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蕓 宮作民
一、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教學”與“高效教學”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后。有效教學是教學需要達到的第一境界,也是對教學的基本期望和底線要求。
當前我國對地理有效教學的理解雖然表達方式多種多樣,但有一個核心的思想,即有效教學是指經過一段時間地理教學之后,學生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所以,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這意味著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在于教師有沒有教完預設的知識或者教得好不好,而在于學生有沒有通過教師的教學學到東西(或者學得好不好),從而獲得進步和發展。因此,不能夠無視地理“課”的效果和效率、學生的生命存在、人生體悟、人格磨練及能力生成,以及知識掌握等。
但是,如果忽視了教師在創建有效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焦點完全集中在學生的身上,顯然是不完整的界定。新課程改革在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永遠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并完成的一個過程,是一個教學共同體,這一點絕對不能忽視。地理教學是“教”與“學”共同組成的。如果學生根本沒學到什么,或者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根本沒有理解,教師教得再多再好,其教學也是沒有效益的。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2、高效教學
高效教學是指在常態的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高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是指“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高效是指學習效率和效益的“雙高效”。一般來說,凡是能夠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地理教學目的的課堂教學都可稱之為“高效課堂”。包括高效的教學目的,教師高效的“教”與學生高效的“學”。
當然,地理“高效教學”不應該僅僅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與地理有效教學的概念相比,高效教學的概念顯得比較具體,它提出了達到高效教學的途徑——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另外,它明確提出了學生發展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與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學生發展的三維目標是一致的。地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是否有進步、是否有發展是衡量教學高效性的惟一指標。高效課堂要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
二、地理教學中的低效與無效現象
1、割裂的教學目標
地理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學生發展目標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也是高效教學的目標。任何割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也就不能實現高效教學。
2、“泛而不實”的教學內容
地理高效教學主張教師不再僅僅是地理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道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但在實施層面上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教材受到冷落。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甚至偏離文本而大談從網上查閱到的資料,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或者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造成課堂效益低下。
3、形式化的教學方式
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出現了“對話”、“合作”、“探究”、“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推動了地理教學改革的發展。當然,在多樣化的背后也不免透露出浮躁、盲從的形式化傾向,如不少教師把對話等同于師生問答。
再如,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而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缺乏認真設計。教師在教學設計、探究問題的確定、探究活動的指導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誤區,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把新課程倡導和凸顯的探究學習只停留在表面效果上。甚至展開的活動有相當部分缺乏明確的目的,出現了活動的形式化、淺層化等,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
三、注重“實效”的優質地理教學
地理優質教學首先是高效的教學,另外它還強調高質量、高水平、高素質,其評價標準更加豐富、具體。它堅持三維目標整合的整體發展觀,不僅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還關注教師的發展;它注重教學中的過程與方法,主張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強調學生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它提倡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性、探究性、創新性;它關注教師角色定位的變化和專業素養的提高。另外,優質教學還是一種“實效教學”,對教學的實際效果尤其關注,不唯形式,不求表面,“實”則“優”,這是優質教學所獨有的特征及觀念,只有具備了這些特征,才是真正的優質教學,才能實現地理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不論是地理有效教學還是地理高效教學,最終要達到的都是教學的實效和優質,而不是形式化的“有效”與“高效”。這就需要深入挖掘新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真正理解其內涵,從而指導地理教學改革實踐,這樣,地理教學才能從“形式”走向“實效”,讓學生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