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發敬 陳世億
摘 要:從森林防火的意義著手,指出蒼南縣森林防火工作需在五個方面加強,對新時期的防火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對策;首先是明確防火原則,其次要抓好防火工作的制度落實,其三是發揮村干部和護林員的作用,其四慎重對待燒除問題和首次撲火的成功率。
關鍵詞:森林防火;預防;撲救;蒼南縣
中圖分類號: S7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6-0116-02
1 引言
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新形勢下加強對森林防火工作的研究,對保護森林資源安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蒼南縣森林防火亟需加強的工作
蒼南地處浙江省最南端,依山面海,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決定了林業在全縣整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來由于林下可燃物不斷增加,經營者用粗放形式經營林業,增加森林防火工作隱患。為此,我們應始終保持嚴防態勢,爭取了森林防火工作的主動。
2.1嚴格森林防火責任制
嚴格執行《蒼南縣森林火災責任追究制度》,牢固樹立“守土有責”理念,在防火期內,縣森林防火指揮部多次組織督察組與巡邏組到全縣各地檢查,并以森林防火通報的形式向省、市森林防火指揮部以及各鄉鎮及時通報有關情況。
2.2 加強森林防火宣傳
堅持從實際出發,以宣傳教育為導向,把宣傳教育作為預防森林火災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貫穿整個防火期的始終,充分運用各種宣傳媒體,采取動靜結合,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出動宣傳車,張貼森林防火通告,制作宣傳牌,發《致學生和家長的公開信》,貼防火標語,大大增強了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識。
2.3加強撲火隊伍建設
在人力物力上加大對撲火隊伍的投入,更新設備,訓練撲火人員,對撲火隊伍進行了調整充實,農民撲火隊作為撲救森林火災的主力,防火期內在各鄉鎮待命,做到一有火情,馬上集合,立即出動,快速撲滅,能夠隨時拉得出、打得贏。同時,GIS、GPS和遙感技術在森林防火中得到廣泛應用。
2.4加強對野外火源管理
針對農耕時節燒田坎草、燒泥灰現象日漸增多的趨勢,進一步落實野外生產生活用火申報、審批、監燒制度和森林火險限期整改制度。縣森林防火指揮部在不同時段組織防火檢查組深入林區進行專項檢查,消除火災隱患,并對違章用火的單位和個人發放整改通知書,促進野外生產生活用火的有效管理。
2.5加強森林防火意識
年年防火,年年有火。由于近幾年來天然氣等能源取代了柴草,山上柴木年復一年沒人割除,這給森林防火造成了極大不利。同時由于留在當地都是年老體弱村民,森林防火意識淡薄,如果發生森林火災根本做不到“打早、打小、打了”目的 。從主觀上究其根源,是森林防火的長效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保守的防撲火模式還沒有有效突破,麻痹大意的思想結癥還沒有根本解決所致。
3 新時期森林防火工作的對策
筆者在長期的森防實踐中不斷總結、思考、探索,得出要做好森防工作,需高度注重6個方面的工作。
3.1 明確森林火災預防撲救原則
實踐證明,在森林火災的撲救過程中,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與保證森林資源安全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撲救和有效撲救是統一的,只有實現了安全撲救,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更有效地保護森林資源。
3.1.1注重撲救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林火的撲救必須要以森林消防專業隊為主,所有一線撲火隊伍必須進行崗前培訓,掌握安全撲火知識和避險技能,增強應對突變情況的自救能力。
3.1.2完善“撲火預案”和“撲火前線指揮規范”
各種撲火戰術的制定,必須以確保撲火人員生命安全為前提。各主要林區特別是重點林區的鄉鎮、村、林場,要有人員緊急疏散避險預案,保證森林大火危及林區群眾生命安全時,能夠做到有組織、有秩序地將群眾及時疏散到安全地帶。
3.1.3加強城鎮、村周圍火險環境治理
村莊周圍要按照要求開設100~200m寬的隔離帶,清除隔離帶內的柈子垛、木耳椴及雜草等,確保真正隔斷可燃物的連續性。
3.1.4調整林種結構,營造闊葉混交林
闊林混交林能改變林下可燃物,從而減少火種的漫延,并且在大片林區還需開辟防火隔離帶。
3.2 落實好森林防火工作制度
進入森林防火期,制定完善各種森林防火制度:《森林防火責任追究制度》、《森林防火工作實施方案》、《森林防火撲火方案》、《森林防火撲火工作預案》、《森林防火工作制度》。由行政領導親自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并且要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層層抓落實,責任到村、到戶、到人。進入防火期后,由防火指揮部不定期地對各村進行森林防火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把森林火災消滅在萌芽狀態。
3.3充分發揮村干部和護林員的作用
進入防火期,首先召開各村干部的聯誼會,使各村干部把森林防火列入其工作重點。從各村中,雇用一名有影響力的村民,作為森林防火護林員,由他一個影響到他的整個家庭,由整個家庭影響到他的親戚和朋友,一個護林員變成了十幾個、二十幾個、三十幾個。一旦發生火情,能夠及時發現,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3.4慎重對待計劃燒除問題
計劃燒除作為減輕森防工作壓力與保證森林系統和諧的一項重要措施,在清除可燃物,降低森林火險等級、促進森草更新、增加和改良動植物資源的同時,也伴隨一種風險很大的野外用火行為。為保證計劃燒除的安全實施,要做到“六燒六不燒的原則”:①三級風以下燒,三級風以上不燒;②通知毗鄰單位,落實防范措施的燒,未通知毗鄰單位的不燒;③有經縣級森林防火部門批準的燒,未經縣級森林防火部門批準的不燒;④有領導在場負責的燒,沒有領導在場負責的不燒;⑤已組織好撲火隊的燒,沒有組織好撲火隊的不燒;⑥打好防火隔離帶的燒,沒有打好防火隔離帶的不燒。但是,無論從實踐上還是理論上看,把計劃燒除作為預防森林火災發生的措施,其可操作和科學性都還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3.5重視首次撲救的成功率
首次撲救成功,是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目標,防止小火釀成大災的關鍵,其核心就是要確保做到打早。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我們嚴肅要求各地要按照“火情發生3h內,將過火面積控制在5hm2以內”的首次撲救成功標準,盡可能在第一時間全力做好火情處置工作,努力提高首次撲救成功率。①確保火情早發現。充分利用衛星監測、塔(臺)瞭望和地空巡護等手段,及時發現突發森林火情,及時報告上級。對遲報、漏報和瞞報的從嚴處理。②確保重兵快速撲救。各級撲火指揮員要把首次撲救成功作為指揮撲救工作的根本的要求,在第一時間做出果斷決策,優先使用武警森林部隊和直升飛機,確保快速用兵;同時迅速集結足夠的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實施重兵撲救。③確保火場清理徹底。明火撲滅后要迅速清理火場,保證達到“三無”的要求,防止死灰復燃。
3.6 積極建立森林防火長效機制
要建立起森防工作的長效機制,必須在2個方面多下功夫。
(1)思想上重視預防,相關政策、資金等要向預防方面傾斜。政府和森林防火工作部門在高度重視火災撲救工作的同時,更要認真研究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機會成本問題,加大對森林火災預防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森林防火組織體系建設。森林火災預防上應“堅持教育管理相結合和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原則。要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實現全社會共享森林資源帶來的效益,共同承擔保護森林資源的神圣責任。
(2)在實踐中體現預防,把預防工作做細、做全、做實。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林區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把野外火源管理的責任明確到人,不能有任何死角和盲區。同時要把森林防火工作的關口前移,提升森林火災預警能力,進一步完善森林火險預警信息發布機制,進一步落實預警響應預案,撲火隊伍要按照黃、橙、紅等不同森林火險等級,進入相應臨戰狀態。
4 結 語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要全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積極參與森林防火工作,提高全社會防火意識相信,我們的森林會更加茂盛,我們的家園會更加美麗,經濟社會會更加繁榮和諧。
參考文獻:
[1]姚樹人,文定元.森林消防管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2]文定元.森林防火基礎知識[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3]劉福堂.以人為本與林火撲救[J].熱帶林業,200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