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摘要:不同行業的人,對服裝都有一定的要求。雖然美術教師該穿什么服裝沒有特定的限制,但筆者認為,在我們講求時尚的同時,要考慮到教師職業的裝束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教師的衣著應該適合職業特點、年齡特點,要注意顏色搭配,得體大方。
關鍵詞:美術教師;衣著禮儀;依課穿衣
隨著祖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人的著裝無論從色彩、款式還是面料上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灰藍一片。中國教師的著裝已展英姿風貌,尤其是美術教師,職業特性驅使他(她)們追求新潮的服飾、時尚的打扮,然而教師是公眾眼中社會道德的主要傳承者,有多少人認可這種教師穿著社會化現象呢?
筆者在農村、城區都任教過,農村學校對教師著裝上的要求嚴于城區,教師一不注意就要被扣分,于是剛調回城時,發現校園流動著一道活動的風景:陽光下,打扮入時的教師,或裙翼搖曳,或網襪熱褲,不禁讓筆者想起農村學校苛刻的要求,一時慨嘆起教師穿衣的區別來。面對要求差異頗大的城鄉,作為一位美術教師,筆者提出質疑:美術教師如何面對著裝禮儀?
結果分析,有這么三點值得推敲:①教師穿著對學生是有一定影響的。一個人的衣著打扮如何,自然影響著儀表美。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儀表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幼兒園、小學、中學學生影響較大。②57%的學生認為教師不要穿統一校服,說明學生希望美術教師穿著富有個人特點,性格鮮明。這倒符合美術教師職業的特性。③大部分同學認為美術教師應該穿得青春、活潑、大方。
一、美術教師應打扮得莊重、漂亮、有時代感
根據李昌玉老師曾談到中學生對教師儀表的看法分析,美術教師適宜的打扮是完全可能被接受的,而學生有更高的要求:莊重、漂亮、有時代感。
1.莊重
莊重,即整潔,美觀大方,樸素典雅。教師為人師表,在追逐美的同時要尊重職業道德,不穿奇服,但也不要過分保守。新型教育需要新型教師形象,教師是學校的形象代表,某些學校發化妝品也就不奇怪了,鼓勵教師有個清新的面容和打扮,使教師自信,讓學生喜歡。
2.漂亮
(1)注重服裝色彩搭配。服裝的顏色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因為各種色彩在人們的心理上會產生一定的聯想和感覺。[1]美術教師天天和學生打交道,應該使學生產生親切的感覺,而“米黃”等舒適的淺色會給同事和學生帶去溫暖親切、容易親近的感覺。
(2)根據體形選擇合身的衣服。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指出:“如果穿得不合身也就必定不美。”[2]這可以說是經驗之談,再美的服飾也要合身,像寬大冗長的哈韓哈日服裝就不適合追求新潮的美術教師穿。
3.有時代感
美術教師可以“依課穿衣”(根據美術課內容選擇搭配),效果更好。比如《中國結》一課,有位教師穿著唐裝出場,扣子用的是小盤結,非常切合課題,教師本人也成為視覺中心。
莊重、漂亮又要有時代感,這是對師生進行調查時達成的共識,也是對美術教師著裝禮儀的具體要求,符合美術教師氣質與職業性質。
二、美術教師在著裝上的避忌
(1)不戴、少戴閃亮飾物。水鉆等容易折射光線的物品裝飾性很強,但正因為其閃亮的特性,經常把孩子的視覺和注意力分散了,他們不聽你在講什么,而是盯著閃亮的東西看。
(2)不穿透視、半透視裝。夏天,很多女教師喜歡穿黑色紗、麻制衣,甚至是半透視衣,如果內衣顏色反差大,就會給人不好的印象。
三、領導的帶頭示范作用
校方既不能對教師穿著太苛刻,也不能放任。有的領導自己佩帶粗亮的手鏈卻要求教師不能這樣、不能那樣。領導首先要起好帶頭作用,其次才能適當作要求。馬卡連柯說:“無論對教師或是對教育機關中的其他成員,都必須要求衣服整潔,頭發和胡須都要弄得像樣,鞋襪潔凈,雙手清潔,修好指甲和經常備有手帕。”
教師這個為人師表的行業似乎暗示了教師更應該注重自己的著裝和打扮。[3]學生可以在美術教師的著裝上獲得如何審美、如何做人等學問,因為身教勝于言教。而且,美術教師的衣著打扮并不是個人審美那么簡單的問題,因為他們面對的是純潔的學生。如果不加注意,有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美術教師的著裝是以符合教師職業形象為先提條件的。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讓我們知道流行的并不一定是適合我們的,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做到穿著簡潔舒適,稍化淡妝,舉手投足間流露自然之美。
參考文獻:
[1] 莊諧,等.中學生對教師穿著的看法[DB/OL].http://www.nhyz.org/ccmphy/yjxxx/804.htm.
[2]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馮至,范大燦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任海峰.淺談教師著裝[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