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洪珍 朱德良
自從山東省強力推行規范辦學行為之后,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多了,學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自覺性高、自制力強的學生,能充分利用自由支配時間發展自己、充實自己,但也有一大部分學生把玩耍當成了生活的全部,“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這是與規范辦學行為的目的背道而馳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當加強對學生的理想教育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
一、撥亮理想的明燈
一談到理想教育,很多人都覺得很難,覺得它是一些空洞的口號、抽象的說教,是老師去教育學生應該怎么樣做;但是正確理想的形成和樹立,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一時的說教或隨意的點撥,是起不到作用的。其實,每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心中,對自己的人生都會有一個美好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我們進行理想教育的源頭,它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向、發展方向、職業方向、生活方向、人生方向。作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點,引導學生為“做更好的自己”,為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而奮斗。我們可以通過主題班會、人生規劃與職業指導課,讓每一個學生暢談自己心中的夢想,幫助學生正確分析這一夢想實現的可能性,使每一個學生明確自己的理想,同時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建立“我的人生”筆記本,在筆記本的首頁寫下自己的理想,以及實現這一理想的階段性目標:包括初中、高中和大學階段的中期目標等,短期目標有本學期的目標、本周的目標。通過這一活動,激勵和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最原始、最富激情的原動力。
過去,幾乎所有的人都堅持個人理想服從社會理想。而現在,“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多元的價值觀念和人生取向,給了人們對個人人生規劃更多的選擇。我們在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理想時,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個人的理想為基礎,而不能自以為是,扼殺學生內心的熱情。
現在的中學生,個人理想追求有明顯的職業化取向。我們就要特別注意通過開展主題班會、人生規劃和職業指導課,幫助學生正確地規劃人生,選擇合適的職業,為其職業獻身。當然也有一些學生,個人理想追求有明顯的生活化取向。在課外,他們最關心的事是“生活更豐富多彩一些”,一些人受社會上享樂主義的影響,信奉“及時行樂”思想。這時我們應當幫助學生糾正這一不良的價值取向。徐志摩也曾說:“不要隨便學那躺下的豬,那是一種致命的時髦。”有非凡的理想,才有非凡的成就。
二、畫出人生的圖畫
我們要求學生畫出人生的圖畫:每學期初制定自己的學期成長計劃,學期末總結自己計劃完成情況;每周一制定自己本周的成長計劃,總結上周的成長情況。通過一個個計劃的落實,幫助學生增強內在的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
(1)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成長計劃。①成長計劃一定要切合實際,是可行的、能達到的或能基本達到的;②計劃不能只是片面的文化學科的學習,而應盡量包含促進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③計劃要個性化,不同的人對同一方面的發展存在差異,同一個人對不同方面發展亦有差異。人有一種稟賦,希望把自己的優勢最大化。理想的教育應該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發展道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讓每個學生都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最佳信息,讓學生明確自主發展的方向,從而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學生制定成長計劃的過程,就是一個認識提高的過程,是對自己內部動力再激發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
(2)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深刻的內悟反省之心。人的一生的發展過程應該是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每周一次反思自己:成長計劃完成得怎么樣?哪些做得好?哪些沒完成?還有哪些沒去做?為什么?通過反思,促使學生內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從而使學生擁有一顆深刻的內悟反省之心。
(3)教師要注意把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主體性教育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出發點,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地成長和發展,促進學生內在素質的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規范辦學行為的方向是正確的。而規范辦學行為之后,學生獲得了大量的自主活動的時間。我們正好可以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長進行教育,使學生能自覺、充分、主動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所以,我們應當大膽地把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再現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都能得到最完美的發展。當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并不是對學生放任自由,降低教育功能。作為教育者應當有義務、有責任幫助每個學生找到各自發展的最佳路線,把學生存在的多種潛能變成現實。教育者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心智資源的開發者、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伴隨者。這就要求教師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之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實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評價,充分發揮自己在自我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在不斷的自我教育中使素質得以不斷地完善。
“學生是任何教師都可以教好的,教師是可以教好任何學生的。”只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智力、情感、意志、個性特點,讓理想的太陽永遠在心中閃亮,學生的生命之路將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會得到應有的提高,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就有了保證,這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也就達到了規范辦學行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