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雨
[摘要]《鐵道游擊隊》主題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由呂其明作曲,蘆芒寫詞,是我國紅色主題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譜曲的過程中運用了四四拍與四二拍相結合的寫作手法,使旋律具有典型的山東民歌的風格。每當唱起《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首創作歌曲,就不由得讓人想起山東人民在和日本侵略者斗爭中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性格,體現了山東民歌質樸、淳厚、強悍、粗獷和詼諧、風趣的特點。
[關鍵詞]山東民歌;風格特點,近代創作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是根據山東民歌為素材寫成的創作歌曲,它反映出了山東民歌質樸、淳厚、強悍,粗獷和詼諧、風趣的特點。大多描寫山東人民生活和大自然斗爭中的偉大氣魄、堅強意志和英雄性格。特別是在近代大量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山東在我黨解放事業上的突出貢獻,大量文學、影視作品的問世,這些音樂為推動和發展山東民歌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歌曲的創作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作曲家呂其明,為電影《鐵道游擊隊》創作的。由蘆芒寫詞。
呂其明(1930—),作曲家,安徽無為人。1940年,年僅十歲的他隨父去淮南抗日根據地參加新四軍,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之后,新四軍七個師全部由安徽向山東撤離,正值少年的呂其明在山東這片土地上見證了這段最艱苦的歲月,充分地感受到了山東人民的淳樸、善良,在這段艱苦的歲月里他在大半個山東生活過,成了一個地道的山東人,山東人的思想、性情、風俗習慣都影響了他,所以在他以后創作的山東民歌中總會閃現出山東的形象。建國以后創作了大量的優秀歌曲,為中國歌曲創作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為電影《鐵道游擊隊》創作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品中別具一格的樂思,富有時代感的旋律,使音樂和畫面風格和諧一致,獲得了許許多多的獎項。它是一首具有典型山東風格的創作歌曲。
蘆芒(1920—1979),上海人。中共黨員。大學畢業。1938年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歷任新四軍皖南軍部政治部服務團員,他與呂其明一樣經受過戰爭,根據自身的經歷和對原故事的提煉為歌曲作了詞,寫出了中華民族的自豪。
二、電影《鐵道游擊隊》的創作
《鐵道游擊隊》是我國電影業的一部經典之作,它創作于紅色浪潮盛行的五十年代,是我國紅色主題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山東的很多民間風俗得到體現。歌曲創作中融入了大量的山東民歌因素,呂其名老師正是通過當時戰爭中發生的一些故事加上民間的傳唱從而創作了這首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對中國民間音樂的發揚和以后的研究創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這部電影也為研究當時的山東民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該影片是根據山東棗莊所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主要描寫鐵道游擊隊機智勇敢的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雖然作者在寫作中對故事略有改動,但沒有虛構。這支保衛魯南鐵路線的小型抗日武裝原名魯南鐵道大隊,當地人因其攀車如飛美其名曰“飛虎隊”在電影中給人深刻印象-的劉洪大隊長,在現實的生活中卻是劉金山和洪振海兩個人,他們曾先后擔任魯南鐵道大隊的隊長,劉洪正是他們兩人名字的結合。而電影中那個勇猛善戰而又不乏可愛的小坡,正是他在被日軍和敵偽軍包圍在微山湖時彈起了心愛的土琵琶,電影《鐵道游擊隊》生動再現了這一故事。
三、歌曲旋律的寫作手法及其歌詞的意義
作者在譜曲的過程中運用了四四拍與四二拍相結合的寫作手法,使旋律具有典型的山東民歌的風格,歌曲以其獨特的質樸淳厚而又不乏詼諧的風格,生動再現了山東人的樸實憨厚的性情,真正做到了曲人相合,歌曲旋律采用了帶再現的三段體結構A-B-A,全曲的旋律進行較為平穩,這也正是山東民歌的重要特征之一,第一段歌曲采用了4+4的方整性結構,而第二段則有原來的四四拍轉為四二拍,第三段則是在第一段完全再現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性的終止,使歌曲更加完滿。在感情色彩上第一、三部分采用了較為抒情緩慢的風格,給人以靜悄悄的感覺。而第二部分則忽然讓人緊張起來,轉化為具有進行曲風格的講述,像吹起了戰爭的號角一樣,也是全曲的高潮和中心部分。全曲節奏旋律的寫作較為嚴密,全曲始終圍繞主調進行,節奏緊湊,旋律基本上沒有大的跳躍性進行,而且作者在譜曲時也力求簡單,從而使全曲朗朗上日,更加便于傳唱,符合山東民歌優美抒情、旋律舒展的風格。
蘆芒在歌詞的寫作上大量借鑒了當地的方言聲韻風格,跟旋律一起也被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了在微山湖的黃昏中彈起土琵琶歌唱的情景,把當時微山湖的壯麗景色描繪了出來,淡淡的夕陽映射湖面,英雄的游擊隊員在湖邊彈起土琵琶唱起動人的歌謠,這正是對當時情景的生動再現,同時也是民歌創作中一個重要的寫作手法,以景及情、情景互融。第二部分則描寫了戰爭的場景,組織襲擊像“鋼刀插入了敵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表現著游擊隊員的英勇,而“搞機槍”“炸橋梁”不僅語言生動,也符合山東人的豪情。第三部分描寫到了微山湖的落日,而此時的落日似乎正是太陽旗上的那一輪,是鬼子的末日的來臨,此時再次響起的土琵琶也成了勝利的歌聲。
四、山東民歌在中國民歌中的劃分
中國廣大的東部地區被稱為“中原及東部沿海有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民族民歌區”。這一區域是七個分區中最大的一個,從寒冷的北部到亞熱帶的南部沿海,從西部高原、西南高原到東部的沿海平原地區,由于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生活生產方式等的不同,再加上各地方言韻律的不同,這一區域展現給人們以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特點。而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各具特色的支區,從民族區域的風格色彩以及歷史傳統語言特點、生活、風俗中國民歌可以分為七個大的區域。即以蒙古民歌為代表的北方草原文化民歌曲;以維吾爾哈薩克族為代表的“西部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以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區為代表的“西部受佛教影響的藏民歌區”;云貴高原等地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為代表的“西南高原多民族原始文化民歌區”;以鄂倫春族民歌為代表聚居于東北大小興安嶺一帶的“東北受薩滿教影響是我狩獵文化民歌區”以及包括青海、甘肅、寧夏的黃河上游地區為代表的“西北高原多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山東民歌屬于‘東北部平原民歌區,這一區域是漢族民歌區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密集區,而山東民歌也以其獨特的風格在中國東部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五、山東民歌形成及發展中的因素
1,山東的地理因素
山東自古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之一。
山東地形較為復雜,山東省是中國東部沿海的一個重要省份,位于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交界,南與安徽、江蘇省毗鄰。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相對,
環抱著渤海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東省成為沿黃河經濟帶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匯點、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結合部,在全國經濟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從《彈起我心愛的士琵琶》一曲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一點。山東民歌多表現山東人民的樸實憨厚的性情,以符合丘陵地形的生活小調為主,表現出山東人民與自然斗爭中的堅強意志和利用自己獨特的地形展開抗日救國運動的英雄氣概,現代部分多為描寫人民安居樂業,《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中就寫到了山東獨特的地形,山東的地理因素對山東民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齊魯音樂的發展的歷史
山東民歌的起源是眾多民歌中較早的,春秋宋年,儒家創始人孔子就在音樂搜索、整理、修訂及對音樂的普及教學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其弟子創作整理的《樂記》是儒學音樂思想的音樂著作,同時也是齊魯音樂的核心思想,他的很多音樂思想對當時音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后代研究當時的音樂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到了民歌盛極一時的漢代,由于當時統治階級對民間音樂的重視。激起了創作和搜集整理民歌的高潮,其中最為著名的《樂府》中就有許多關于山東民歌的論述?!?/p>
中國民歌流傳最為著名的著作之一,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俚曲》其中選用了明末清初的五十余種民歌曲牌,其中一些一直被民間藝人傳唱至今,是研究當時音樂的重要文獻。
到了近代的抗日戰爭時期,以《沂蒙山小調》最為著名,歌曲一經傳唱立即以其生動的歌詞美妙的旋律傳遍了山東各地抗日根據地,后來在全國流傳開來。經過修改后的《沂蒙山小調》成為歌頌沂蒙山區的民歌。
新中國成立后山東民歌進入一個創作整理的高峰期,《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正是創作于這一時期,而像《誰不說俺家鄉好》這類歌曲也大多根植于山東本地與山東文化相結合,包孕著濃厚的山東民歌情調,展現山東鄉土風情,深受山東人民以及全國人民的喜愛。
3,山東民歌中的曲藝
“山東民歌受本地的其他音樂藝術影響,在山東的民間藝術中占重要地位的山東快書、山東梆子、呂劇等?!薄稄椘鹞倚膼鄣耐僚谩芬磺牡诙糠终侨谌肓松綎|梆子的節奏特點,而其整首歌曲的歌詞似乎本身就是一首山東快書,用山東快書唱出來極為和諧,同時也符合山東快書唱詞七字句為主的韻文、口語化和形象化的特點,而呂劇版本的《鐵道游擊隊》中對歌曲的演繹也同樣別有一番風味。山東地方民歌與民間曲藝的相互融合,使山東民歌達到了另一個藝術高峰。
六、山東民歌中的小調在《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中的作用
在山東民歌中小調占了重要的地位,而另一種民歌題材號子在山東民歌中也占到重要的地位,小調在“中原及東部沿海民歌”區域中幾乎包括殆盡,但山東號子彌補了這一缺陷,山東號子在山東這片沃土長起來。《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一山東民歌代表作從題材上來說是一首民歌小調,而廣為人知的大部分山東民歌都同屬于小調。
山東小調去除了號子那樣的勞動場景的限制,也不像山歌那樣需要良好的先天條件,所以受到了山東各地群眾的喜愛,也符合山東的自然地理條件,并且內容題材相當的廣泛,詠唱故事、描寫自然風光、抒發離情別愁、表現愛情等又因為它適合獨唱,并且可以在演唱時加入一些傳統樂器,這一點在《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中得到了體現。在民歌分類中小調基本擺脫了實用性及功能性的制約,成為獨特的表現功能為主的民歌題材。
七、結語
通過《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一歌曲我們可以看到山東民歌的輝煌,“山東人民在對民間音樂的保存整理和新的創作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從淄博《聊齋俚曲》的整理”,到嶗山道教音樂的編排以及山東地方民歌的采集整理申報,再到儒學音樂思想的發揚傳播,使山東民歌成為一個內容豐富的地方民歌體系,成為中國民歌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歌在山東的土地上得到了培養,作為中國民歌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員,“在中國民歌的發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如今她就像春天田地里的野花,連片布滿,搖曳生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