當前,我國的國有企業正在逐步將自身的改革發展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對于國有企業仍存有的不合規的歷史遺留問題,企業審計應充分發揮“免疫系統”功能,不僅要揭露問題,更要解決問題,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證國家政令暢通,推進固有企業深化改革和可持續發展。
針對上述國有企業職工持股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企業審計應將職工持股作為目前的一項審計重點,認真研究和領會《意見》和《通知》中的各項政策規定和規范措施,在審計實踐中對職工持股違規行為予以揭露和糾正,同時對于企業在執行政策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積極向國資委等上級主管部門反映,共同監督和推進固有企業職工持股清理和規范工作,防止固有資產流失。
(作者單位:審計署京津冀特派員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