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年巨變?nèi)祟惡币? 一甲子風雨澆鑄出強國
●本報駐美國、聯(lián)合國、俄羅斯、巴西、印度、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記者 溫憲 吳云 張光政 吳志華 廖政軍 紀雙城 姚蒙 青木 孫秀萍
今天,是新中國60歲的生日。今天,中國注定將成為世界的主角。紐約帝國大廈首次為中國國慶點亮象征五星紅旗的紅黃燈,英國首相布朗在媒體上撰文為中國祝壽,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了整版的中國60年報道專輯,遠在南美的巴西眾議院也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舉行了特別大會。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說,60年了,新中國有太多的理由慶祝這個生日。美國副國務卿霍馬茨說,60年前,毛澤東主席說,四萬萬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60年后,中國人民站立得很高,很強壯。加拿大《多倫多星報》說,今天的中國是一顆升起的新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豪,更加富裕,更加自由,更加幸福。俄羅斯學者謝爾蓋·盧加寧說,60大慶意味著新中國已成功實踐了新的發(fā)展模式,盡管存在人口問題、失業(yè)問題、貧富差距問題,中國人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從一貧如洗到第三大經(jīng)濟體
9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駐京記者在題為“龍將起舞”的文章中寫道,當人們星期四打開電視時,會看到上百輛坦克將沿著長安街駛過天安門廣場,后面是整齊劃一、踢著正步的軍人方陣(原文如此——編者注),新式軍事裝備驕傲地接受檢閱,從射程可達華盛頓的機載導彈發(fā)射器到殲10戰(zhàn)斗機。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的慶典——在中國經(jīng)濟正帶領全球走出衰退之際,中國領導人將展示其迅速增強的軍力。如果說去年的北京奧運會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展示成就的機會,那么10月1日的閱兵式則將讓人們銘記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
路透社等多國媒體都在中國國慶之前回顧了中國從1949年建國到現(xiàn)在60年間所經(jīng)歷的重大事件和前進過程。澳大利亞《世紀報》評論說,10月1日的“生日派對”就是一首對現(xiàn)代中國從飽受戰(zhàn)爭折磨和一貧如洗的起點長途跋涉到世界第三大經(jīng)濟體的頌歌。美國麥克拉奇報業(yè)集團稱,建國60周年,對中國來說是“苦樂參半的里程碑”。美聯(lián)社說,閱兵是紀念中國成立60周年的適當形式,盛大慶典能夠滿足中國人心中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感:為新中國的成就感到驕傲。新中國已經(jīng)從成立時的一個貧窮落后、飽受戰(zhàn)爭蹂躪的國家轉(zhuǎn)變成一個經(jīng)濟和外交大國。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29日發(fā)表社論“60年后的中國”。文章說,如果加拿大總理哈珀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北京一趟,他會看到什么呢?巨大的成功!這種成功甚至毛澤東在60年前向世界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時不曾想象得到。今天的中國在國際社會表現(xiàn)得積極活躍,而且還是一個援助捐贈國。它成功地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收回了香港和澳門,共產(chǎn)黨向企業(yè)家打開了大門,修建了三峽大壩,還將宇航員送入太空。
巴林學者賈比爾·安薩里近日在科威特媒體上撰文說,中國的崛起再次安慰了痛苦的阿拉伯人。安薩里回顧了中國擺脫西方列強凌辱成為世界大國的歷史,他提醒阿拉伯民眾,
(上接第一版)在看待中國能夠“平靜地”崛起為世界大國時,不要忘記中國人并不是“免費”獲得了這些成就,在取得成功的背后,有中國人留下的“血汗、艱辛和痛苦的征程”。
印度《每日新聞與分析》網(wǎng)站30日發(fā)表題為“60歲,中國又開始嶄新的生命”的評論說,每天,世界上超過10億人要接觸到“中國制造”。任何國際性話題如果離開中國似乎都失去了意義,正如“中國”這兩個字在漢字中的含義:中國正走向地緣政治的中心。
世界正視中國的成功
英國《每日電訊報》30日同時刊登了中國總理溫家寶、英國首相布朗和英國商務大臣曼德爾森為中國國慶專門撰寫的文章。溫家寶在題為“建國60年與我們的未來”的文章中,表示中國將滿懷信心迎接未來。英國首相布朗的文章題為“我們逐漸增加的理解與合作”。布朗說,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的改革逐步讓人民擺脫貧困,中國在此所用的時間比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短,這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我們所有人的驕傲。曼德爾森則發(fā)表題為“與中國共享信心”的文章說,中國的決策者們現(xiàn)在有著巨大的自信,相信中國正在走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29日在《俄羅斯報》撰文說,保持國家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監(jiān)管,是中國經(jīng)濟成功并能從容抵御金融危機的原因。他對比中俄的發(fā)展道路寫道:中國從來沒有實行價格完全自由化,也沒有搞私有化。假設中國決定按照俄羅斯的模式對國有資產(chǎn)實行私有化和完全放開價格,不難想象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物價飛漲,商品匱乏,在人民處于嚴重的經(jīng)濟壓力之下,國家完全可能分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在國慶前夕采訪了中國年輕的3名大學生黨員和共青團員,從新聞自由方面感受中國60年來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報道說“原以為采訪對象會穿著拘謹,事先會準備好答案”,可事實上“這次采訪沒有受到嚴密的監(jiān)視”,他們很開放,“冷靜沉著地回答了每一個敏感問題”。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沈大偉說:“適應形勢和保持靈活是獲得生存之道,中國共產(chǎn)黨是兼收并蓄的,它從世界范圍內(nèi)不同政治體系中吸取經(jīng)驗。”
奧地利《標準報》在中國國慶前報道了華西村“家家有別墅和至少一輛汽車”,并說這是6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范本”。中國農(nóng)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平均壽命從1949年的41歲上升到73歲,年收入增長50多倍。加拿大《快報》29日也發(fā)表了該報記者發(fā)自華西村的報道,文中寫道,一名美國旅游者在參觀華西村后發(fā)出感慨:“如果這是社會主義,我們也想要。”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wǎng)30日發(fā)表資深記者埃里克·馬格利斯的評論,題為“紀念新中國偉大的舵手”,文章歷數(shù)了毛澤東、鄧小平等對中國的貢獻,稱“中國的崛起是我這一生中看過的最不尋常的事”。
新中國得到空前祝福
建國60周年,新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祝福。美東時間9月30日上午10時,紐約帝國大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舉行點燈儀式。9月29日晚,中國駐日大使館在東京舉行盛大的國慶招待會。日本官房長官平野博文等親自到場。前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在祝酒時充滿感情地表示,上世紀,中國面臨歐美列強及日本的侵略,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統(tǒng)一了國家。“中國人民在遭受了這么多苦難后終于取得了現(xiàn)在的成就。大家此時此刻應該懷著一種怎樣的喜悅心情啊。我對此要表示衷心的祝賀。”同天在中國駐美使館舉行的國慶招待會上,奧巴馬政府破天荒派出了美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馬倫將軍、貿(mào)易代表柯克大使和國務院副國務卿霍馬茨三位重量級官員到場。
巴西聯(lián)邦眾議院9月29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舉行特別大會,各政黨領袖和國會議員紛紛上臺致詞,100多名巴西中學生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三層旁聽席上也站著大批自發(fā)前來的巴西人。有些議員在講話結(jié)束時還振臂高呼:“巴西萬歲!中國萬歲!”巴西外交部東亞司司長毛羅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國會是反映民意的殿堂。眾議院今天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舉行特別大會,反映出巴西對中國的關(guān)注和友好感情。”
在德國,各大電視臺紛紛推出中國慶祝建國60周年專題節(jié)目。德國萊卡照相機公司還推出特制的萊卡紀念版金機,機身鍍金,“宮墻紅”飾皮,機頂印有紅色天安門圖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字樣。德國電影博物館通過“中國電影展”向德國民眾講述中國歷史。
世界看到中國的挑戰(zhàn)
在歡慶的氣氛中也傳出一些外國媒體質(zhì)疑的聲音。《朝日新聞》30日稱,中國歷經(jīng)曲折卻實現(xiàn)了令人驚訝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但是現(xiàn)在,民眾對官員的不信任感在蔓延。日本東京大學學者川島真公開撰文指出,中國和美國現(xiàn)在并稱“G2”,但中國真能和美國對等嗎?從人均GDP來看中國只能被稱為“中等先進國”。實際上中國是否實現(xiàn)了近代國家這個目標還不清楚。
《印度快報》30日在題為“中國走了多長的路”的文章中說,中國在近幾十年里取得的“奇跡般的增長”已經(jīng)使人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印象:“中國具有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但中國60年的發(fā)展道路“走走停停、起起伏伏”,而且充滿“冒險”。盡管好的變化“以非常廣泛的規(guī)模和非常迅速的速度”發(fā)生,但錯誤也以相當?shù)囊?guī)模和速度出現(xiàn)。
“半島”電視臺發(fā)表了“對中國60年的評估”。報道稱,“建國60年,如果你用人民幣購買力來計算的話,這個國家可以算是經(jīng)濟超級大國了。與此同時,這個國家每年都涌現(xiàn)一批百萬和千萬富翁,在過去幾年中有5億人口成功脫貧。但我們也聽說這個國家貧富差距增大,并不是每個人都分享到國家發(fā)展的財富。在執(zhí)政60年后,中國政府面臨著一大堆難題:農(nóng)民進城的問題,腐敗的問題……”
世界對中國有信心
不過,曾長期擔任美國前國務卿黑格將軍助手的格德伯格先生29日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看待中國“必須有一種歷史眼光”。
署名“安加里”的印度網(wǎng)友30日在“祝福中國!”的帖子中說:我們沒有資格批評中國不民主,盡管西方表示懷疑,但是共產(chǎn)主義非常適合中國,而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俄羅斯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者謝爾蓋·盧加寧日前對俄媒體說,中國的改革很成功。中國官方把這一模式稱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實際上全世界都明白,一個新的超級大國誕生了。讓其他大國倒退若干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僅僅是一次很輕松的考驗。
法中協(xié)會主席溫明登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中國在60年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說,自己最羨慕中國人總干勁十足,對生活和明天充滿信心,有一種力量。德國國際媒體研究所弗洛托教授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有中國這樣連貫的5000年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世界已經(jīng)進入“中國時代”。法國地域政治學家皮埃爾·皮卡爾說,中國已處在上升通道中,而一個有悠久歷史和文明的國家,將對未來更有眼光。英國東亞問題學者馬丁·雅格斯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他第一次到訪中國就對中國社會積極發(fā)展的氣氛所吸引,這是在英國看不到的。他說,中國勢必在未來20年里成為世界的領導者,這不僅是經(jīng)濟上的先鋒,而且中國文化也將影響到全世界。▲
環(huán)球時報20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