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音慧
【摘 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網絡已經成為當代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傳媒,而網絡語言正是隨網絡的發展適應網絡需要而產生的重要語言現象。本文從思維和語言的矛盾、網絡技術的局限和網民心理入手著重分析了網絡語言產生的原因,并根據這些因素,從現實交際環境、信息輸入環境、網絡交際環境等方面,嘗試針對網絡語言的規范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語言 語言規范 交際環境
目前互聯網在中國迅速發展,短短十幾年間已經成為當代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傳媒,并有成為主流傳媒之勢。而網絡語言正是在網絡高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特殊語言現象,尤其是當網絡在遭遇到漢語——這種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已經相當成熟的語言系統時,情況也就變得相當的復雜。在漢語語境下,網絡語言作為一種語言現象雖然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其勢頭卻足以引起注意。
一、網絡語言的界定與分類
什么是網絡語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認為網絡語言應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語言應該有兩部分構成:一為與網絡有關的專業性用語和特殊用語,如調制解調器、寬帶、在線、硬件、防火墻等,這些詞語一般都用具體的所指,是隨著網絡上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的出現而產生的;另一類指在網上流通的供使用者在特定交際環境下使用的詞語和符號。狹義的網絡語言指后者。可以說網絡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方言有一定的專業性,在使用中局限于特定的環境和人群,網絡語言根據其表現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活用漢字詞
詞匯是一種語言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從詞匯學的角度來看許多網絡詞語在漢語中都屬于新詞,因此也具有新詞的特征,首先其伴隨新事物的產生都具有一個從無到有過程,如版主、主頁、網戀等。許多詞語還要經過一個二次加工,重新表達的過程,如從版主到“斑竹”、從主頁到“竹葉”、由調制解調器到“貓”,都體現了這一點,同時有時這一過程也體現了創造者的情趣與智慧,如“東西”變成“東東”、“OICQ”變成“QQ”,這些帶有個性和童趣的語言給網絡帶來了另一番景象。
2.數字表意類
數字書寫方便的符碼,而且帶有數字本身的神秘色彩,深受網民的青睞,它主要分為兩類:一為諧音數字。這一類早以見于現實生活中的如“8”——“發”、“六”——“順”等。它們在網絡語言中被運用的更加豐富,如“56”(無聊)、“9494”(就是就是)、“886”(拜拜了)等。另一類是文化字符如“007”(我有秘密)、“10”或“100”(你很完美)、“0001000”(我真孤獨)。
3.字母類
由于電腦按鍵的輸入形式使一切語言都似乎被拆解成了按鍵和鍵所在字字母的組合。又因為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的相似性,使字母類網絡語言得到廣泛應用。這一類語言經常以縮寫的形式出現,如“GG”(哥哥)、“PMP”(拍馬屁)、“PF”(佩服)。另外有些以諧音的形式出現,如“BF”(before)、“CU”(see you)、“thx”(thanks)。字母類的網絡語言出現主要與英文輸入方式的局限和網民素質的提高有關。據統計,英語教學在中國越來越有走向初等教育的趨勢,所以,有了一定英語基礎的網民在使用這種網絡語言時會比較容易。
4.表情類符號
表情符號的運用可以說是網民突破文字字符輸入局限而使語言交流直觀形象化的表現。表情話符號的大膽嘗試就是以特殊的標點、字母和數字組合表達一定意義。如用:-)表示笑臉,:-(表示哭臉,:D表示大笑,簡單的符號卻蘊涵了豐富的意義。表情符號現在已經得非常廣泛。
二、網絡語言的成因分析
上述網絡語言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總體來說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技術的新發展、新事物層出不窮和有關上網行為的復雜化是網絡語言形成發展變化的物質基礎
網絡發展日新月異成為社會重要的傳媒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人加以利用。那么就必然要求產生與發展有關的網絡語言以適應網民的需要。新的硬件的不斷跟更新,新的軟件的網絡環境不斷便利,都會產生新的網絡語言。從語言學看,新的網絡語言的詞匯部分最為活躍,它們已經成為現代漢語詞匯的必要補充。這些網絡語言作為新詞,經過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最終被人們接受。它們或吸收外來因素或在自身的表現形式上有所改變。豐富了現代漢語詞匯及其表義功能。
2.思維無限性和網絡語言表達有限性的矛盾、網絡技術自身的局限性是網絡語言產生的根本原因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人的思維是雜亂無章、豐富廣博的,而語言作為其工具是有序的、系統的,但在表達上是相對有限的——這就造成了思維和語言的矛盾。這可以說是第一層表達局限。而漢語作為表義文字,其輸入是一個難題,雖然有很多輸入方法,但是由于專業性較強,未被大多數網民所接受,字母輸入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是表音文字和表義文字完全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和交際體系。這是第二層表達上的局限。但是,這些局限性并非是全無益處的。語言和思維之間的張力以及漢語和錄入方法的局限必然會帶來語言的變革和豐富意義生成的可能。
3.現代網絡技術下形成的新的心理和倫理美學是促成網絡語言產生和發展的重要社會因素
根據調查,在我國使用網絡的人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和具有相當學歷的年輕人。他們是文化前沿和新的文化變革力量。網絡給他們提供了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空間。現實語言在網絡這種特殊環境下,在“聊天室”和bbs的虛幻世界中,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這時網絡語言就產了,網絡語言的出現使無生命的網絡有了人的氣息。這些網民為了在網絡上得到更多的注意,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經常帶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致使網絡語言帶有新的文明氣息和豐富的個人性、創造性。另外為了緩解現實中的壓力,在網絡的環境中,人的生命本相往往能夠得到自然的流露,回歸到一種成長的初級階段,這時網民之間的交際變成了一種無功利色彩的“游戲”,完全是一種確認自我的需要。因此他們使用的網絡語言就帶有一種“童趣”,從而改變了現實語言表述方式,使交際處于更為自由的狀態。
三、對網絡語言的態度和規范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他是否能生存要看他是不是具有生命力,網絡語言亦是如此。網絡語言應需求而生,它本身作為一種社會方言就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環境下所使用的交際工具,把它看作是洪水猛獸或是文化垃圾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所以,我們應該對網絡語言采取一種寬容的態度,一方面把他看成是對現代漢語的豐富和補充,語言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自然選擇,所以網絡語言也要不斷的自我規范、更新;另一方面對他對現代漢語的滲透的現象保持一種嚴謹的態度,關注其發展,并加以正確的規范和引導。所以我們認為規范網絡語言應該從三個環境入手:
1.現實語言交際環境
最近一階段網語“下線”,進入現實生活的問題已經為許多學者所關心,他們擔心網絡語言的“下線”可能會造成現代漢語的混亂,而堅持漢語的純潔性。但正如許嘉璐先生所說的純而又純的漢語是不利于漢語的發展的,漢語只有不斷吸收外來因素、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才有可能保持長久的生命活力。而網絡語言在現實的交際中多是以“流行語”的形式出現的,這些流行語是對現代漢語的補充和豐富,其使用不會改變現代漢語的基本特征,也不會影響漢語的表意和交際功能。網絡語言的出現定會帶有特定的語境,出于“交際平等”的原則,這些網語在交際中的使用也一定在所有交際者知情的前提下進行,因此不會影響交際障礙。針對許多人擔心的網語在青少年之間產生不良影響的問題,應采取將語言教學和語言研究分開的辦法,網絡語言可以作為語言研究的對象,但在語言教學中還是應該對其加以限制和規范。
2.信息輸入環境
技術問題在網絡中始終是信息輸入的瓶頸。網絡語言有很多可以說是在技術的夾縫中開放的花朵。雖然在“語言經濟”的原則下,網絡語言還是取得了較好的表意效果,但卻從另一個方便表現了漢語輸入的困難,復雜的輸入手段被大多數的網民所拒絕,所以必須開發更為有效的漢字錄入手段,這樣才能使信息更為便捷、準確的在網絡上流通,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3.網絡交際環境
語言、網絡、文化在現代網絡時代是密不可分的,網絡雖然是一個相對寬松相對自由的環境,但是還是應該存在一定的規范和制約。網絡發展的強勁勢頭已經預示著它將成為新世紀的主流媒體,所以網絡語言的規范也就成了急待解決的問題。由于網民身份和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給網絡語言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一些粗俗的、低級趣味的詞也進入了網絡語言中,破壞了上網的良好環境。針對這一問題,有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對網絡文明的宣傳,提高網民的素質和網絡公德意識,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并開設示范性網站對網絡語言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健康的發展。
網絡的迅猛發展使它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信息傳播媒介,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模式,而網絡語言正是在適應網絡生活,表現特定文化心理的要求下形成的。它的出現給現代漢語增添了活力,是對漢語的補充和豐富。所以我們應對其采取寬容的態度關注其發展,并深入的對這種語言現象進行研究,從而起到規范引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于根元.應用語言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董為光.漢語詞義發展基本類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3]謝新暎.從網絡詞匯看漢語詞匯的發展趨勢[M].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4]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