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菲
摘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具有組織家庭成員共同勞動,有計劃地生育人口,教育家庭成員及從事物質生產等職能。家庭倫理道德的選擇、家庭倫理道德的塑造對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探究家庭倫理道德建設,成為倫理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和諧社會 家庭 倫理道德
中圖分類號:B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233-01
一、構建和諧的家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前提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的局面。和諧社會涉及社會與自然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社會主義的家庭具有重要的職能,社會主義的家庭的第一個職能是組織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第二個職能是有計劃地生育人口,第三個職能是教育家庭成員,此外,還具有從事物質生產的職能。家庭的這些職能從總體上決定著當前家庭的倫理道德基礎。家庭是個人進入社會的第一場所,個人道德的初級階段是由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塑造的,個人道德的初級階段雖然略顯樸拙稚嫩但它卻是后繼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不可或缺的基礎,一定意義上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就是個人道德和家庭道德的延伸。因此,家庭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只有建立起和諧的家庭才能構建和諧的社會。
二、當前家庭倫理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現代化進程導致家庭成員責任感淡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發展,城市住房條件的限制,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現代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數代同堂家庭越來越少。傳統的家庭功能即固有功能(指生育功能、性功能)、基礎功能(指經濟功能)、派生功能(指教育功能、宗教功能等)正在不斷地削弱或轉移。,庭結構和功能的變化使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趨于松弛和疏遠,親戚間的往來減少,以至于親戚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家人之間共同話題很少。從而導致人們的家庭責任感淡化,家庭倫理問題頻繁出現,對社會造成許多不良影響。
(二)對物質利益的追逐致使家庭道德價值標準降低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以巨大的沖擊力和吸引力把權力、友情、性愛等諸多本不屬于商品的東西也卷入了市場化的漩渦,染上了極強的功利色彩。人們對物質利益的過分追求,對維系親情與家庭的傳統道德價值標準產生了強烈沖擊,親屬之間的傳統倫理道德對人們的約束力越來越小。關心、體諒、理解、容忍在一些人身上逐步淡化,而自我為中心 ,情緒失控,熱衷暴力等卻使一些家庭或者親屬之間的關系增加了許多不和諧,近年來家庭暴力事件呈上升化發展趨勢。
(三)業緣關系的發展引發家庭成員情感交流弱化
中國傳統的社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較緩慢,人們看重的主要是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具有強烈的家庭觀念。現代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懂得了經濟信息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這促使人們不斷地鞏固和加強業緣關系,人際關系網絡急劇增大,相應地淡化了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導致家庭結構逐漸松散,夫妻之間的共同活動范圍越來越小,相互之間的約束力也減弱。而且社會競爭激烈,競爭的壓力,事業成就感的吸引,使夫妻雙方都陷入一種疲于奔命的狀態,為了取得成功,人們往往疏忽了婚姻家庭,對家庭的照顧大為減少,沒有時間充分履行家長的職責,父母子女之間缺乏溝通,夫妻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情感饑渴日益加劇,最終導致婚姻家庭危機的產生。
三、構建和諧社會下的家庭倫理道德
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家庭倫理道德的塑造是當前我國家庭道德建設的重點。我們要在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時代精神要求的基礎上,建設出能夠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家庭倫理道德體系和體現時代精神的倫理精神。
(一)確立新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加強家庭倫理道德教育
在和諧社會背景下,我們要建立一個既能使家庭中每一個成員個性得以自由發展,又能使我們的家庭保持整合、協調、互助、穩定特性的道德規范。我們要以“八榮八恥”榮辱觀教育為主線,促進家庭倫理道德建設。要站在新的高度,以全新的視角,充分認識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從現代家庭及家庭成員的特點和需求出發,以和諧家庭建設為目標,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和諧家庭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二)汲取儒家知識精華,發揚家庭孝道倫理
家庭倫理在儒家倫理思想的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儒家倫理是基于五倫關系的倫理,也就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五倫中,其中三倫是家庭關系。在中國傳統社會,家庭倫理又是以孝為核心概念的,孝敬父母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的基本要求。《論語》載:“子游問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在今天,我們仍要看到孝道對于家庭倫理的重要,這是因為,家庭仍然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關系仍然是每個人都必然面對的基本社會關系,家庭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方面,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基本構成單位的和諧,而要達到家庭和諧,離不開對包括孝道在內的傳統家庭美德的繼承和發揚。
(三)重視家庭美德,對青少年加強家庭教育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系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青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興則民族興。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家長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修養給孩子做出表率,自小對孩子進行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節約、團結互助等家庭美德教育,鼓勵孩子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同時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多管齊下,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羅國杰.倫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宋希仁.家庭倫理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4).
[3]高樂田.構建和諧社會的家庭倫理向度.哲學動態.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