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生
關節痛、肢體麻木、聲音嘶啞、皮下小包塊等一些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小毛病,卻是肺癌的肺外表現。忽視了這些“小毛病”,常常會漏診誤診。
病例一,雙下肢關節腫痛3月,當關節炎治療癥狀加重
王某,男,55歲,退休工程師。近來一直感到雙下肢酸痛無力,尤其是膝關節疼痛明顯,有時連走路也感困難。曾去多家醫院的風濕病科和骨科,關節拍片和抽血化驗都沒有發現異常。針灸、外貼膏藥和服用止痛藥后,疼痛有些好轉,但沒過多久又發作,而且有加重趨勢。一月前單位組織職工體檢,胸部x片發現右上肺有一個雞蛋大小的陰影,確診為右上肺鱗癌,沒有發現遠處轉移。及時為他做了肺癌根治術后。關節腫痛癥狀也緩解了。
解讀:許多肺癌患者缺乏肺癌典型癥狀,如咳嗽、咯痰、胸痛、發熱等;而以多種多樣、看起來和肺癌不相關的肺外癥狀為首發,醫學上稱為“副癌綜合征”。原因是肺癌細胞產生的癌毒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旁腺素、降鈣素、5-羥色胺、抗利尿激素等,這些活性物質一部分在肝臟滅活,一部分則進入血液循環,較早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癥狀。有的病人起初表現為重癥肌無力,如眼皮耷拉、蹲下起立困難、肢體麻木、皮膚蟻爬感;后期體檢發現有副癌綜合征,如多飲多尿、惡心、嘔吐、納差、乏力,甚至嗜睡等。還有的男性病人表現為短期內乳房發育、增大。在得到相應治療后,上述癥狀緩解或消失。
警示:(1)中老年人;(2)吸煙指數大于600(每天吸煙支數×吸煙年數=吸煙指數);(3)常年與粉塵或有害氣體接觸的人群;(4)既往有過肺部疾病,如肺結核、反復不愈的肺部炎癥者,至少每半年去醫院接受體檢和專科檢查。
病例二,上肢麻木疼痛近半年,推拿骨折才發現肺癌
劉大爺年愈七旬,搬運工人,平素身板硬朗。近半年來突然感覺左上肢麻木酸痛,開始沒當回事,外貼傷濕止痛膏硬扛了一個多月。后來疼痛越來越重,社區醫生為他拍了頸肩部x線片,沒有發現骨頭異常,于是便為他針灸、推拿加上理療,效果挺好。但某次推拿后突然疼痛加劇,到附近大醫院就醫,檢查發現左上肢病理性骨折,同時發現左上肺尖癌,確診為肺癌骨轉移。經過骨科、腫瘤科等多科救治,才控制住劉大爺的病情。
解讀:肺尖癌就是肺癌長在肺尖部,是一種少見的肺癌,不到肺癌總數的5%。早期侵犯頸胸部神經,以頸肩上肢疼痛為首發癥狀,而肺部癥狀出現較晚。由于病人年齡多在45歲以上,特別是部分病人拍片發現頸椎骨質增生而被誤診為頸肩痛綜合征,經推拿、理療或局部封閉等治療癥狀可緩解,極易漏診。
警示:要對肺尖癌有足夠的認識,提高警惕。突發頸肩痛的病人,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疼痛不緩解,要及時拍胸x片或做CT檢查。
病例三,聲音嘶啞一周,原來是肺癌侵犯了喉返神經
38歲的秦某,近兩個月老是感覺乏力。一周前干活淋雨受涼,晨起聲音嘶啞,含了西瓜霜等藥也沒效果。耳鼻咽喉科檢查發現一側聲帶麻痹,請腫瘤科檢查會診,發現左肺腫塊,穿刺活檢明確是肺小細胞肺癌。經化、放療之后,腫塊明顯縮小,聲音嘶啞癥狀緩解。
解讀:引起單側聲帶麻痹的喉外原因很多,而腫瘤壓迫、直接侵犯喉返神經的比例較高。有時聲音嘶啞可能是肺癌的主要癥狀。
警示:臨床上凡是出現聲音嘶啞癥狀,喉鏡檢查發現單側聲帶麻痹的病人,在排除咽喉部病變之后,應高度懷疑胸部腫瘤,及時行胸部片、胸部CT、上消化道鋇劑造影和內窺鏡檢查,以防漏診誤診。
病例四,前胸摸到的小結節,原是肺癌皮膚轉移
許老師是個很細心的知識女性。每次洗澡時除了自檢乳腺,還要把全身皮膚觸摸一遍,她說這叫“拒疾病于肌膚之外”。一天,她無意之中觸摸到前胸皮下一個“花生米”大小的結節,不紅不腫不疼,可以推移,便到醫院胸外科看專家門診。經驗豐富的專家立即為她做了小包塊穿刺活檢,確診為皮膚轉移癌。切除皮膚轉移癌后繼續查找原發病變,發現右上肺周邊有一個核桃大小的癌灶。
解讀:肺癌皮下轉移是肺癌病人整體免疫力下降、肺癌進入晚期的表現。原發性肺癌病灶長到一定程度后,部分肺癌細胞會脫落進入血液循環,隨血流到達身體的表面組織內,在皮下脂肪內安營扎寨。此時,如果人體整體和局部免疫力強,或者治療及時有效,就可以殺滅脫落入血的肺癌細胞或微小癌灶。如果癌細胞入血后便開始分裂增殖長大,就會逐漸形成可以觸摸到的腫瘤。肺癌皮下轉移發生率非常低,但一旦出現,提示病人全身免疫力明顯下降,肺癌的分期也比較晚了。
警示:當發現皮膚或皮下無痛性結節,質地較硬,推移度很小,局部皮膚不紅不腫,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穿刺或切除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