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熙
摘要“行為加重犯”在刑法理論上應該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在傳統的加重犯理論研究中,缺乏對行為加重因素的獨立性研究。本文從概念及立法兩方面的內容對行為加重犯進行了嘗試試性探討,以期使加重犯理論體系趨之完善。
關鍵詞行為加重犯 加重行為 立法體現
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79-01
一、行為加重犯的概念
(一)學界對行為加重犯的理解
盧宇蓉博士認為,行為加重犯“是行為人在實施基本罪的過程中,實施了比基本罪行為的性質更為嚴重或者除實施了基本犯罪行為之外還實施了其他行為,而法律規定相應加重的法定刑的犯罪形態?!毙袨榧又胤傅奶厥庵幵谟谒募又貥嫵梢切袨?于是將加重行為分為三類:一是行為本身社會危害性的增加;二是同種行為加重;三是他行為加重。①
樓伯坤副教授指出,“行為加重犯是指行為人在實施其他犯罪的過程中,實施了超出基本犯罪行為性質的更為嚴重的行為,或者除實施了基本犯罪行為之外還實施了其他行為,而由法律規定相應加重刑予以責難的犯罪形態?!辈⑶?學者將“加重行為”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超出基本犯罪行為性質的更為嚴重的行為,“指加重行為雖然從形式上看是基本行為程度(情節)的增加,但實際上是行為性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從本質上看已經不再屬于基本犯罪構成中的行為的情形”。第二類是,基本犯罪行為之外的其他行為,“指的是他行為;它不包括前一類形似實不同的行為”。 ②
(二)行為加重犯概念之我見
筆者認為,他們的觀點是有待商榷的。
首先,“行為本身社會危害性的增加”不符合行為加重犯的衡量標準。行為加重犯,顧名思義,是在基本犯罪行為之外又出現了另一個行為,而加重刑罰處罰的。也就是說,行為加重犯至少出現了兩個行為,作為基本犯罪構成的危害行為和作為加重因素的行為,而且這兩個行為是完全不同的?!靶袨楸旧砩鐣:π缘脑黾印?并不是以基本犯罪行為以外的另一個行為作為加重因素的,實際上它只有一個基本犯罪行為,是以行為的內容及其程度的不同來認定行為加重犯這種情形不符合行為加重犯的成立條件以及立法目的。
其次,主張“同種行為加重”是行為加重犯的主要形式之一的說法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方面,將“多次行為”作為行為加重犯,實際上是以行為的次數或對象的多少來作為加重因素考慮的,這完全不符合以行為作為加重因素的行為加重犯的本質特征;另一方面,“多次行為”是行為人實施了多次同一性質的行為,即在同一目的支配下的多個相同的行為,每個行為都可以獨立成罪,其實這是同種數罪的問題,應認定為連續犯。而行為加重犯,在犯罪過種中至少出現了兩個不同的行為,刑法將其中一個行為規定為基本犯罪中的基礎行為,與基本犯罪的其他要素一起構成基本罪,將另一個行為規定為加重因素,且該加重行為是超出基本犯罪構成要件要素的行為,然后在基本犯罪的基礎上規定新的較重的法定刑。
最后,“他行為加重”的問題。加重行為是“他行為”,但是此“他行為”與學者筆下的“他行為”并非同一概念。盧宇蓉老師認為,他行為加重,其實質是異種數罪,行為人在實施基本罪的過程中,還實施了其他符合他罪犯罪構成的行為,然后由立法者作為擬制的一罪處斷,包括吸收犯、結合犯、牽連犯和其他形式的異種數罪。對此,筆者也不敢茍同。
筆者認為,加重行為應該是在實施基本犯罪的過程中,又實施了超出基本犯罪行為,并作為加重犯成立的構成要素的他行為。這里,包括了以下四層意思:(1)“他行為”應該是與基本犯罪行為不同種類的行為,即異種行為。(2)“他行為”是獨立于基本構成要件之外的行為,但不能作為其他獨立的構成犯罪要件的要素,即“他行為”不能獨立成罪,這也是與牽連犯、轉化犯等犯罪形態的區別所在。(3)雖然不能獨立成罪,但是“他行為”作為加重因素是成立行為加重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只有基本犯罪與“他行為”直接結合,才符合行為加重犯的構成體系。(4)“他行為”仍具有危險性,即社會危害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與基本犯罪行為相比較,“他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與人身危險性的程度明顯增加,行為性質更為嚴重,也就是說是一種重行為;另一方面,基本犯罪與加重行為相結合,成立行為加重犯,從整體上而言,成立的行為加重犯的社會危害性與人身危險性勢必與基本犯罪更嚴重。那么,此處的“他行為”既可以是重行為,也可以是輕行為。
因此,所謂行為加重犯,就是指行為人在符合基本犯罪構成要件并成立犯罪后,又實施了超出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之外的他行為,但該行為的存在并未改變整個犯罪的性質,并且法律將該行為選擇責難并相應地提升了其法定刑的犯罪形態。
二、行為加重犯的立法體現
有學者認為,行為加重犯的立法模式以處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1)行為加重犯的從重處罰的立法模式。例如,《刑法》第104條第2款規定:“策動、脅迫、勾引、收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民兵進行武裝叛亂或者武裝暴亂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2)行為加重犯加重處罰的立法模式。
刑法理論中,從重處罰”與從輕處罰相對應,是在法定刑幅度以刑之輕重而得出宣告刑。“加重處罰”,是指對已經構成的犯罪,因其具有某種特定之原因,依法加重其刑。行為加重犯,顧名思義,它因為行為加重因素的出現,而體現在刑罰責難上的一種刑的加重,法定刑裁量幅度的設定高于基本犯罪的基本刑幅度。我們認為,“從重處罰”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加重犯的刑罰模式。因為,“從重”是在法定刑幅度以內的從重,而“法定刑”既可以是基本犯罪的法定刑,也可以是加重犯的法定刑,也就是說,可以以基本刑幅度為基礎從重,也可以以加重刑幅度為基礎從重;而行為加重犯的“加重”,是針對加重因素的出現,另設一個罪刑單位,雖然以基本刑為基礎但又相對獨立于基本刑。所以,從重與行為加重犯的“加重”意義并不對應。鑒于此,我國刑事立法中,符合行為加重犯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刑法》第133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刑法》第423條第2款規定:“投降后為敵人效勞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或者死刑”。
注釋:
①盧宇蓉.加重構成犯罪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89-291頁.
②樓伯坤.行為加重犯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