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有助于擴大內需 還將提升中國軟實力
本報記者 魏 萊
不久前,中國國務院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是繼“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后,中國首次將文化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這一高度。中國財政部也表示,將設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以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政府的這一舉動,迅速引起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振興文化產業的政策“令人興奮”,中國通過資本的方式運作文化產業,將會給中國文化產業帶來新繁榮,也將會極大地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外媒關注中國推進文化復興
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8日以“中國開始力推文化產業”為題報道說,根據規劃,中國政府將降低外資進入中國文化產業的門檻,這樣做是為了刺激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也從長遠的角度幫助中國創造更多的國內需求。
路透社9月27日的報道則說,中國財政部擬近期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預定為100億元人民幣,第一期規模暫定為49億元,其中財政資金為5億元,其余為社會募集資金。該投資基金將交由專業基金公司操作,重點投資中國演藝娛樂、動漫游戲、影視制作、出版發行、文化會展、網絡信息傳媒等傳統和現代文化產業。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還特別強調說,中國方面在尋找“文化投資基金”,期望通過與國際資本的合作,促進更多的文化產品生產,包括對外出口,以縮小與美國等西方大國之間在服務貿易上越來越大的逆差。報道還說:“中國政府將鼓勵銀行給更多的文化行業的企業提供貸款融資,而且還將鼓勵文化行業內的企業通過股票市場上市融資迅速地做大、做強,方式包括首次公開募股(IPO)、私募股權投資以及發行公司債?!?/p>
中國文化產業能量巨大
據報道,2008年以來,中國動漫、電影、網絡游戲等文化娛樂產業在全球金融危機大背景下逆勢而上,誰也沒有料到這個不起眼的“軟產業”有如此強大的無形力量。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9月27日對媒體說,近幾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008年中國有20個省級及中央電視臺生產制作國產電視動畫片,共完成原創動畫片249部,共13余萬分鐘,比2007年增長28%;中國電影市場于2008年末再次呈現出蓬勃之勢。2008年12月,全國票房“井噴式增長”,收入超過 5億元。2008年,中國電影票房(不含農村市場)達到43.41億元,比2007年增加10.14億元,無疑成為拉動經濟的助推器。
“文化+資本”模式
9月27日,國內最大的民營影視制作集團華誼兄弟通過創業板發審委審核,成為A股電影第一股。這一事件絕非偶然,《環球時報》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中國政府一直在醞釀通過“文化+資本”模式振興中國文化產業。據統計,2008年,民營資本共投資了96部電影,占全年140部國產電影的68.5%。國產電影的票房收入也有近80%是民營資本創造的。國產電影票房收入連創新高,搶了以往進口大片的“風頭”,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本運作。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政府的文化產業振興政策令人興奮。這說明中國政府在文化領域開始嘗試用資本手段來促進中華文化繁榮,這是好事。資本運作將有助于中國文化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一個強大而繁榮的文化產業,也將有助于中國在全世界軟實力的提升?!?/p>
環球時報20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