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夏
他二十歲的時候,她正好十歲。
她坐在臺下,晶亮的眸子盯視著臺上英武的他。
他是學校請來的英雄,筆挺的軍裝,一張黝黑卻棱角分明的臉,因為激動透著健康的紅暈。他在臺上大聲地念著手中的演講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舉起,如同一面奪目的旗幟。在一次實彈演習中,面對一顆刺刺作響的手榴彈,他毫不猶豫地撿起來扔向遠方,挽救了被嚇呆的戰友。
她的眼中噙滿了淚水,淚眼模糊中臺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連他那濃重的口音都充滿了親切的味道。
“他真是個英雄,我會一輩子記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歲的時候,她二十歲。
學校組織學生去農村體驗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鄭重地向大家介紹他曾經是個英雄,她是一丁點兒也認不出他了。埋頭在田里勞作的他跟其他的農民已沒什么兩樣,披著一件灰沉沉的褂子,失卻了紅暈的臉還是那么黑,卻變得暗沉。村干部介紹的時候,他憨憨地笑著,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的影子。
他坐在田頭抽著煙卷,好幾次她都想走過去跟他說幾句話。看著煙頭一明一滅,最終還是沒過去。她實在想不出該對他說些什么。
他四十歲的時候,她三十歲。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擺了個攤兒,賣雞蛋煎餅。
五歲的女兒吵著要吃煎餅。她先認出了他的手,再抬頭看他的臉,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女兒香甜地吃著煎餅,她的心卻一直不能平靜。她忍不住悄悄告訴女兒,賣煎餅的是一個英雄。女兒懵懂地吵鬧著,要去看英雄。
她帶著女兒折回去,女兒仔細看著他那只殘缺的手,然后“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她匆忙帶著女兒離開,一邊哄著,一邊回憶自己十歲的時候第一次看見這只手,一點都不覺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她還記起來當時聽完報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彎曲起兩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樣子,想象著那種悲壯。
他五十歲的時候,她四十歲。
她在民政局當上了科長。當他在她辦公室外面探頭探腦的時候,她沒認出他。原來他是來申請困難補助的。當她知道是他,忙給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寵若驚地捧著,只有三根手指的右手顫抖著,一迭聲地說“謝謝”。她陪著他辦完了所有手續。而他不知道為何受到如此禮遇,越發惶恐不安,不住地說“謝謝”。
望著他佝僂著背離開,她開始努力回想他年輕時的樣子,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他真的曾經是個英雄嗎?”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她覺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歲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
那天她在辦公室喝著茶,翻著報紙,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簾。猶如被雷擊般,她手中的茶杯砰的一聲落在地上。
他在回鄉的公交車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車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數刀身亡。報道還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輕時他就曾因救人成為部隊里的英雄典型。那張穿著軍裝的年輕時的照片,據說是他唯一的一張相片。
一瞬間,淚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臺下仰望。
(摘自《小小說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