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思 王坤鐘 華元果
摘要面對金融海嘯,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對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經濟形勢這種外因固然重要,但高校就業服務機構的內因作用也不容忽略。筆者立足廣東高校就業服務現狀,通過對廣東省11所高校就業服務的實證研究,致力于探討金融海嘯下提高和創新高校就業服務的思路。
關鍵詞高校就業服務 大學生就業 金融海嘯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229-01
金融海嘯下,高校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熱點。高校就業服務機構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據調查,廣東省各高校就業服務主要包括就業服務意識、就業信息、供需策劃和就業指導等方面。基于此,筆者對廣東省11所高校的687位同學進行訪談調查,旨在研究金融海嘯下如何提高高校就業服務質量。調研后的主要建議如下。
一、提高就業服務的意識,轉變學生擇業的觀念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也是高校就業機構開展就業服務工作所必需的指導思想。高校就業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應“以學生為本”,形式多樣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更要考慮學生個性化特點。不管是職業規劃講座,求職技能培訓等內容的傳授,還是講座、咨詢等形式的采用,都必須考慮到學生的不同需要。
(二)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
首先,高校就業服務機構需幫助大學生消除其精英意識,幫助其樹立普通勞動者的觀念。其次,督促其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高校就業機構應該鼓勵畢業生減低期望,拓寬就業領域,到基層去就業,到中小城市去就業。非常時期高校就業服務機構必須鼓勵畢業生采取各種曲線就業線路。
二、加大高校就業服務信息網站建設的力度,拓寬就業信息發布的渠道
(一)建立和健全高校就業服務信息網站的建設,保障就業信息能及時有效地傳達
目前部分高校的就業服務網站建設較為滯后,存在就業信息量不足、就業信息發布不及時、更新速度慢的問題。對于絕大部分通過網站獲取招聘信息的畢業生來說,這將增加他們找工作的難度。因為他們必須去其他學校的就業網站或者一些專業求職網站尋求信息,那里的信息針對性較差,搜索成本也高。建議高校的就業機構指派專門的網站維護人員和職業指導老師共建和共護就業信息網。共建包括建立有特色的就業網站、建立信息及時有效傳達的就業網站;共護包括維護就業網站正常運行、維護各類就業信息的清晰可辨。
(二)拓寬就業信息發布的渠道
高校就業服務機構需要拓寬就業信息的渠道,避免單一的網上發布渠道的局限性。因為少部分畢業生因缺少電腦,上網次數較少,往往不能及時捕捉到網上就業信息。針對于此,高校就業服務機構需要通過在宣傳欄、宿舍樓下張貼通知、海報來拓寬就業信息發布渠道。
三、加大宣講會和招聘會的舉辦力度,提高宣講會和招聘會的質量
(一)增加宣講會、招聘會數量
宣講會和招聘會作為高校就業服務機構的兩個常規服務項目,是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和就業機會的主要來源途徑,歷來為畢業生提供了不計其數的就業崗位。金融海嘯之下,高校就業服務機構應加大與企業尤其是校友企業、國家重要行業、重大投資項目的溝通和聯系,采取多方位就業“營銷”手段,多種形式推薦學生就業。
(二)提高宣講會、招聘會質量
高校就業服務機構在加大宣講會和招聘會的舉辦力度的同時更要顧及其質量。金融海嘯下,總有部分宣講會和招聘會企業打著招聘的旗號來宣傳自己的企業甚或欺騙畢業生。為了節約畢業生找工作的時間成本以及為免上當受騙,高校就業服務機構應該嚴格審核進校招聘單位的真實招聘意圖。另外,宣講會和招聘會現場的組織情況也是衡量招聘會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金融海嘯下,部分高校采取的門票保護措施應當被取消,省內各高校就業服務機構應該達成一致共識,保證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求職氛圍。
四、加強就業指導,提高求職技能
(一)延伸就業指導鏈條
可以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就業方面的講座和技能培訓。對于大一新生可側重對其進行專業意識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和指導,引發他們對于職業、學習、生活的思考。針對二、三年級的大學生開展各類滲透教育,教育載體可以采取各類講座、模擬訓練、推薦實踐和實習機會等形式。通過一系列滲透教育讓大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社會需求,從而調整學習計劃和彌補自身缺陷;針對畢業生開展各種就業技巧方面的強化訓練,例如如何制作簡歷,面試技巧,公關禮儀。
(二)加強就業咨詢,尤其是就業心理咨詢
就業咨詢服務主要是為了解答大學生關于就業方面的各種疑難問題,它包括前期的職業規劃、求職過程中的技巧,以及確定offer階段的就業抉擇。受金融海嘯影響,高校就業服務機構面臨畢業生就業心理方面的咨詢尤為突出。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特征主要表現為:情緒波動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認可度高而人際協調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這些心理特征導致的各種不良影響如果不加以適時排解,將會對畢業生的求職造成巨大困擾。因此高校就業服務機構必須加強就業心理的咨詢工作,及時地為畢業生獻計獻策,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
(三)拓寬就業實踐渠道,提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豐富畢業生的社會閱歷
目前部分畢業生將求職難歸因于缺少社會實踐經驗。企業本著節約培訓成本和用人成本的用人原則,傾向于招收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甚或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因為實踐經驗豐富的畢業生往往勞動技能高,上手快。站在畢業生角度,高校就業服務機構需拓寬就業實踐渠道,推薦低年級學生去各種企事業單位實習。據勞動保障部門統計,目前廣東省的高層次、高學歷、高技能的人才緊缺,到2012年,這類人才缺口可能達到400多萬。可見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各種勞動技能是高校就業服務機構的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具體來說,高校就業機構應加大與企業簽訂就業實習基地的力度和規模、舉辦各種實操性強的商業策劃、創業大賽、就業競賽活動、定期組織到企業參觀和學習的考察團。
注釋:
卿云波,文秀軍. 新形勢下對高校就業服務工作的思考. 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8).
陶國富.大學生就業心理特征及取向.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5443/1368340.html.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