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筑施工企業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征。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基層黨的組織建設既是黨組織自身建設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 建筑施工;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
建筑施工是一個流動性大、野外作業時間長、環境條件差、勞動強度大的行業。其企業施工地點多、戰線長、范圍大,尤其是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還呈現出工期緊、工作量大、質量服務要求高等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把企業職工的思想凝聚起來,統一到中央和企業經濟發展、穩定的大局上來,統一到建設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上來,如何高標準、高質量圓滿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企業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就成為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嚴竣而緊迫的現實問題。因此,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是當前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建筑施工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
一、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基層黨建是黨組織自身建設的需要
黨章規定,“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多以項目部或施工隊的形式出現,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人,而在項目部機關和施工隊伍班組中,總是不同程度地分布著一些黨員同志,因而,只有在項目部或施工隊及時建立健全黨的組織機構,才能保證黨員同志在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正常開展各項工作,才能保證在急、難、險、重和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有效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圓滿完成以施工生產為中心的各項工作任務。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處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越是面對深刻的社會變革,越是面對艱巨的歷史任務,越要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越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干部職工深刻認識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是我們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認識科學發展觀是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治國理政、富民安邦的根本指針和行動綱領,進而不斷增強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企業改革、發展重大決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齊心協力、排除萬難,圓滿完成新時期黨賦予的各項政治任務和工作目標。
二、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基層黨建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與其它企業一樣,建筑施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生存、發展,要占領、擴大市場,要永立潮頭而不倒,靠什么?靠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靠企業內部的和諧發展和企業良好的信譽。員工是企業的細胞。企業的工作環境和文化氛圍、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盈利能力、企業的收入分配政策、企業加快發展和深化改革的舉措等,都直接影響著員工的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實現的程度,影響著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這一點,在流動性大、野外作業時間長、環境條件差、勞動強度大的建筑施工企業中反映得尤為強烈。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要實現和諧發展,企業黨組織,首先必須從建筑施工企業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企業中建立和完善順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安全的社會保障機制、有效的矛盾疏導機制,及時解決企業內部矛盾,同時在企業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導向,努力將員工的愿望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中,形成企業關愛員工、員工熱愛企業的團隊精神;并通過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斷激發全體員工的創造熱情,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環境,使員工的工作生活條件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改善,員工的收入隨著企業經營績效的提升不斷增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和諧,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整體競爭力。
建筑施工企業的信譽是靠優秀的工程質量和對業主的誠信服務來獲得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論企業的實力有多么強,機械設備有多么先進,工人的技術水平有多么高,但企業沒有誠信、員工責任心不強、服務不周到,都不可能給業主帶來優質的工程(產品)和滿意的服務。相反,在施工過程中,如果服務態度真誠,施工質量優良,能以自己的誠信風格折服業主,讓業主滿意、放心,在進行后繼工程或擴建工程中,業主心中的天平往往會向原來的施工單位傾斜。因此,在競爭激烈的建筑施工市場,企業要獲得信譽,企業黨組織就必須注重加強對員工進行質量管理和誠信服務教育,不斷增強員工的質量服務意識、主人翁意識,時刻替業主著想,引導員工兢兢業業、踏踏實實,認真完成每一道工序,為業主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贏得業主和客戶的廣泛贊譽和信賴,也才能永遠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三、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基層黨建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企業既是以效益為中心的經濟實體,也是承擔重要社會責任的特殊社會組織。要建設和諧社會,就必須建設和諧企業;只有企業和諧了,才能實現社會和諧。
建筑施工企業與其它企業一樣,在施工生產和發展過程中,同樣會遇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效率與公平、競爭與合作、改革與穩定等矛盾關系。同時,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合作經濟,任何企業發展都需要與其他利益主體合作。因此,要處理好這些關系,企業基層黨組織就要積極引導企業員工樹立大局意識、合作意識,在企業建設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建筑施工生產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把企業發展建立在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的基礎之上,實現企業自主經營與國家宏觀調控和政府監管的和諧;在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通過增加納稅、支持就業、創新服務、參與公益、保護環境、企業文化建設等工作直接創造社會效益,同時不斷增強干部職工依法經營、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員工中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形成團結互助、共同前進的氛圍;在支援地方項目開發建設中,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當地群眾利益等關系,積極加強與當地政府、行業主管部門、施工企業及當地群眾的溝通與合作,形成互利互惠、合理競爭、共同發展的外部市場環境,努力做到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當地人民,實現多方共贏的和諧局面。
【作者簡介】
張戰國(1966-)男,陜西武功人,現供職于陜西化建公司離退休職工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