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協同相關理論為基礎,按照B2C電子商務企業與第三方配送企業在各自行業內所處的地位分強勢協同、強弱協同、弱弱協同三類分別研究協同管理的特征,并就B2C電子商務與第三方配送可能面臨的資源共享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協同管理的設想。
【關鍵詞】 B2C電子商務;第三方配送;協同;管理
一、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可觀
隨著Internet等現代通信設備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商業活動的新模式,并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過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全國網絡購物、網絡售物和網絡旅行預訂的網民數已分別達到7400萬人、1100萬人和1700萬人,足以表明我國B2C(即企業通過互聯網建立的網上商店)電子商務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市場前景。
二、我國第三方配送市場極具潛力
除了影視、電子書等商品通過網絡即可實現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物流的“虛擬”全過程之外,網絡交易要完成實物由商家向消費者的轉移,其實體商品配送是具有鮮明特點的:一是消費者交易商品的種類多、數量小,要求送貨的地點相對分散,時效性較強,配送成本較高,導致B2C電子商務可能失去應有的價格優勢;二是配送中心與B2C電子商務網絡系統的信息溝通不暢,影響消費者對網上消費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可見,B2C電子商務要做大做強,必須有發達的配送產業予以協同實現。
三、協同管理的相關理論
1、中國古代協同思想及西方協同學理論
早在周朝,《易經》中就提出“天人合一”的觀點,闡述了天與地、理性與感性等兩種對立統一的力量之間存在協同關系。戰國時期偉大思想家莊子的觀點是“萬物為一”,即世間萬物對立普遍存在,相互之間具有協同的作用。
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哈肯(Harken)基于對激光系統的研究于1971年提出協同概念,1976年在《協同學導論》和《高等協同學》等著作中系統論述了協同理論。H?伊戈爾?安索夫(H.Igor.Ansoff)確立了協同的經濟學含義,他在《公司戰略》一書中提出了協同性(Synergy)的概念:指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匯總形成的企業整體經營表現。在經濟范疇中,協同理念是指多個組織為完成同一項確定的任務而進行協同工作與有效通信。
2、B2C電子商務與第三方配送協同管理理念探索
首先,第三方配送與B2C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協同的關系,都有必要在不增加甚至降低運作成本的前提下,通過與外部專業化資源的協同管理,達到增強競爭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其次,我國B2C電子商務技術和業務發展都比較快,但社會化配送行業起步較晚,物流技術水平還較低,而及時準確的商品配送不僅是衡量B2C電子商務服務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更是一種能夠爭取顧客,促進銷售的資源優勢。因此,致力于與專業第三方配送協同合作是B2C電子商務企業推動自身和第三方配送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動力。
由于B2C電子商務企業和第三方配送企業利用的都是各自的外部資源,其可控性和協同性較為復雜,而協同管理注重了各環節運作的整體一致性,這些愈加凸顯出伙伴企業在協同過程中需要加強資源共享的必要性。
四、B2C電子商務與第三方配送協同管理方式探討
為了便于進一步有針對性的討論,筆者根據B2C企業和第三方配送企業在各自行業內經營規模和知名度的不同,大致分出如下三種協同管理類型。
1、強勢聯合協同管理
B2C電子商務企業和第三方配送企業均為各自行業內成功的典范,雙方均有各自固定而龐大的客戶群,商業信息作為經濟活動的投入要素,必然始終貫穿在經濟活動的全過程當中,所以如果協同伙伴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把握不當則很可能造成利益上的沖突,這種協同類型的關鍵是要解決信息共享深度的問題。
一方面要重視企業人員和文化的協同,逐步建立層層遞進的信任關系:從以道德規范為基礎的信任,到以業務能力為基礎的信任,再到以長期協同關系形成的心理認同為基礎的信任。同時要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實現企業內外部的跨文化協同,從而更有效地為企業創造價值;另一方面,要注重信息的協同,統一企業之間的數據管理標準,根據企業、部門和個人的級別對郵件、即時通訊、文檔共享、視頻會議等日常辦公所需工具及企業運營的業務系統設定不同的訪問權限,實現跨行業的信息共享,達到協同管理的目標。
2、強弱聯合協同管理
強弱聯合的協同方式容易導致木桶效應,即弱勢一方往往由于自身規模較小,知名度不夠高,而難以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同,致使商品銷售或配送總額達不到規模化水平。因此不僅要營建一個高效的實體物流網絡,更要構建一個與大企業順暢溝通的虛擬信息網絡。
中小型企業應以技術方法協同為重,在進行系統建設之初就充分注重適用性和實效性,根據自身條件、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做好可行性分析,處理好先進與適用、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建設一個與自身實際需要和協同發展目標相適應的信息系統。協同雙方均在各自的網站上添加對方企業網站的鏈接,強勢一方利用自身的知名度,鞏固廣大消費者對中小型企業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使雙方均獲得規模化收益,達到雙贏。
3、弱勢聯合協同管理
這類匹配當中協同伙伴雙方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都不具備優勢,行業內日益增多的新企業也使曾經所具有的搜索引擎排名優勢逐漸衰退。要取得1+1>2的協同效應,必須另辟蹊徑。
弱勢聯合協同型伙伴企業需要借助互聯網及傳統媒體進行宣傳造勢,做大企業無暇顧及的小生意,凸顯電子商務時代個性化的特征;或者通過實現“網上虛擬商業街”的概念,構建虛擬的行業協同,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深入了解消費者對商品交付服務的信息需求,并尋求協同管理服務提供商進行更強的專業技術支持,借助電子商務技術、物流技術以及其他相關的信息技術,加強并整合配送過程中的信息處理功能和業務流程。
總之,未來市場的競爭將體現出“資源既共享又保密”的辯證關系,因此各個企業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使整體價值大于各部分的價值之總和,必將廣泛應用協同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查先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5.
[2] 夏春玉.現代物流概論[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1.
[3] 杜棟.協同、協同管理與協同管理系統.現代管理科學[J].2008.2.
[4] 王步君.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應連協同管理的研究.山東經濟[J].2007.9.
[5] 尹濤 曹康.淺論電子商務中的物流.河南教育(高校版)[J].2005.8-9.
【作者簡介】
田靜莉(1979-)女,山西孝義人,單位:陜西省信息中心,學位:西安交通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