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剛 郭偉青
【摘 要】 本文對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體系構建進行了探索:要綜合利用和整合政府及行業等提供的各種資源,構建起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體系;企業要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要構建企業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建設和完善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制度。
【關鍵詞】 知識產權;自我保護;體系構建
隨著中國企業自身實力的增強以及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對外貿易量不斷增長,貿易糾紛也成正比例上升,主要反映在知識產權方面,如技術壁壘、專利費索取、商標侵權、仿冒名牌等。中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被卷入國際知識產權糾紛,訴訟案接連不斷,中國企業正受到知識產權專利和技術壁壘的雙面夾擊。
中國近年遭遇的國際知識產權糾紛往往針對國內某些領域的領頭企業,目的明確、計劃周密,知識產權案的敗訴方往往有兩種選擇,要么無條件停止銷售使用該專利的產品,退出市場;要么以高額的專利使用許可費購買專利使用權后再進行銷售,但是高額的專利使用費會使產品成本大幅增高,使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從而逐漸丟掉市場。
知識產權糾紛的背后實質上是商業利益的紛爭。入世后,許多中國企業開始在全球開拓業務,以尋求更大的市場,這勢必會對國外企業造成影響。“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國外企業與中國企業競爭中的重要招術之一,然而,這對于許多中國企業而言也是致命的一招。于是,越來越多的國外競爭者借助其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優勢地位以及完善的法律體系,屢屢使用“知識產權訴訟”這一手段想把中國企業擠出市場。
在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企業高速成長的今天,外國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中有上百年的經驗,早已明白“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他們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具有成熟的從研發、申請保護、維權等一系列措施;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近幾年與國外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中,才逐漸明白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但從整體上看,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非常淡薄,應對貿易糾紛的能力極為有限。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一方面迫切需要由政府有關部門綜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廣大企業提供一個了解國內外知識產權信息、掌握知識產權貿易糾紛應對方法,尋求知識產權法律援助的渠道和解決方案,以提高企業的維權能力,增強出口后勁,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企業參與對外貿易越來越多,其自身更是迫切需要建立知識產權自我保護體系,從企業創新活動到創新取得成果走向市場都需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一、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體系構建
1、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培育
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建立最為快捷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開展培訓教育。針對我國目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的現狀,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對企業進行有步驟、分批、分類型地組織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建立和提高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的意識;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應自主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培育。
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的建立首先是企業決策層意識的建立,只有企業領導人真正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具備相應的知識,才能對企業的自我保護體系的建立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所以對企業決策層的培訓教育尤其重要;政府及企業自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對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企業專利工作人員、法律工作人員等,進行產權申請、維權、許可貿易和相關法律知識等專業性的培訓教育,使這支隊伍具備相應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對企業創新團隊、研發人員等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教育,使企業科技工作者更好地結合研發專業領域,形成技術專業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機結合。
2、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的建立
知識產權作為國際商業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貿易中,歐美等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的、沒有保護的、開放的市場,當企業進入這樣的市場后,必須要采取一些相應手段來限制對手,只有自己擁有了強大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才可以和競爭者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所以提升與企業能力、規模匹配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已成為企業參與國際商業競爭的首要任務。我國企業需要根據企業的規模、專業、市場等特點,借鑒中外企業成功的經驗,建立相適應的專業機構和專業隊伍來滿足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
(1)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的建立。我國大中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越來頻繁,更加迫切需要建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配備專業管理隊伍,也更具備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的條件。近年來國內一些知識產權保護較好的企業,其成功的經驗顯示,企業對知識的保護非常重視,紛紛成立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或保護機構,這此機構在企業專利申請、專利維護、專利維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對推動企業產品的研發、保護企業創新也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如:比亞迪成立之初,便成立了知識產權辦公室,處理公司的知識產權事務[1]。為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工作,2002年12月,比亞迪在原有的知識產權辦公室的基礎上,設立了知識產權及法律部,下設專利科、技術情報科、法務科等科室,有配備律師、專利代理人等專業隊伍。為推動事業部的專利工作,還在各個事業部設立專職或兼職的專利工程師,配合知識產權部跟進各事業部的研發工作,及進行有關專利分析與專利申請工作。
構建三級專利管理組織體系,使專利戰略層次不斷提升。如:華為集團的專利管理體系由三級體系組成[2],公司成立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負責戰略性的研究;辦公室下設知識產權部,是公司的職能部門,負責知識產權的具體管理和應用開發,成員主要為既懂技術又懂法律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各研究開發部和各產品線分別成立標準專利部,負責組織專利開發和項目立項審查。在知識產權部的基礎上,公司單獨成立信息安全部,負責公司最核心的技術秘密管理,并制定公司信息安全措施。通過三級專利管理體系的運作,華為集團將專利管理置于企業管理層和決策領導層中開展工作,有力地應對了多次國際知識產權糾紛,有計劃地構筑企業專利網絡,使企業由原來的被動挨打變成主動出擊,以自主知識產權參與國際競爭、開拓海外市場,不失時機地在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國家或地區獲得戰略性專利,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作為自主專利布局的重點,扭轉了當前西方國家通信設備制造商獨霸市場的局面。
(2)小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的建立。由于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構的建立需要投入不菲的資金和一定的人力作為支撐,這對一些小型企業或經濟實力不夠雄厚的企業來說負擔過重,甚至無法承受,所以小型企業應根據自身知識產權情況,靈活采用知識產權保護方式,來滿足知識產權工作的需要,不能照搬大中企業模式。企業可不設專門的機構,只配備相應專業管理人員開展知識產權工作;也可以聘請社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或專業人員為企業提供服務,在需要維權時采用企業專業人員與聘請社會服務機構相結合的辦法,來滿足企業知識產權的需要。
二、企業知識產權信息平臺構建
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一方面必須具備強大的知識產權能力,來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遵守“游戲”規劃、按照國際通行慣例辦事。這是對參與國際競爭企業的基本要求。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要“知己知彼”,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百戰不殆”。通過企業知識產權信息平臺的構建滿足企業創新活動的信息檢索、文獻查閱、知識產權的申請、維護、維權的需要,避免創新活動的盲目性,在創新活動過程中即時掌握有關信息,促進知識產權工作及配合創新活動的開展。
信息平臺構建的內容主要包括: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專利檢索、專利申報、專利維護、專利維權、專利文獻資料、案例及分析、創新信息、侵權及被侵權預警、專業知識介紹、國際國內市場商貿信息、行業動態、主要競爭對象產品、專利(技術)、商標、市場等方面的信息數據。同時,企業知識產權信息平臺與政府專利網、政府科技網、對外貿易網等連接,及時獲取有關信息,爭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主動。
通過企業信息平臺的構建,一方面,企業科技人員、新產品研發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專利文獻、專利文摘等專利信息,了解在先專利技術,利用失效專利,有效規避新產品研發風險,從人力物力以及資金等方面節約研發設計成本;另一方面,企業專利管理人員、技術情報人員與專利工程師等人員通過檢索、統計、分析專利技術,為專利申請、防止侵犯與防止被侵犯知識產權、應訴知識產權訴訟案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還可以充分整合社會各種信息資源與企業內部各分支機構及各管理部門信息資源為企業所用,形成企業內部共享的知識產權信息管理網絡系統,避免企業各部門出現“信息孤島”的現象,從而提升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能力和水平。
三、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制度化建設
知識產權是現化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能力,企業要持續、長期、穩定的發展,知識產業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是至關重要的。而知識產權工作的制度化是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根本依據和保障。其制度化建設主要包括:企業知識產權機構建立制度、企業知識產權機構及有關專業部門職責、知識產權工作方法、專利申請程序、企業專利及商標等自主知識產權的市場監管制度,專利維權工作方法、專利的獎勵制度等。各項制度應根據行業特點和企業自身條件制訂。
四、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越來越頻繁,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發展經濟、創造財富的最重要的工具,成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制高點。雖然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服務機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都行動起來了,但更重要的還是企業的自我保護,企業要充分認識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必要性、緊迫性,注重對知識產權創造及保護的投入,綜合利用和整合政府及行業等提供的各種資源,構建起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體系。使企業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保護、利用等各環節相互融合,只有不斷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的能力,企業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中持續、穩步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余濤.自如運用知識產權保障高速發展的中國企業[N].中國知識產權,2006-12-15(15).
[2] 楊晨,朱國軍.基于知識增值的企業專利管理戰略效應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8):145-148.
【作者簡介】
吳小剛(1969-)男,工程師,現在浙江工業大學工作。研究方向:軟件工程、企業管理、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