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位武士向白隱禪師問道。
武士問:“天堂和地獄有什么區別?”
白隱反問:“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隱聽后笑道:“就憑你這粗魯之人也配向我問道?”
武士勃然大怒,隨手抽出佩劍,朝白隱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劍就要落在白隱頭上,白隱卻不慌不忙的輕聲說道:“此乃地獄。”武士猛然一驚,然后若有所悟,連忙丟棄佩劍,雙手合十,低頭跪拜:“多謝師傅指點,請原諒我剛才的魯莽。”
白隱又微微說道:“此乃天堂。”
貳
虎寺禪院中的學僧正在寺前的圍墻上模擬一幅龍爭虎斗的畫像,圖中龍在云端盤旋將下,虎踞山頭作勢欲撲,雖然修改多次,卻總認為其中動態不足,適巧無德禪師從外面回來,學僧就請禪師評監一下。
無德禪師看后說道:“龍和虎的外形畫得不壞,但龍與虎的特性你們知道多少?現在應該要明白的是龍在攻擊之前,頭必須向后退縮;虎要上撲時,頭必然自下壓低。龍頸向后的屈度愈大,虎頭愈貼近地面,他們也就能沖得更快、跳得更高。”
學僧們非常歡喜的受教道:“老師真是一語道破玄機,我們不僅將龍頭畫得太向前,而且虎頭也太高了,怪不得總覺得動態不足。”
無德禪師借機說教道:“為人處事,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退一步的準備之后,才能沖得更遠,謙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學僧不解似的道:“老師!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謙卑的人怎能更高?”
無德禪師嚴肅地說道:“你們且聽我的禪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諸仁者能會意么?”
諸學僧至此均能省矣。
禪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們有時頂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龍抬頭虎相撲;但有時也非常自謙,有如龍退縮,虎低頭。這正說明了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高則高、當低則低。所謂進退有據,高低有時也。龍為獸中之靈,虎為獸中之王,禪者乃人中之賢,以退為進,以謙為尚,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