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目前高職工程監理專業人才現狀,就如何培養高職工程監理專業人才新的教學模式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工程監理專業 培養模式 目標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920187-01
隨著我國對建筑施工質量監管的日益規范,監理行業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與挑戰,迫切需要提高行業專業水平,這就要求高職工程監理專業應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與變化。本文筆者結合目前高職工程監理專業現狀,就如何培養高職工程監理專業人才新的教學模式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一、目前工程監理現狀的調研
我國建設工程監理制于1988年開始試點,5年后逐步推行,到目前為止建設監理制度已經在我國范圍內全面推行,但是從市場調研來看,還存在以下諸多問題:
1.我國的工程監理工作,絕大多數仍停留在工程建設施工階段質量監理,缺乏項目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的監理任務。2.監理隊伍整體水平不高,知識單一,缺乏既有豐富的監理實踐經驗,又有較強的管理協調能力,既懂經濟、管理,又懂專業、法律的復合型監理人才。3.業主、施工單位和質量監督機構對實行監理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有些業主認為監理人員是自己的雇員,必須按自己的要求辦事,當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時,容易出現互相推諉扯皮現象。4.有極少數監理人員缺乏必要的職業道德,缺乏責任心,影響整個監理形象。
二、明確高職工程監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技能和技術型高素質人才,高職工程監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掌握工程監理理論知識、工程知識、經濟和管理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從事工程項目的全過程的監督與管理,具備崗位職業能力和監理基本素質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后可作基層的工程監理員,從事建設工程監理旁站與資料整理,擔負由工程師承擔的
理論要求較低而動手較多的工作,能在現場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三、從行業現狀和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構建工程監理人才新的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專業框架下,為實現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而按照既定的標準、模式來組織實現的培養過程和培養行為,并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一定的風格或特征,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和專業性。
從行業現狀和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應及時調整教學組織計劃,建立新的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適銷對路”的高技能人才,促進監理行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一)圍繞高職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工程監理專業教學設計必須緊緊圍繞高職專業的培養目標,從理論教學到技能教學,從內部條件到外部環境,從教學軟件到教學硬件,對專業教學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不斷更新專業教學內容,形成滿足市場的職業能力。
根據高職重技能、技術培養的特點,專業教學內容應側重構建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理論課體系和實踐課體系,按“必需夠用”的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增刪,淡化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突出應用性。通過學習應使學生具備以下職業能力:
1.具備編制建筑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并應用建筑施工組織設計文件進行進度控制的能力。2.能熟練地應用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標法的理論;具備根據所學法律知識解決工程實際的能力。3.具備正確進行建筑工程計價和投資控制的能力。4.掌握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控制原理,具有在工程建設各個階段進行質量控制的能力。5.掌握項目決策的方法和設計的依據,可在項目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進行監理工作。
(二)在工程監理類課程特別注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監理專業常常需根據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和項目法規分析解決實際監理過程中所遇案例,因此在工程監理類課程中要特別注重案例教學的應用。所謂案例教學是指教育者本著理論與實際有機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學目的的要求,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將學習者引入到一個特辦學探索和實踐,通過教師的引導、分析、對工程監理中出現的問題或困惑找出解決方案并要求形成書面報告,最后由教師進行評述和歸納總結。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規定,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的條件是有8點,如果采用講授法,空洞的進行講解,學生往往覺得枯燥無味、印象不深,而采用案例教學法,就會有身臨其境的體會,從而深化學生對理論問題的理解,增強他們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工程監理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監理單位受業主委托對其實行項目管理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監理人員除了專業業務要求精、綜合能力要求強,保證工程質量、加快建設工期和發揮投資效益方面之外,其職業道德素養的要求應有更高標準,監理人員在施工監理過程中,應本著“嚴格監理、熱情服務、秉公辦事、一絲不茍、廉潔自律”的監理原則,遵守職業準則。教師應加強對工程監理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建設,要求學生遵循行業標準,堅持“質量第一”,貫徹“預防為主”,強化學生質量與安全并重的意識,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公正無私的精神,合理確定建筑工程造價,嚴格控制工程進度,提高學生基本職業素質。
(四)加強本專業師資隊伍的“雙師型”建設。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不但精通理論和業務,而且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教師隊伍尤為重要,學生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必須自己能先做到,這樣才能真正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
學校可以從以下方面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優化和培訓,培養雙師型教師:鼓勵和支持教師利用假期參加各種施工監理活動,更新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從監理單位上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技藝的能工巧匠和技術專家,作為授課教師或實訓指導教師,充實進“雙師型”教師隊伍。
(五)加強實踐性環節教學。實踐教學工作既是培養高職人才基本途徑,也是以就業為導向,深化內涵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主要體現在具體的課程實習、實訓、見習、畢業設計、課外技能性實踐活動等。
1.加大實踐性教學比重,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強化技能訓練,理論實踐與教學的比重應達1∶1以上。2.針對一年級進行見習實習或社會調查,加深行業認識,提高專業興趣。3.針對二年級舉辦課外技能性實踐活動,比如專業技能操作大賽,專業知識競賽,工程實踐情景賽等。4.加強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調整教學學制3年為2+1,2年的校內學習,三年級進行校外實習基地頂崗實習,深入工程實際,提高崗位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邁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C].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197,366.
[2]徐挺、張碧輝,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再探[J].職業技術教育,2003,22.
作者簡介:
馬軍霞(1980-),女,漢族,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