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克輝 黃志偉
摘 要: 簡述油茶的特點和市場需求,具體分析了黃陂區的狀況:荒山荒崗有21萬畝,低產林15萬畝需要綠化,油茶適于在黃陂栽種,不僅可以綠化荒山,還可以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指出黃陂發展油茶產業的時機已成熟,應依靠湖北省發展油茶基地項目,加大宣傳,建設10萬畝以上的產業基地。
關鍵詞:黃陂區;油茶;產業化開發
中圖分類號: S727.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8-0001-04
1 引言
油茶作為一個傳統的林產業,自2008年以來,其發展引起各級高度重視,已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很多地方開始全面加快發展。黃陂區有栽植油茶的傳統習慣和產業基礎,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又宜于規模化發展,應搶抓開發戰略機遇期,立足實際,開拓創新,逐步實現資源培育基地化、經營管理集約化、林油發展一體化。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及優良的荒山綠化和水土保持樹種,具多種用途和經濟、生態、社會綜合效益。油茶產業具有成本低、收益高、收益期長、對農民增收成效明顯等特點。作為發展條件適宜的黃陂區,在當前有利政策和市場環境下,如何把握機遇,做大做強,本文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分析。
2關于油茶及黃陂區油茶產業
油茶是優質食用油料樹種,與油橄欖、油棕、椰子并稱為世界4大木本油料樹種,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湖南、江西等地處于油茶種植的中心區域,產業化種植規模大,市場上銷售的茶油多以兩地為主。湖北省是油茶的主要適生區,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曾是全國油茶主產區之一,以黃岡、咸寧、恩施為主的油茶產區,恰好是國內適合種植茶油的最北部,稱北緣地區。
我國建國初期提出“發展油茶生產運動”號召,形成過50年代、70年代二波發展高潮。黃陂區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進入21世紀后,油茶產業依托退耕還林工程得到大發展。全區現有油茶總面積6.4萬畝,在武漢市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北片鄉鎮,多以退耕還林的散戶經營為主。在黃陂區現有的油茶林中,新造未結實面積4.4萬畝,占69%。而成年茶園又經營管理粗放,大多停留在“人種天養”的原始狀態,殘次林分多,樹體結構差。大面積的油茶林花而不實或大量落花落果,病蟲害嚴重,單位面積產量低,一般畝產籽均在50kg/年·畝,產油僅5~8kg。去年,全區茶籽產量600萬kg。2003年,黃陂區引進了油茶無性系繁育、嫩砧嫁接、切塊帶土栽培等先進實用技術,發展了無性系長油1~18號等優良品種,建成優質種苗采穗圃700畝。黃陂區祁家灣企業中排糧油公司于2003年在武漢市首先開始了茶油精煉和深加工,年生產加工能力29200 t,茶籽收購除以本地為主外,還涉及周邊大別山地區新洲、麻城、孝感等地。2008年,該公司實際出產成品油150 t,茶油產值600萬元,屬省級農、林加工龍頭企業,“中排”牌茶油還執有綠色食品證書,產品供不應求,但規模尚不夠大,未形成知名品牌,與國內品牌油相比,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
3 選擇發展油茶的決策分析
3.1茶油本質性狀好
油茶自然生長在山區,無化肥、農藥污染,用油茶籽制取的茶油,比草本油(如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等)具有更好的品質和營養成分,是上乘優質保健食用油,其主要成份是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酸,含量占 90%以上(遠遠高于菜油和花生油),富含維生素E(含量比橄欖油高出1倍)、維生素D和山茶苷等,與被譽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相近、品質可相媲美,被譽為“東方橄欖油”。
植物油脂組成的芥酸、山俞酸和花生酸是難以消化吸收的成份,而茶油沒有芥酸和山俞酸,僅含極低花生酸,食后容易消化,又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故而油質極好。茶油中沒有膽固醇,食后不會使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增加,有利于增強血管彈性和韌性,降低血脂和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茶油耐儲藏,不易酸敗,不會引起人體致癌的黃曲霉素;用茶油煎炸食品,顏色鮮黃,味香可口,是烹制食品、加工罐頭、制作人造奶油的最好油料。
茶油除食用外,還是肥皂、凡士林、生發油、機械潤滑油、機械防銹油以及醫藥上制作青、鏈霉素油劑的原料。
3.2附產品價值大
油茶全身是寶,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可作為優良的工業原材料,具熱穩定性好,不易氧化變質,安全無毒副作用等特性,是優良的化妝品用油。油茶副產品茶枯、茶殼的利用價值也非常高,具有更加廣闊的前景。茶枯餅用途廣,價值高,經深加工可生產茶皂素、拋光粉和飼料等。據測定,茶餅中含粗脂肪25%、皂素10%。脫脂去皂后的餅粕還有14%粗蛋白、5%的無氮浸出物和12%粗纖維。皂素、粗蛋白、粗脂肪、單寧都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茶皂素廣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醫藥和農藥等方面,可制造消毒劑、添加劑和發泡劑等,我國生產的茶皂素銷往歐美等發達國家,需求十分旺盛。茶枯還可以加工成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飼料,是魚類養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場前景廣闊。果殼中單寧含量高達50%左右,含糖醛率達18%以上,可提取糖醛、栲膠和木糖醇等,可做洗滌用品、肥料、化工原料等多種用途。茶籽殼已經被用來制作優質活性炭,供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茶枯、茶殼的市場需求急劇上升,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每年從中國直接進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農藥和機床的拋光粉等。
3.3綜合利用功能強
油茶是一種常綠、長壽樹種,一次種植,收獲期長達百年以上。一般栽后8~10年郁閉成林,既能增加油源,又可提高森林覆蓋率。它有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生態效益。同時,它又是一個抗污染能力強的樹種,對二氧化硫抗性強,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強。油茶花色濃艷,既是觀賞樹,又是蜜源樹,特別是冬春開放、花大艷麗,可作為冬季一道靚麗的森林生態旅游景觀,油茶樹葉革質防火,還可作為生物防火隔離帶首選樹種,堪稱山區綠化和林相改造的優良經濟與生態兼用樹種。此外,油茶還是優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節,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極其豐富,可培育成黃陂區蜂產業的蜜源基地。另外在生物質能源中油茶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
3.4產業發展形勢好
世界油茶整體產量很低,全世界只有中國有。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油茶產業十分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多次對油茶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指出要全面提升油茶產業化水平。2006年,國家林業局出臺了《關于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并正式成立了木本食用油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擬通過10~20年的時間,將油茶面積擴大到6000多萬畝,年產油達到300多萬噸,產值達到1000億元。根據這一計劃,相當于產量要增加到15倍,產值也要增加到10倍,其產量將占到國內食用油產量的15%。到2020年,我國茶油產業,必將在世界上引起更多的關注和重視,也必將與橄欖油并駕齊驅于世界高端油脂行列。
去年,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在湖南長沙召開。回良玉副總理出席現場會,并強調要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關于發展油茶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學規劃,統籌部署,以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廣泛調動山區農民和龍頭企業的積極性,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改良品種、提高單產,進一步挖掘山地資源利用潛力,努力把油茶等木本糧油產業做大做強,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給水平、改善食物消費結構、促進山區農民增收作出新的貢獻。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我國油茶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為油茶產業的復蘇和壯大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環境。年初,溫家寶總理在全國“兩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對油茶實行良種補貼。全國許多地方紛紛開始將油茶產業發展列上重要議事。湖北省、武漢市對油茶產業的發展也極其重視,有關領導多次作指示,深入調研,省政府還成立了木本食用油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規劃到2015年全省建設450萬畝油茶林基地,并正在醞釀出臺鼓勵發展油茶的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推廣油茶優良品種和科學的管理技術,引導油茶產業健康發展。
3.5市場前景廣
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健康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時尚潮流。在2008糧食年度,中國食用油消費繼續增長,茶油突然走俏,目前整個行業屬于急于擴張階段,以江西系、浙江系、安徽系、廣西系、湖南系為主要龍頭的各大茶油開發企業積極備戰,茶油產品將會迅速地瓜分高端市場份額。到2010年期間,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加上全球人口增長,將會對全球植物油消費貢獻14%的增幅。隨著貿易全球化以及國際市場對我國特有茶油優質特性的認識,國外企業進口中國原料制作茶油產品,以及國內企業將開發出來的茶油產品銷售海外,必將成為一種趨勢。油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必將占有一席之地。
3.5.1 我國食用植物油供應缺口大
我國是食用油消費和進口大國。1993年我國油料市場放開后,國內油脂供不應求,市場價格急劇上升,特別是優質木本油料消費量呈快速增長態勢。據統計,2004年全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達1750萬噸,人均年消費量13.5kg,2007年食用油消費量達2250萬噸,人均消費量17.3kg。2008年,我國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費量為18kg,接近世界平均20kg的水平。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45kg相比,差距非常大。未來幾年的中國油脂市場,由于我國人均植物油占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預計未來植物油消費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3.5.2 食用油進口將持續增長
我國的食用油還遠不能做到自給自足,每年都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進口食用油。自1985年開始就從國際市場上進口油脂。每年要進口橄欖油近40萬噸,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根據海關統計,2007年我國進口油脂油料總計折油1509萬噸,較2006年增加306.6萬噸,自給率僅為46%,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植物油自給率最低的年份。預計到2015年,中國人口將增加到14億,按人均食用油消費22kg計算,食用油的消費總量將達到3000多萬噸。即便每年增加100萬噸的食用油供給量,10年后產量僅能達到2000萬噸,需增加約1.8億畝的油料播種面積,屆時每年仍需進口1000萬噸食用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場的正常供給。
3.5.3 茶油消費需求旺盛
國際糧農組織已將茶油列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食用油。我國“入世”后,國內許多食用油品種受到了很大沖擊,而油茶產業卻迎來了一個極好的發展機遇,目前,國內市場上茶油價格已漲至20~30元/kg,國際市場上精煉茶油價格達100元/kg以上。我國茶油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供不應求,需求每年以20%的速度上升。目前,我國年產茶油約27.7萬噸,僅相當于食用油消費總量的1.23%,結構極不合理,茶油人均年占有量僅為0.21kg,遠低于發達國家人均年占有量20kg的水平,與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橄欖油的消費量一般占其植物油總量的40%以上相比,差距甚大。我國要達到人均茶油年占有量2kg的標準,全國茶油產量需增加10倍,缺口年達250多萬噸,可見,未來茶油的市場需求非常旺盛。
3.6種植效益相對劃算
從造林的前期投入看,新造油茶林每畝投入包括種苗、投勞等需800元,油茶新造林和成林常年撫育,包括松土除草、整形修剪、施肥灌溉、深挖墾復、病蟲害防治等每畝每年需撫育管理費200元左右,按栽后3年受益算,前期總投入僅1200元,比茶葉低很多、比一般果樹也低,前期投入經濟壓力相對較小。而一顆良種油茶籽經過嫁接,2~3年可結果,壽命達100年,高產期有30年,穩產期80年,一人種植、幾代受益。按高產期算,每畝可產750~1250kg油茶鮮果(近年,鮮果收購價均在0.5元/kg以上),以6%~10%出油率計算,每畝能產出100kg茶油,每畝可創純利潤2000元左右。
據有關單位測算,新品種投入產出比高于當前的主要經濟果木和農作物,達到1∶2.84,而柑橘和水稻分別為1∶2.1和1∶1.63。與油料作物相比,油茶的產值約為油菜的4.2倍或花生的1.34倍。而油茶發展占用的是山地和丘陵崗地,在非好田好地能有這樣的比較效益,是提倡種植的主要原因。且油茶屬湖北的優良鄉土樹種,其適應性強,對氣候、土壤、水肥條件要求不嚴,耐瘠薄、干旱、嚴寒,遭受自然災害的風險也較小;具有管理相對簡便,整枝修剪簡單;病蟲害相對少,易于防治;果實采摘方便,鮮果摘下即可出售(僅需簡單的涼曬處理),不須自己加工等投入及投勞較少等優點。
3.7自然稟賦條件具備
湖北屬于中國油茶的北帶產區,并為該帶的核心區。就生產區劃而言,黃陂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熱富水豐、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點,屬油茶栽培適生區。從地貌來看,黃陂區除湖區以外,均可栽植油茶。初步估計,黃陂區有荒山荒地4萬畝、丘陵崗地17萬畝,可用來成片規模化新造油茶林。另對15萬畝馬尾松低質低效林可改造種油茶,對“四旁”用地、城鎮綠化用地、綠色通道建設及景區改造等廣闊空間土地都可發展。
4 發展油茶的思路目標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開發生態型”的思路,把油茶作為林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與木蘭生態旅游業的風景林培育、特色旅游產品打造、蜂產業的蜜源基地建設、新農村綠化、致富門道建設及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建設等緊密結合,納入全區農村產業化建設總體規劃,通過新造和低改相結合,規模推進,成片開發。明確至2015年,全區油茶林總面積達到20萬畝,新建油茶基地13.6萬畝,改造老油茶園3~5萬畝,其中建設畝產50kg以上油茶豐產林基地3萬畝;茶油年產量達到5萬噸,產品精加工率達到80%左右;油茶產業年產值達到3億元;建設一批能滿足油茶產業發展需要的油茶采穗圃和良種苗木生產基地;培植1~2個油茶精深加工企業,建立區級及重點產區街鄉鎮、村級產業合作組織體系。
5 油茶產業開發的具體舉措
5.1提高發展油茶產業的認識
要繼續大力宣傳油茶高產高效的典型,改變認為油茶低產低效的傳統觀念,提高靠科技為油茶增產增效的認識,擴大、加深對發展油茶種植的認同度。同時還要大力宣傳油茶的營養和保健價值,積極引導人們的消費心理,培養固定的消費群體,開拓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5.2大力發展油茶原料林
黃陂區油茶產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資源不足,由于油茶加工企業原料短缺,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開發。近幾年,黃陂區茶油精煉加工企業、中排糧油公司深受油茶資源匱乏的困擾,本地資源少,外地油茶籽又難以及時購進,加工能力遠遠超過可利用的油茶資源總量,只能維持半飽半饑的狀態。因此,大力發展油茶原料林,是解決目前油茶資源不足的根本途徑。可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經營模式,由龍頭企業帶動油茶種植專業戶的發展,以點帶面,提高農民營造油茶原料林的積極性。一手抓利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產油茶林,一手抓現有低產油茶林更新改造,將油茶作為下步低丘崗地開發和低產林改造的重點,建設10萬畝以上規模的產業資源基地。
5.3 增強對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
要加快油茶良種繁育和推廣力度,以實現油茶苗木生產良種化、標準化和基地化管理,提高造林中良種的使用率。要進一步開展油茶平衡施肥、樹體管理、病蟲害生物防治等無公害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實現油茶商品化生產。建立豐產栽培示范基地,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快油茶生產系列標準的制定,確保油茶林培育按標準設計、標準施工、標準驗收。加強油茶種苗運用質量管理,實行定點育苗、訂單生產。
5.4培植加工龍頭企業
我國油茶行業現對精品茶油研發、有機茶油的研制和副產品利用等取得重大突破,在技術上不存在瓶頸制約。應抓緊培植油茶加工龍頭企業,著力深化茶油精煉加工利用技術,開展茶油、茶枯、茶殼等深加工綜合利用,提煉茶油的有效成分,生產油茶系列化妝品、藥品等高附加值的產品,提高油茶生產的綜合效益。對形成一定規模的油茶加工企業要采取優惠的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其作用,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油茶系列產品的附加值。
5.5 加大對油茶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油茶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是政策引導,積極發揮政府部門的導向和調控作用,出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多渠道籌集資金,充分調動發展油茶生產的積極性。區政府應成立油茶產業化發展專班,區林業部門要細化制定油茶產業中長期發展初步規劃,將已爭取到的省級9萬畝油茶高產基地建設項目,落實到山頭地塊。全區各相關部門要緊密配合,同心協力為發展油茶生產多辦實事,促進油茶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1)建立項目扶持機制。統籌涉農的退耕還林及后續工程、林業生態工程、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扶貧、農業產業化、以工代賑、移民專項、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科技研發等投資項目,安排一部分資金用于油茶林基地和加工項目建設。
(2)設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油茶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油茶林基地造林良種苗木、低產林改造、油茶良種繁育及新品種新技術示范與推廣、油茶科研項目建設以及加工技術提升、開發油茶系列產品和剩余物的利用,提高綜合利用率和附加值等方面。
(3)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規定,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茶籽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并對帶動農戶能力強的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稅收優惠鼓勵政策。
6結語
油茶作為一種不占耕地的優質食用油原料來源,是名副其實的“鐵桿莊稼”,發展綜合優勢日益顯現,上合政策,下符民心,更對區情和市場。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兩型”社會,促進黃陂區現代林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可充分利用黃陂區豐富的山地資源,整合各種資源要素聞,挖掘油茶生產潛力,全力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