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暉
北宋年間,江浙一帶曾發生大饑荒,當時范仲淹正主政浙西,面對災荒憂心忡忡。雖然他極力開倉放糧,但對于成千上萬的災民來說這可謂杯水車薪。如何才能幫助災民度過饑荒,避免流離失所呢?
當時,浙江太湖一帶的人們非常喜愛一種體育運動——賽船。時值初春,范仲淹靈機一動,這可是開展賽船的好時機呀。于是,身為太守的他,號召各地百姓踴躍參賽;同時,又號令大小官員積極支持。范仲淹的好友很是詫異,問他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范仲淹笑笑說,日后你自然會明白。就這樣,范仲淹每天都與同僚在湖上宴飲觀看,興起時還親自上船競渡。
隨著集中的百姓越來越多,范仲淹找到湖邊寺廟的主持們,悄悄地說:“本太守向來信奉佛教,今年災荒,災民遍地,工價可比往年低廉得多呀,何不趁此機會修建寺廟?”眾主持頓時心領神會,回去后立刻大修寺院,形成空前熱潮。范仲淹又召集各部屬開會,關切地說:“如今荒年,物價便宜,你們那些官署、官舍、倉庫呀,可以蓋一蓋、修一修了,本官允許。”不明就里的官員沒想到向來清正的范大人變得如此“體恤”,隨即響應,各地大興土木,數以萬計的各類工匠、仆夫每日勞作在工地上。
監察部門知道范仲淹的做法后,認為他不撫恤災民,反而游宴玩樂、勞民傷財,就向皇帝參奏他?;实圬焼?范仲淹解釋道:“我這樣做,正是要使百姓順利度過災年呀。” 皇帝大惑,范仲淹逐條解釋:“賽船也罷,修廟也罷,建官舍也罷,都只不過是調動官私余錢救濟百姓,讓有手藝和勞力的人能靠這些舉措解決生活困難,不致流離失所、餓死凍死罷了?!被实奂毾?的確有道理,當時受災面積廣,政府財力又有限,救濟災民實在力不從心,各地可謂一片荒涼,而范仲淹的治下不僅沒有逃荒或餓死的現象,還一片熱騰,可見他的舉措是有效的。
近千年過去了,范仲淹的做法在今天的經濟學里,叫做“拉動內需,擴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