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熊 麗
去年8月的俄格沖突已過去一年有余,但俄格雙方仍堅稱“對方開了第一槍”。9月30日,歐盟的一個獨立機構“俄格軍事沖突真相調查委員會”終于對此事給出了一個“說法”:格魯吉亞打響戰爭第一槍。
據俄媒體報道,9月30日下午歐盟在布魯塞爾總部舉行了俄格軍事沖突調查報告的首發式。“真相調查委員會”負責人、瑞士外交官海迪·塔利牙維尼把900多頁的調查報告正式交給歐盟。西方媒體援引此報告的內容稱“是格魯吉亞打響了戰爭第一槍”。其實,俄格沖突后不久歐盟就宣布組織獨立機構調查沖突始末。2008年12月2日,這個由30名獨立軍事專家專門組成的“俄格軍事沖突真相調查委員會”開始正式工作。按原計劃,此份調查報告應于2009年7月31日正式出爐,但由于“新材料的出現”而被延長至今。知情者9月21日曾透露,歐盟給俄格沖突的定性是,挑起軍事沖突的責任在格魯吉亞一方,但是沖突擴大化的責任應由俄羅斯承擔。
俄媒體披露,為這份報告,“真相調查委員會”花費9個月時間、耗資160多萬歐元,分別與俄羅斯、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等各方人士進行了密切接觸,并親赴被俄格軍事沖突毀壞的居民點實地走訪。此外,該調查委員會還分別到基輔、巴黎、華盛頓與相關人士接觸,并與美國國務院專門負責外高加索地區的高官進行過交流。
對于這份報告,俄駐歐盟大使奇若夫9月29日曾表示,俄不需要“真相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是“親俄羅斯的”,但必須客觀。他強調,這份報告的發表應讓歐洲社會和世界各國知道俄格沖突的真實情況和薩卡什維利政權對過去事情應承擔的責任。但對于獨立調查委員會給出的“最后裁決”,格魯吉亞并不接受。俄媒稱,格總統薩卡什維利甚至指責撰寫報告的人為“白癡”,拒不接受是格魯吉亞挑起了戰爭的說法。薩卡什維利日前在接受西方記者采訪時特別評論此報告說,“任何人都不相信關于格魯吉亞首先發起與俄羅斯戰爭的愚蠢說法,這就像說波蘭是二戰的發動國一樣。”▲
環球時報20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