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9月30日文章,原題:英國學生應該學中文 明天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值此之際,我們有必要反思如何讓更多英國學生學習中文。盡管中國的經濟和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但我們兩國之間的交流基本上是單向的,比如數以千計的中國人在英國大學留學。
40年前,當日本正崛起為亞洲巨人時,有一小部分英國大學生——筆者有幸是當中一員——通過公司的贊助學習一門東方語言。
1970年,我結束了工程學位第二年考試,次日參加日語高級考試。一年后畢業,我踏上當時最便宜的路線去日本,一路上乘坐輪船、飛機和跨西伯利亞特快車,旅程歷時11天。后來我被調到東京管理一家在日本注冊的公司,一干就是5年。雖然那只是一個小公司,從韓國進口化學制品然后銷往日本,但這段經歷鞏固了我的職業及與日本的語言紐帶。
倘若我現在是18歲,中國和中文將會成為我的目標,可以肯定,我的日本同事會體諒我這么說的。
對于學生、科研人員、公司和政府來說,現在所需要的是確立一個推動框架,描繪未來藍圖,就像他們在上世紀60年代末為激勵學生所做的那樣。▲(作者為皇家化學學會執行總裁理查德·派克,汪析譯)
環球時報20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