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驍
摘 要:隨著全球化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英語也成為中西方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于是,英語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就變得異常重要。但缺乏良好的交際與應用的環境,成為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礙。而現代媒體的應用恰巧可以彌補這一缺陷,營造適宜的交際環境,盡可能多地提供語言應用機會。
關鍵詞:英語教育;媒體;交際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7-0245-02
各國之間交往的逐步密切使英語成為相互聯系的工具;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也使英語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實際的交際能力。但英語要達到交際的目的,就必須依靠一定的語言環境。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母語的干擾,學生也缺乏聽、說的能力。因此,創造良好的英語交際環境,盡可能多地提供語言實踐機會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重要任務。
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學理念陳舊,方式呆板:詞匯、語法、文章翻譯、聽力等都是在脫離語言環境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師的講授也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記憶,忽略了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國外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逐步被探討與吸納;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深入,現代媒體的應用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現代媒體與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為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創造了優越的外部環境,使學生、教師、英語教學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為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打下良好基礎。
一、現代媒體的作用
媒體也稱媒介、傳播媒體。這一術語源于拉丁語“mediumn”,意思是“兩者之間”,是指信息傳播過程中,從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任何物質工具。如電影、電視、無線廣播、錄音、錄像、圖片、印刷材料等都屬于媒體。[1]
媒體對信息交流及傳遞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生活中,我們擁有的報刊、電視、廣播、計算機、互聯網等都為我們提供大量的信息,讓我們每天不必出門便能知曉天下事。
把現代媒體應用于英語教學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要素進一步的優化組合。呈現出如下優點:
1.現代媒體使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利用現代媒體,能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事物的發生情境與過程,有效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習途徑更為廣泛,并能讓學生靈活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2.現代媒體使教學過程更具生動性。因為現代媒體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能呈現出語言、文字、符號等信息,[2]聲形并貌;學生能從抽象的感性知識中提煉出理性認知,使理解更全面、深刻;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發現式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現代媒體為語境的創設提供必要條件。由于母語的影響,學生平時缺少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要想培養和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就必須盡可能多地給學生營造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而現代媒體的運用無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現代媒體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現代媒體種類繁多,在此,我們僅僅探究應用廣泛的聽覺媒體、視聽覺媒體在英語教學中體現的重要功能與作用。
(一)聽覺媒體
語言是有聲音的,只有在有聲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才能培養和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聽是獲取語言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中,學生可能要花費90%的時間來聽課和討論。聽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實際上就是學習的過程,它關系到知識的傳播和聽覺技能的提升。因此,聽覺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能低估。
聽覺媒體是指各種為教學目的而錄制和傳播的人聲和其他聲音。[3]比如磁帶、唱片,隨著科技的發展,mp3也越來越為有播放條件的學校所接受。在三者當中,磁帶是較為普遍的聽覺媒體。它使用簡單、方便,價格低廉;可以較容易地改編或重新錄制。只要教師稍微發揮一點創造力,聽力材料就可以變得十分豐富。
錄音磁帶能提供純正、地道的語音材料,便于學生模仿和矯正發音,培養正確的語音語調。
反復聽課本上的文章,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詞、語法的理解。
對于課后的聽力練習,教師可根據學生聽力水平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訓練模式。比如,在聽材料之前直接給出一些目標或問題作為指導,讓學生了解大意;需要聽細節的練習時,可以放一句,再讓學生寫下聽到的句子,再把寫好的句子相互聯系起來,形成整體概念;遇到較難懂的聽力材料,可以通過聽缺字的句子的形式學會識別材料的大意。
此外,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歌詞簡單,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作為課堂活動來學習、演唱,以便豐富教學內容。學生在音樂藝術的氛圍中接觸語言,大大超過了單聽錄音的效果。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喚起,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進而產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需要。
(二)視聽覺媒體
人的學習是一種認識形式。通過五感把外界信息傳遞到大腦,由它分析、綜合而獲取知識。視覺獲得的知識占83%,聽覺占11%,如果兩者有機結合可獲得更多知識。[4]視聽覺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學內容得到充分表達,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將視、聽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媒體成為視聽覺媒體,如電影、語音室等。[5]
(1)電影
電影作為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給我們帶來豐富多彩、圖文并茂的感官刺激,再加之樂器或不同聲音手段營造出的聽覺效果,大量瞬間獲取信息的優勢,成為大眾傳播的重要媒介。
近些年,英語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西方的文化“入侵”,使我們通過電影、電視等媒體形式越來越了解西方的文化。因此,電影作為了解西方文化最直接的手段也逐步走進了課堂。
電影將運動和聲音結合在一起,同時作用于視覺、聽覺兩種器官,可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克服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讓我們對某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有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擴大 知識領域,全方位地感受語言的刺激,使英語教學情景化,語言學習交際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就輕而易舉掌握語言知識,了解西方文化。
電影教學可以以放映的形式代替教師的講授;或是放映為主,學生觀看和教師講授交叉進行;還可以在講到某個內容需要學生進一步感知時,插播相關影音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針對西方少年兒童的動畫片。這種電影針對性強,文字簡單易懂,文化差異小,不至于在觀看期間產生困惑,可用于講授英語俚語、習慣用法等。
此外,還可以選擇突出某一主題或文化主體突出的電影。教師要避免學生只關注情節,還要幫助學生分析其中的深層含義;對社會文化背景做探究,分析圖景背后的內涵,提出具有文化差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6]以《斷背山》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同性戀問題;而在《怪物公司》中,要提示學生注意影片中的父母讓小孩子單獨住一個房間的目的:因為西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和多數中國父母是不同的,他們從小就會培養小孩的獨立性,希望孩子自我依靠。
(2)語音室
語音室是使用多種電教設備裝備起來的主要用于語言教學和訓練的專用教室,是為適應語言教學的特殊要求設計出來的一種語言教學實驗室系統。[7]使用語音室有助于提高學生掌握和使用英語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音室還可供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進行聽力、口語練習;便于學生獨立學習,便于教師因材施教。
教師可通過麥克講解,再配合實物投影代替黑板,把知識點傳遞給學生,進行集體教學。
對于針對聽力訓練的課程,教師需根據學生水平,選擇適合材料,采用分句、分段、整篇播出的形式播放,通過提問或讓學生復述達到檢查聽懂的程度,并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
在口語訓練課上,教師可播放準備好的訓練材料讓學生模仿語音語調,并監聽學生的發音情況,以便進行個別糾正;學生之間還可以自主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對話練習;為增加學生興趣,教師還可以只播放某一個影視情節的畫面,讓學生對這段進行模仿或配音練習。
除此之外,語音室配備的計算機的課件中還有很多文字及視聽材料的練習。課堂活動時,學生可根據自己英語水平的高低或喜好選擇不同針對性的材料進行訓練,然后根據出現的問題以“舉手提問”的形式向教師求解,教師可以一一作答或啟發、指導學生的練習。
在現代科技手段大量地進入英語教學領域的今天,豐富的現代媒體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質量;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觀功能和學習興趣;創造了生動活潑、形象逼真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交際能力。但是,教師在運用現代媒體創設英語情境時,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學對象英語水平,教學內容和目標的需要,合理選擇聽覺媒體和視聽覺媒體,讓現代媒體真正為英語教學服務。同時,教師也要認識到自己不再單純是知識傳授者,還是教學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也由被動學習的位置,轉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知識的主動發現者和語言應用者。
參考文獻:
[1][3][4][5]國家教育委員會電化教育司.教學媒體與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7]吳廣勛,趙澄江.簡明電化教育教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6]于廣.視覺文化語境下的跨文化外語教學探析與思考[M].北京:外語電化教學,2008.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