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錦
【摘 要】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應揚長避短的利用好多媒體技術,使它與學科、傳統教學手段的有機、高效的結合,從而優化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運用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揚長避短 高效整合 多媒體課件制作
多媒體課件是指基于計算機技術,將圖、文、聲、像等媒體表現方式結合,主要用于課堂教學。它通過計算機或影音數碼設備等輕而易舉地將常規課本難于表述的動態效果、瞬變效果、立體效果和事物變化動態過程等表現出來,從而很好地解決傳統教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彌補傳統教學所達不到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取新知識,開拓新智力,挖掘新能力,創造新思維。
一、在實踐中,我對于物理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與使用方面談些體會
1.格式要求。視像、動畫、聲音等均應采用通用文件格式;單機版多媒體課件運行環境不低于Windows98操作系統;網絡版應能用Web瀏覽器流暢播放;
2.多媒體課件設計要求。應體現現代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并能發揮計算機和網絡的優勢;在教學設計、內容呈現、技術運用、藝術效果和創新等方面應符合下述要求:
(1)目的性。教學對象和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特點,選材適當,邏輯層次清楚,教學重點、難點突出;教學策略合理,有助于支持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或探究式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和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確定了課件制作的目的,然后根據新課標,以教材為基本,從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出發,發揮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優勢。如果違背教學原則,隨意制作課件,就好比離開了課程標準談教學設計,終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科學性。內容科學、表述準確、術語規范。內容呈現結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滿足教學要求;素材選用恰當,表現方式簡捷合理。設計課件前,我們要查證資料,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做到概念、定理、定律、規律、原理等內容表述準確,現象描述嚴密、無懈可擊,解釋、引申正確無誤,不要出現知識性錯誤。
(3)技術性。媒體技術選用恰當,設計必要的交互,發揮計算機和網絡的優勢。這項內容很關鍵,我在實踐中總結以下幾點。
一是在設計幻燈片設計題時,不要讓題和答案分別呈現在兩張幻燈片上,這樣做題學生思維不連貫。
二是部分老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為圖方便,常將課件設計成順序或結構式,上課時只要按next鍵,課件按順序play下去,這樣教師感覺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很輕松,但這不等于就上了一堂好課,因為這樣抑制了教師的即興發揮,教學活動中缺乏靈活性。
三是片面追求制作難度也是不可取的。多媒體課件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配合教學的需要,將各種媒體信息交互的展示給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輔助教師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即可。然而,現在有些課件制作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課件美觀、如何使用新技術上,致使課件美觀有余,實效不足,同時也導致了制作難度、制作時間的增加。
四是物理課件要增強交互性,避免呆板單調,無論計算機有多么強的交互性,“人機對話”決不能代替“人際對話”,從而更深入的與現代教學理念相吻合。
(4)藝術性
構圖合理,色彩協調,風格統一;語言簡潔、生動;文字清晰,版式規范,字體運用恰當;視像、動畫形象生動,聲畫同步,有感染力。課件本身強調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去看、去聽,學生往往只顧觀看讓他們眼花繚亂的音像畫面而無暇去思考,去練習。從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去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堂無異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互動,少有生機,信息展示不當,沖談教學效果。
(5)創新性
立意新穎、構思獨特、設計巧妙,具有想象力和個性表現力,運用新技術并使用得當。
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上我們要做到適時,適地的恰當插入適當內容,使課件的制作建立在簡約、藝術、實用、高效的基礎上。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要把握好切入時機,可以在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關鍵時刻切入,從直觀到抽象,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程中切入,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我結合多媒體使用的弊端談些體會
1.不要讓計算機輔助教學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形成重機器,輕教師的弊端,否則就過分夸大了多媒體課件的功效,使教師徹底失去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使用多媒體的同時提倡適當的板書,將大量的板書和推導過程寫入課件,在課堂上顯示出來,則學生印象不深,不易消化。不如教師在黑板上一邊與學生交流一邊寫出推導過程效果好。屏幕上的內容是不停替換的,怎能起黑板的作用呢?
再如用一個模型、一副掛圖就能達到直觀演示和創設情景的效果,又何須非作多媒體課件呢?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自身條件,盡量把握自蘊資源,使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交互使用,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做法是片面強調多媒體的“萬能”性,從而盲目依賴和過多濫用信息技術,將其作用擴大到優化課堂教學的決定因素,這樣就淡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教學的主導性,使教師成為信息技術設備的操作者,學生成為被動的觀看者。
在物理教學中,有選擇性的使用多媒體課件代替演示物理實驗,選用不恰當會抹殺演示實驗的客觀真實感,但如果受條件限制可以改換器材做實驗。
2.多媒體技術手段存在局限性。在教學實踐中它受光影響,并且學生課堂筆記記錄困難,信息量大、講解速度快、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吃力等一些因素,學習肯定效果不顯著。
3.多媒體課件使用適用范圍窄、制作效率低。目前計算機輔助教學主要在優質課、公開課、示范課中使用,教師往往選擇那些便于課件制作的內容,這就限制了課件的廣泛開發;同時,這種類型的課件是依據某一位或幾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思路設計、制作的,它如果脫離了設計它的教師,就會失去其部分甚至全部的意義。同時,教師之間、學校之間缺乏交流,這導致了同樣內容的重復開發,浪費了寶貴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我們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回味著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應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的脈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親歷親為的做好多媒體技術與學科、傳統教學手段的整合,為它達到一個新水平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多媒體制作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