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平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講授知識,而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是課程開發和教學研究的主體,要求教師能主動投身課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轉變為學習方法的指導者。身份的變化要求教師技能提高,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為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幫助。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開拓多媒體教學空間,編制教學軟件。計算機的應用促進了課程向個性化、生活化、系統化方向的發展,實現了課程教學和知識的融會貫通。
一、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革命促使了人們思想的變革,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枯燥,多媒體計算機進入了課堂,迎來了教學的春天。教師用計算機給學生創設一個物理情境,建立一個物理模型,將與教學有關的物理知識運用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信息,形象生動地講給學生,并配以大量的視聽、動漫等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受到刺激并與教學活動一起,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手段的更新既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上課以講述為主的弊端,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了課堂容量,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計算機控制各種媒體,可使書本上、語言上難以表達理解的內容直觀化,使學生從中間接地獲得準確的感性知識。“百聞不如一見。”物理研究的對象有的是很抽象的,物理模型的建立對于思維還不完善的中學生來說很困難。以往是一遍遍地口說、手比劃的,肉眼無法看到,語言又難以解釋清楚,很費勁,也抽象。如今利用各種媒體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把圖形、動畫、音效等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生動地模擬和再現物理過程,把抽象的東西變為形象的表述,這樣就使學生對抽象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而且不易產生厭學情緒。
例如,物體在受力后的遠去過程,有些是挺復雜的。傳統教學中往往用到模型、掛圖,但其過于靜止、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怎樣才能把微觀粒子宏觀化、平面物體空間化?圖形動態化是個關鍵。如今計算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電腦控制各種媒體,可把書本上、語言上難以表達、理解的內容直觀化,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另外,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把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板書上,節奏慢、課堂容量小。有了計算機,教師則可以提前編課件,把必須的板書和習題提前寫好,上課時只需輕輕一點即可達到效果。這樣既可節省時間,又可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補充一些新知識,或輔導學生,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增強了學習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做的課件模擬演示實驗、優化物理實驗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態度,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一些學校要么苦于資金匱乏沒有標準的實驗室,要么人數太多,很多演示實驗,一般只能老師在講臺上演示。這樣,后面很多學生都看不清楚,不形象更不直觀,效果不好。也有一些危險性較大的實驗,或一些無法實際操作的實驗,在課堂上都不能很好地演示。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如模擬船閘,閉合回路中電流的流動,行星的運動,火箭的升空,等等。通過課件演示模擬實驗,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直觀的了解,不但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模擬實驗是絕對不能代替實驗操作的,我們還是應該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教學中有強勁優勢,它為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道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只有深入研究和實踐如何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使多媒體計算機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優化課堂教學,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才能凸現出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當然,技術的運用一定要符合教學規律,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可能代替老師的課堂教學。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要營造一個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加強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這樣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