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合一
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急癥,可因腦血栓或腦出血而導致偏癱、失語、昏迷等現象,嚴重的會導致死亡。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中風與氣象關系密切,當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或攝氏32度以上時,是中風的發病高峰。因此,不僅寒冬要防冷中風,炎夏三伏也要防熱中風。
調查分析表明,中老年人夏季誘發熱中風的主要原因是忽視防暑降溫。悶熱可引起腦血管痙攣、擴張,易導致血栓形成或誘發出血。有些中老年人由于體溫中樞調節功能不靈敏,大腦反應遲鈍,當氣溫升高至攝氏32度以上、相對濕度達到70%~80%時,才會感到悶熱。尤其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癇、心功能不全的老人,更容易因悶熱而致中風。因此,對這類熱適應能力差的老年人,應及時采取防暑降溫措施,有心腑血管疾病者應堅持服藥,防止腦中風。
夏季氣溫高,人體出汗多,老年人常處于缺水狀態,這是導致熱中風的又一常見原因。老年人由于動脈硬化,神經中樞對缺水的反應不敏感,如不經常補充水分,血液過度濃縮而形成血栓,就會導致腦血管栓塞,發生中風。因此,夏季老人即使不感到口渴,每天也要飲水1000毫升以上。在出汗多、腹瀉等情況時,更需多飲水。清晨起來飲1杯涼開水,可使血液稀釋,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預防中風。
此外,要重視中風的預兆,如一過性腦缺血,運動功能、感覺功能和精神狀態異常等,及時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