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霞
6月25日,在《關中一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結束之后,本刊記者前往國家發改委,采訪了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院長曹玉書。
問:關中一天水經濟區的提出,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十周年之際有什么特殊意義?
答:從國家層面來講,《關中一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已經納入國家下一步發展規劃的一部分,這個規劃的批復,使國家對西部地區確定的一個發展重點通過程序化又邁前了一步。一般來說,一個區域的發展,首先應該有個概念,確立關中一天水經濟區就是個概念。然后又有個發展思路,通過調查研究形成規劃。規劃是指引,更是依據。那么國家批準的這個規劃為規劃區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下一步就是規劃的實施,也就是如何按照規劃思路,發展相應的項目、相應的產業,使規劃區能夠快速的發展。
十年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揭開了西部大開發的序幕;三年前國務院頒布了《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將西部開發進一步推進;隨著《關中一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批復,應該會掀起西部大開發的第三次浪潮。
問:請曹院長談談規劃的編制背景。
答:這個規劃在編制的過程中,走了觀、產、學、研結合編制的道路,這是對區域規劃編制的一個很好的探索。起初由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委托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進行研究論證,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提煉、加工,最后批準付諸實施。浙江大學對這個規劃的編制非常重視,動用了一流的專家和學者,多次深入到規劃區進行調研和論證,聽取了規劃區各級政府部門、企業和研究機構的意見,最后形成了初步的綱領,進行反復修改,提交給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后來,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在機構改革中撤銷了,這個職能并入了國家發改委。由國家發改委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最后的提煉,聽取了各方意見,形成了上報國務院批準的規劃。國家編制發展規劃有多種方式,但是這個規劃編制的方式,應該是很成功的積極的探索。
問:《關中一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與成渝地區、廣西北部灣地區發展規劃有何不同?
答:這一系列的發展規劃,都是為了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為了貫徹中央確定的“以點帶面、以點串線,全面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指導方針。西部地區需要確定一些能夠帶動相關地區共同發展的增長極,因為按照經濟發展規律,所有地區不可能并駕齊驅、齊頭并進,那是違背客觀發展規律的,所以要選擇一些經濟增長點來帶動周邊地區。綜合各方面情況,我們研究認為,西部至少有三個地區可以培育成為新的增長點。一個是成渝地區,就是成都和重慶,這個重慶是指以重慶本市為中心,半徑為一小時車程,不是大重慶,直轄市的重慶。這個地區它有它的特點,它城市化基礎比較好,各個方面條件也具備,成渝經濟區有一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規劃。第二個就是廣西的北部灣地區,它是西部地區唯一的陸路和水路出海通道,毗鄰珠三角,它的人文環境、生態環境,工業基礎等方面還是有優勢的。再就是我們西北地區,就是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經濟區,實際上也包括了它相關的、輻射的一些經濟區。考慮到天水雖然位于甘肅,但在經濟上和西安聯系緊密,而且在產業上有共同之處。因此就把關中和天水作為一個經濟區,它是作為西部地區的一個經濟增長點來加以培育的。
問:將天水納入經濟區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
答:這個規劃不是陜西發展的規劃,也不是甘肅發展的規劃,它是一個跨行政區域的發展規劃。這一點非常重要。陜西的其他一些地區可以通過西安為中心的經濟區發展來帶動,作為輻射區域納入這個規劃。因為從行政角度來說。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劃,而從西部開發的大視角來看,應該跨行政區域去統籌考慮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如果不納入天水這一部分,光是關中這部分,就會束縛我們關中經濟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利于整個西北地區將來的發展。天水在甘肅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么整個甘肅的發展還應該考慮它的整體規劃,制定整體規劃必須和這個規劃相銜接、相協調。這個規劃必定有利于天水的發展,有利于帶動整個甘肅的區域及協調,更有助于甘肅做全盤的發展規劃。
問:陜北的能源在陜西經濟發展中占有較重的分量,規劃中提到適度開發,是否對陜北能源開發有所限制?
答:作為規劃應該比較全面,但更應該突出重點,如果一個規劃不能夠突出重點,它就沒有特色,沒有特色的規劃會大打折扣的。這個規劃的特色,在于抓住地區優勢,來確立將來的發展方向。這個經濟區的特色就是工業基礎很好,特別是高技術與一般工業的整合,以高技術帶動整個工業,帶動整個經濟區的發展,這是經濟區未來發展希望之所在。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上個世紀,我們國家在這個經濟區布局了很多重要的工業項目,造就和培育了這里的科技和人才優勢。改革開放以來,科技和人才的優勢更加凸顯。特別是西安的經濟開發區和高技術開發區,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的,具有很好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我們就是按照這個發展思路,讓高新技術帶動整個工業的發展,然后帶動整個地區產業的發展,這樣很快就會培養出。個新的經濟增長極。這也是這個經濟區區別于成渝經濟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很重要的一點。這個規劃立足于此,著力于打造一個創新型的發展的示范經濟區。
能源問題不能不談。要發展高技術產業,要發展其他產業,都必須有能源供給支撐。而這個經濟區,特別是經濟區輻射的地區,能源的基礎是相當豐富的,像陜北的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但是,這些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必須適度開發。規劃也是非常重視能源問題的,比如煤炭,包括火力發電在規劃中就進行了充分的論證規劃。水電開發業有相應的內容,在規劃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強調這個規劃還是以高技術為關鍵詞,以高技術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它重視創新,重視高技術產業化發展,重視軍民結合,希望高技術產業能夠帶動經濟區的發展。
問:規劃中還提到要將這一經濟區建設成開放型的內陸高地,這個內陸高地怎么理解?
答:這個經濟區要成為各種生產要素的匯聚的中心,這就是開放型高地的深層含義。西北地區接壤俄羅斯、中亞等地區,經濟區又地處西北很重要的中心位置,要走開發開放的途徑,而不是閉關鎖國的道路。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經濟區要向全世界進一步打開大門,吸收國外的、境外的資金、技術人才,通過項目合作,尤其是通過高技術項目的合作發展,通過新興產業發展,為國外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發展創造條件。
問:過去談開發開放,與規劃中強調的開發開放概念不同嗎?
答:我認為我們西部地區包括關中一天水經濟區,在對外開放上和東部沿海地區還是有相當的差距。我們要想加快發展,不能不承認這個差距,也必須縮小這個差距。雖然西部處于內陸地區,但是開發開放的情況在實施規劃后
還是會發生變化的。比如說,這些地區發展高技術產業、裝備產業,因為這些產業的產品,它的運輸成本就比那些傻大黑粗的產品低一些,它也可以走空運,縮短它的半徑,這些產品在對外開放上就變成優勢了。如果光是生產那些初級產品,比如糧食、煤炭要運輸肯定半徑很長,但如果我們運輸高技術產品,運輸半徑相對而言就短得多。
問:規劃的實施需要政策的保障和支持,規劃中也提到了一些優惠政策,比如財稅、金融、環保方面,在具體實施中有哪些政策傾斜?
答:關于規劃的政策保障應該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因為一個規劃沒有政策的支持,這個規劃實施起來就會障礙重重。但是,這個規劃的政策體系還是比較完善的,國家的宏觀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政策、投資政策等相關政策的支持,規劃中都有描述。但是規劃里的政策也不能太具體,一個規劃主要是指引方向,確定基調,把握定位,這對未來爭取相關的政策奠定了基礎。
問:西部地區需要承接東部產業的轉移,怎樣才能吸引東部產業的轉移呢?
答:西北地區,特別是關中天水地區確實應該吸收國外的和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我個人認為,我們希望產業轉移,但不希望那些垃圾產業落戶西部。規劃強調我們必須有新的起點、新的產業,那就是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新型能源產業,這些既能夠推動經濟增長,又有利于創造就業崗位,同時又能使我們生態環境不受到影響。國外和沿海地區的一些產業,由于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由于市場的變化,正尋找一些新的發展區域,而關中天水完全有條件接受這些產業項目的轉移。那些技術含量高,競爭力強的項目,會更青睞經濟區。
問:現在談關中一天水經濟區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將來會不會和成渝經濟區聯合起來發展成為一個中國經濟的第四增長極?
答:關中一天水經濟區將來完全可以完成西部地區經濟的一個增長極,對這點,應該是很有信心的,那么成渝經濟區將來也會培育成一個經濟增長極。廣西泛北部灣地區也會培育成一個新的增長極,這三個增長極將會成為西部經濟的一系列增長點。通過這些增長點,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你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概念,也可以有很多新的提法都可以,我對這些問題還沒有更深的研究。
問:發展大關中,會不會把陜南邊緣化?
答:不會。這種重點發展就像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一樣,有榜樣效應。比如說咱倆在一個單位,你被提拔了而我沒有,那我如果想,我比你干的好,你提拔了而我沒機會了,這樣想就比較消極。反過來想,你提拔當處長了,下一個提拔的就是我了,再說你提拔了還可以幫助我,這就是比較積極的態度。發展也是一樣,如果這個地區發展了,就會創造更大的市場,需要更多勞動力,需要更多的能源、原材料,周邊地區也會有發展機遇。如果因為沒有納入規劃內就無所作為的話,是會逐漸落后的。如果以此為機遇,也能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和績效。
問:渭河是關中天水地區的“母親河”,秦嶺被稱為中國人的“中央國家公園”,規劃中對此也有描述,您對治理渭河、保護秦嶺有哪些忠告和建議?
答:渭河在陜甘兩省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這個規劃把渭河的綜合治理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認為渭河的治理,第一,要下決心堅持治理。第二,要分階段有重點地去推進治理,因為財力、物力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三,國家要對渭河的治理進行投入,責無旁貸;第四,也是最關鍵的,不能邊治理邊污染,應該從源頭上去治理,這是非常重要的。
規劃中提到以一山(秦嶺)一水(渭河)為重點,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建設生態關中。秦嶺是一個天然的生態屏障,是這個地區的“肺”,在開發的同時要注意搞好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長廊和綠色板塊,使關中改變過去給人們留下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印象,成為國內人居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