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大凡世人都會有一些趣味上、情感上乃至行為上的偏好,這無可厚非。然而,官員一旦有了這樣那樣的嗜好,可能就會有麻煩上身了。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汪風雄雅好寫作,所以他的公文、雜感集《雄風如歌》僅僅288頁就可以定價58元,而下屬教育單位就得大批購買,媒體還得大肆宣傳,“火爆,實在是火爆!”國開行副行長王益愛好音樂,寫些曲子就可以成為音樂家,其作品《神州頌》就可以走出國門遠赴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以“非專業”身份“展示了中國交響合唱領域的最高成就”。
論者往往認為,官員應戒除有損個人形象,或影響秉公用權,或與黨紀國法相背,或可能被人利用的嗜好。其實,在權力缺乏有效制衡的體制下,單純要求官員戒除個人嗜好,并不能真正見效。只要官員手中掌握了足夠的可以隨意支配的權力,自然就會有人慢慢培養他產生“嗜好”。比如,喜歡寫作、字畫和端硯等“嗜好”,都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精神世界豐富的表征,但這些正常嗜好一旦籠罩上權力的影子,立馬就會成為助紂為虐的工具??梢?作惡的是嗜好后邊不受約束的權力,而不是嗜好本身。
也因此,需要警惕、抑制或戒除的,應該是現行體制下官員手中高度集中的可交易的權力。權力如果沒有邊界,行為必然扭曲;權力如果不受約束,逢迎自然無奇不有。特別是在市場化的名義下,權力已成為金錢最合適的獵取對象,而一旦權錢結合,由此形成的腐敗,將從根本上扭曲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