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慶艷 王 壯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文章從農村飲用水的標準入手,分析了我國農村飲用的法律依據、安全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建議。加強農村飲用水源、水庫的監測、創新預警機制和應急機制。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加大農業產業化的建設。
關鍵詞:農村飲用水安全;水源;水質
中圖分類號:X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6-0022-03
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而飲用水則更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飲用水安全關系到國家的穩定,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農村,作為一個常常被人們忽視的地區,飲用水安全很難得到保證,本文就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了一些保障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建議。
2 農村飲用水安全概述
2.1農村飲用水安全的標準
目前,我國關于農村飲用水安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較為規范的說法有2004年水利部和衛生部聯合發布的《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指標體系》,該體系被分為安全和基本安全兩個檔次,由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四個指標構成。四項指標只要有一項不達標就不能說飲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在水質方面,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1985)要求的為飲水安全,符合《生活飲用水準則》要求的為飲水基本安全。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獲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為安全,不低于20-40L為基本安全。在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十分鐘為安全,不超過20分鐘為基本安全。在供水水源保證率方面,供水水源保證率不低于95%為安全,不低于90%為基本安全。
2.2 農村飲用水安全的法律依據
《水法》明確規定了各級政府應保障飲用水安全。第33條規定:“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體污染,保證城鄉居民用水安全?!钡?4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改善城鄉居民的用水條件。”另外,在《水污染防治法》中也有規定,如第56條規定:“國家建立引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引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規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在《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指標體系》中對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各項指標都有明確的規定。
2.3 搞好農村飲用水安全的意義
(1)搞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我國小康社會建設,惠及十幾億人,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則是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衡量農村的居民是否生活在健康舒適的環境中。所以,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
(2)搞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關系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目標的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要求在分配社會資源時做到公平合理,農村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常常不能得到與城鎮一樣的待遇,搞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正是體現了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3)搞好農村飲用水安全,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定。水是生命之源,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一旦農村的飲用水出現了不安全的狀況,人們就會產生恐慌,就會對政府失去信任,社會就會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搞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定。
3 農村飲用水安全的現狀及問題
3.1 農村飲用水安全的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飲用水發展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據有關資料介紹,世界上中等發達國家農村飲水普及率為70%以上,發達國家在90%以上。我國飲水普及率發展極不平衡,按地域劃分,為東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據衛生部水利部2005年的調查,截至2004年底,我國農村飲用水符合標準的比例為66%,還有34%的人口飲用水不符合標準。資料顯示,我國有3億多人飲用水不安全,有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超標。由于飲用水中氟、砷的含量超標,導致各種地方病發生,極大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飲用水不安全主要體現在飲用水水質不達標、水量不達標、方便程度不達標、水源保證率不達標等方面。
3.2寧安市農村飲用水安全的現狀
寧安市共有12個鄉鎮,243個行政村,387個自然屯,現有342個自然屯已經喝上安全潔凈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7%。
3.3農村飲用水不安全的原因
3.3.1農村自然條件惡劣,工業污染加重
我國部分農村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有的地方土地沙化、干旱問題嚴重,有的地方的地質條件甚至不適宜打井取水。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農村地區很難保障飲用水的安全。另一方面,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往往將廠址搬到農村地區,在某些農村,由于經濟不發達,想方設法招商引資,對項目不事先進行環評,盲目建設,這就對農村的飲用水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3.3.2生活垃圾和污水肆意排放
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隨意排放也是造成農村飲用水水質不達標的主要原因。因農村基礎設施較落后,普遍缺乏派水系統和垃圾清理系統,污水和垃圾往往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經過雨水的沖刷直接沖入水體,造成污染。有些地方甚至沒有水井,要靠人力步行很長一段路程才能把水挑回來,在這種情況下,保證水的質量就無從談起了。
3.3.3農藥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由于農藥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農村水質的污染,影響了農村的飲用水安全。人畜糞便的隨意排放,造成了水體的污染。近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和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其污染的產生量也在不斷發展,大量的畜禽糞便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3.3.4固體廢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利用
農作物秸稈是農業主要廢棄物之一,目前這些廢棄物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往往任意堆放,在雨水的沖刷下,滲入水體或直接沖入河道,造成了污染。3.4農村飲用水安全存在的問題
3.4.1思想觀念和生產方式存在差距
一些地區的部分領導在飲用水安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還不夠,對飲用水安全隱患缺乏清醒的認識,農村的改水工程因資金和其他技術上的問題而未能實施,而已經在建的飲用水工程因為資金、技術等問題而被迫中斷,在農業生產方式上,延續了很長時間的粗放式農業生產方式一時很難轉變成更加先進的集約式生產方式,在生產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的前提下奢談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3.4.2農村環境保護的法規還不健全
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主要側重城市環境保護,已出臺的《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條例》,對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村水污染防治說的很少,只有一些關于農村環境保護的零星的規定。
以新的《水污染防治法》為例,在《水污染防治法》第5章,該法設專章規定飲用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的保護,但綜觀其規定,主要是城鎮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而對農村飲用水保護卻沒有提及。在第4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4節提到了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在第48條中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該采取措施,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和農藥,控制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第49條規定:“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這些法律規定的過于籠統和原則,并且沒有制定相應的無害化處理標準,這樣會使農業主管部門在指導農民進行生產活動中無章可尋,同時農業主管部門執行起來彈性就會加大,不利于保護農民的利益。
在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方面,還存在力量薄弱的問題,一些基層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部門,限于資金、技術、人員方面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的履行環境監督管理職責。另外,由于環境保護工作要求的專業性強,農村人才缺乏環境監督管理的水平不高。
3.4.3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一片空白
我國開展的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保障飲用水安全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我們只是在全國重點水域和重點城市進行了水質監測,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水源分散、規模小等問題,我國在現階段在農村開展水質監測工作還有著相當的困難。
3.4.4科技力量相當薄弱
目前一些基礎性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對農村水源地保護的研究還沒有開展,對一些如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還是處于實驗階段,在科技力量相當薄弱的農村推廣節水措施時機還不成熟。
4 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建議
4.1 加強農村飲用水源水質的監測
分散式水源的水質,應由當地衛生防疫站根據需要監測。要加強對飲用水水源、水廠和用水點的監測,對制水、供水、取水進行全過程監控,此外,還要建立嚴格的水源取樣、檢測、化驗制度。水廠必須有水質凈化設施,可以以較大的水廠為依托,建立若干個監測點。
4.2創新預警和應急機制
建議在農村飲用水保護中從預警和應急兩方面來加強農村水污染突發事故的預防。建立事故調查、監測、處理和報告制度,對發生或可能發生跨行政區危害的水污染事故加強監管,強制要求制定處理突發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并在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責任,統一發布水污染事故信息。
4.3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
廣大農民朋友,由于自身知識結構的限制,對于環境保護的知識知之甚少。要提高廣大農民朋友的環保意識,就要求廣大環境保護工作者,廣大環境保護志愿者共同努力,宣傳環保,實踐環保,可以采用不同的宣傳形式,這樣才能提高廣大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4.4加大農業產業化建設
加大農業產業建設,促進農業生產方式向集約化轉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建設生態農業,在農村推廣沼氣,另外,要加大力度研究農村秸稈禽畜的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技術。
在產業化建設中充分考慮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防止聽證會流于形式,推行主管領導“首問責任制”,明確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5 結 語
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更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與團結,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從政策上、法律上等多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才能實現溫家寶總理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讓全國人民喝上放心水”。
參考文獻:
[1] 陶寧.淺談飲用水安全的法律保障[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8(4).
[2] 衛生部、水利部聯合發布.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S].2004.
[3]袁春生,劉瓊,等.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人民珠江,2008(2).
[4]雷剛,崔彩賢,田義文.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07,35(5):1481~1482.
[5]陸新元,熊躍輝等.對當前農村環境保護問題的研究[J].環境科學研究,2006(2).
[6]王曉麗.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2).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S].2002.
[8]藍楠.關注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J].環境保護,2007(1).
[9]張成立.論農村環境污染的法律規制[J].農村經濟,2007(3).
[10]呂亞榮.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問題及政府管制[J].生態經濟,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