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威
摘 要:通過對近些年來武漢市立交、高架橋建設現狀的回顧,指出了現階段橋體綠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借鑒國內其他城市相關成熟經驗,提出了加快城市橋體綠化建設的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立交橋;高架橋;橋體綠化
中圖分類號:S7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8-0033-03
1 引言
武漢市作為全國著名的橋都,城區內現有連接兩岸三鎮的過江大橋,如著名的長江大橋、長江二橋及分布于主城區內的立交、高架橋,如三環線附近常青立交、青菱立交、內環線岳家嘴立交、航空路、三陽路高架橋等多種類型的橋梁1200余座,與國內橋梁較多的上海、廣州相當。密集的立體交通網絡大大緩解了市區內日益加大的交通壓力,但大多數城市立交、高架橋建設項目設計階段并未對配套的橋體綠化進行同步設計,即使有專項的綠化方案,如筆者參與施工的常青立交景觀綠化工程,其施工范圍也僅限于對立交橋下及周邊區域。諸如立柱(橋墩)、橋面部分綠化面積接近為零,而橋面正是車輛通行的必經之處,大量汽車尾氣及噪聲加劇了城市的大氣、噪聲污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如何充分利用園林綠化植物截污、降噪、美化環境的特性及現場條件對橋體綠化進行全方位設計、施工、管理,有效改善城市環境,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行業課題。
2城市立交、高架橋綠化形式及重要性
立交、高架橋等不同類型的橋梁綠化作為立體綠化的一種形式,以其不占用大面積城市稀缺的土地資源,立體化地展開綠化空間營建等獨特優勢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近些年來在國內很多城市展開了一系列開創性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景觀效果。根據橋梁結構特性,常見的橋梁綠化有下列4種:挑臺式、欄桿頂部花槽式、纏繞式、混合式。
城市立交、高架橋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表現在:
2.1增加城市綠量豐富城市景觀
在主城區寸土寸金的主干道立交、高架橋上進行立體綠化,可以有效地利用縱深拓展綠化空間,搭建起城市的“綠肺”,是增加城市綠化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園林植物造景,形成錯落有致,色彩豐富的立體景觀,有力提升了城市景觀層次,營造出生動、活潑、賞心悅目的城市景觀觀賞面。
2.2改善城市局部環境,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立交、高架橋是車輛行駛的載體,夏季巨大的交通流量和陽光輻射使橋面溫度急劇上升,如有報道武漢市夏天橋面溫度可達60℃以上。大力發展橋體綠化,利用綠色植物的天然屏障阻隔光線輻射,可以有效地降低橋體周邊的溫度,改善局部環境。經研究測定,在炎熱的夏季,有爬山虎覆蓋的墻面比裸露的墻面表面溫度要低3℃~5℃。同時,用于立體綠化的植物能增濕、降噪,通過蒸騰作用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大量的熱量從而降低了空氣的溫度,緩解橋體周邊密集分布的鋼筋混凝土式建筑群帶來的城市熱島效應。
2.3凈化空氣,減少大氣污染
橋體綠化時利用園林植物滯塵截污的優良特性,可以緩解汽車尾氣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汽車尾氣等廢棄物主要成分是碳氧化物,植物對碳氧化物具有吸收作用,對煙塵粉塵有很大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有些植物葉片表面粗糙多絨毛,有的還能分泌黏性油脂及液汁,空氣中的顆粒物經過時便被附著于葉面及枝葉上,達到吸收飄塵,凈化空氣的目的。無論以那種方式吸附了塵埃的植物,經雨水沖洗又能恢復其吸附粉塵的能力。
3武漢市城區立交、高架橋綠化建設現狀
武漢作為湖北省省會城市,近些年來在中心城區加快了橋體綠化建設的步伐:如位于武昌中山路與武珞路交匯處的大東門立交橋,一期工程高架橋全長450m,寬16.5m,在橋面貼近護欄底部設計長條形混凝土種植槽,槽內栽植木樨科攀援藤本,輕盈的體態,早春暮色中的黃色素馨花,把橋體裝扮得分外美麗;連接漢口和漢陽的江漢一橋,在2007年橋體維修時對兩側引橋綠化帶進行了同步改造,其中北側綠化栽植槽內自內向外分層栽植月季——灑金柏——紅花檵木——筆柏,南側栽植槽內為月季——筆柏,立體的植物造景和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提升了整座橋體的景觀效果,吸音滯塵的常綠、落葉植物混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邊局部小環境;今年年初啟動的徐東岳家嘴立交橋綠化項目,立交橋所有橋柱將進行垂直綠化,采用爬墻虎、花葉絡石等植物包裹,既具有觀賞性,也不會傷害橋柱;橋下綠化以綠地為主,便于保持視線通透。
應該看到,武漢市近年來在城市橋梁綠化建設中投入了大筆物力、財力,如上述提到的內環線岳家嘴立交綠化項目,以及中環線沿線的幾個重要交通節點:常青立交、三金潭立交、青菱立交等,將其綠化設計、施工單獨發包給專業綠化公司,確保項目在設計、施工階段保持持續的專業化操作,取得一定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目前城區內大部分立交、高架橋的橋面綠化仍然是零零星星,內環線交通咽喉地帶的橋體更是鮮見綠色,汽車尾氣、揚塵等廢物污染在工作日上、下班期間更顯嚴重,整個城市仿佛籠罩在巨大的灰色面罩之中,大力加強橋面綠色覆蓋已經成為園林行業工作者們刻不容緩的責任。
4 武漢市橋體綠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4.1缺乏同步化專業設計,存在綠化設計盲區
立交橋綠化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綠化系統,可以綠化的部分除了綠島及外圍綠地之外,還包括橋墩、護欄裝飾、護坡、引道擋土墻等。規劃部門在進行道路、橋梁的規劃建設之初就沒有考慮到全方位綠化效果,事先沒有配套的同步化專業綠化設計;有些設計師不具備相應的專業設計水平,設計存在很大隨意性;對預期設計效果等實質性要求沒有政策、規范約束。此外,武漢市立交橋綠化設計僅僅涉及到橋下及周邊區域范圍,對于橋身(墩)、橋面等部分鮮有綠色覆蓋,而這些部位正是植物發揮吸音降噪、降溫、滯塵功效,改善局部環境的關鍵區域,設計的空白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植物生態調節功能的發揮。
4.2 綠化植物品種單一,選擇面較窄
目前全國范圍內用于立交橋綠化的植物種類比較單一:至2003年7月,杭州城區高架橋綠化常用品種只有8種,其中橋面3種,分別是云南黃馨、薔薇、中華常春藤;立柱3種,包含爬山虎、中華常春藤、凌霄;2006年相關研究顯示蘇州城區立交橋綠化植物品種非常單調,僅在橋蔭處栽植八角金盤1種;武漢市目前采用攀援植物云南黃馨、矮生月季、紅花檵木、側柏、圓柏類等為數不多的幾個植物品種,一旦發生病蟲害等災害侵蝕,綠化成效就會急劇降低。
4.3植物缺少正常生長空間及噴灌系統等設施
武漢市在立交橋、高架橋建設時沒有預先設置植物種植槽,綠化施工時只能采用簡單的懸垂吊掛攀援植物等方式,植物缺少必要的生長空間和生根必需的土壤,不僅會增加橋體后期養護難度,也會埋下安全隱患。
因橋梁建設初期未規劃設置植物種植槽,后期即使重新修建,也無法安裝相應的噴灌系統。植物生長缺少必要的水分補給將大大降低其成活率。
4.4綠化后期養護管理困難
立交橋綠化的養護管理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安全生產尤為重要。因立交橋大多以鋼筋水泥為基礎,蒸發量大,種在上面的植物很容易因高溫而死亡。在植物需要大量水分的夏季,未安裝綠化噴水系統的橋體將不得不采取水車澆灌的方式給植物補充水分,時間一般只能選擇在交通流量較小的晚上,勞動強度大。不夠精細、專業化的管理將導致綠化植物竄枝長,苗木缺株嚴重,黃土裸露面積大等問題。此外,施工作業面地處交通要道,環境復雜,安全生產形勢嚴峻。
5對加快城市立交橋綠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針對從設計——施工——養護管理項目實施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應當追本朔源,從源頭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并采取一定的可行性措施加以改進、完善。
5.1發揮政府監督職能,完善橋梁綠化同步建設
針對橋梁建設與其自身綠化建設普遍不同步的現狀,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職能監督作用,在立交橋的設計階段同步納入綠化規劃,由專業綠化公司承接項目設計、施工。設計時把綠化用地、市政管線、澆灌等綠化所需的元素納入設計方案,充分考慮到后期施工、養護過程的可操作性和便攜性;要盡可能地將橋面、橋身(墩)等容易忽視的區域納入設計范圍,形成橋體綠化的全面覆蓋。設計階段做到明確責任分工,扎實有效地完成項目的設計任務。
5.2 加強適于本地生長植物篩選和推廣
建議政府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給予政策扶持,鼓勵相關科研部門加強適于本地生長條件綠化植物品種的篩選、推廣工作。國內一些地區已相繼開展了相關研究:北京市立交橋總數在200座左右,數量占全國的一半,經過引種篩選目前立交橋垂直綠化主要采用五葉地堇、爬山虎和扶芳藤等品種并種植炮仗花藤本花卉;上海市經過幾年引種試驗篩選出14個攀援植物新種:腺萼南蛇藤、常春油麻藤、西番蓮、藤本月季、雜種凌霄、獼猴桃、蛇葡萄、雞血藤、金銀花、爬行衛矛、山蕎麥、何首烏、五葉地堇、葡萄葉鐵線蓮,其中五葉地堇已在高架橋綠化中大面積推廣。
作為一個橋體綠化建設起步較晚的城市,武漢市在橋體綠化植物品種選擇上要因地制宜,大力提倡鄉土植物的運用,避免品種單一,防止一旦發生病蟲害,綠化植物全部死亡,使綠化成效為零;要結合橋體不同綠化區域選擇與其生長環境相適應的植物品種:橋面交通流量大,汽車尾氣濃度高,并且具有光照強、溫差大、濕度低的特點,車流帶來的風使很多植物蒸騰作用加快,生長環境較差,這些條件決定植物材料必須選擇耐旱、耐高溫、耐強光、抗污染、觀賞性強的植物品種,如垂護類藤本迎春;立柱(橋墩)和橋蔭處則因選擇耐蔭程度強的品種,立柱處可栽植攀援類植物爬山虎、常青藤,橋底綠化選擇耐陰模紋植物,如八角金盤、桃葉珊瑚、麥冬;注意遵循植物群落的生態性原則: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搭配,速生植物與慢生植物結合,重視不同植物的色彩搭配,避免出現“千橋一面”現象。
5.3積極探索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
完善行業內激勵機制,鼓勵園林科研單位、企業積極研發,推出適用橋體綠化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對具有重大推廣價值的給予政策及資金方面的扶持,提高企業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全市橋梁綠化建設邁向一個新臺階。
近些年來,外省在探索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可作為武漢市橋體綠化建設引進運用的參考:杭州市針對城區高架橋綠化土壤瘠薄,無貯水空間,蒸發量大的問題,應用高吸水樹脂SAP——保水劑,可持續供水3個月以上,足以保證植物成活,下雨后又可快速吸水儲存起來以備干旱時植物利用;蘭州市對立交橋橋墩種植區用泥炭20kg/m2,多功能保水劑15 g/m2,羊糞2 kg/m2拌合種植土,橋面護欄吊籃栽植槽土壤利用配方改良,粉壤田園土60%+粉碎泥炭20%+蛭石20%,配好的土壤中添加2 kg/m2羊糞和2 kg/m2保水劑;廣州市立交橋、人行天橋綠化灌溉采用微噴方式,每座天橋為以獨立噴灌區,配有噴頭、電磁閥及時間控制器。為防止盜竊,電磁閥、時間控制器和水表安裝在控制箱內,長度較長的立交橋分若干獨立噴灌區,每200m長度為一獨立噴灌區,噴頭選擇齒狀傘形噴頭,根據花盆不同長度尺寸安裝2~4個噴頭。該系統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序判斷周邊的環境情況,自動控制供水水量,既可滿足植物生長需要,又可避免用水過多浪費,一次澆透,保證了用水的合理性。懸掛綠化施工作業按照清除槽內余泥——鋪設排水層——鋪設過濾層——基質土改良土壤——栽植苗木——植株固定——澆定根水工序流程進行,以滿足種植要求。此外,該市還開展了橋梁綠化工程沖撞試驗,通過模擬車輛撞擊花盆產生的破壞效果,論證高架橋、立交橋立體綠化的安全性,并對高架橋綠化結構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對花盆進行防撞設計,內置一層質輕、耐火、不易老化的玻璃纖維網,保證花盆萬一受到強力沖擊后不破裂傷人,同時讓花盆置于防撞墻的頂端,以便于維護和減少受到撞擊的幾率,并在外側加鋁塑板,達到安全美觀的效果。
5.4積極推行施工后期的精細化、專業化管理
針對橋體綠化后期管理工作面大,對專業技術要求高,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特點,探索采取精細化和專業化的管養模式:由專業綠化養護公司承接市區內所有立交橋的管養任務,業主單位將預期須達到的目標、要求量化并入合同條款作為工程質量考核和付款的依據,承包單位積極組織技術力量合理、有效地安排植物的澆水、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養護環節,并定期接受業主的檢查;貫徹執行安全生產全過程管理方針,養護項目經理作為安全責任人組織管理人員參加安全教育培訓,做好詳細記錄,養護人員嚴格遵守安全操作過程,質安員定期組織安全生產檢查,對發現的嚴重質量問題及安全隱患等應及時報告。
5.5樹立全民愛綠護綠意識,提高城市社會風尚
城市園林建設主管部門可采用定期組織園林專家開展技術講座、設置有獎問答、發放綠化知識卡片等互動形式加深市民對綠化美化城市環境的認識,樹立全民愛綠護綠意識,提高城市社會風尚,形成良好社會氛圍。
6結語
目前,武漢市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在城市建設上投入較多,中心城區也將加大立體綠化建設力度。先期開工的岳家嘴立交綠化繼續穩步推進,同時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內環線解放大道三陽路立交、香港路立交、航空路立交和武昌火車站中山隧道將實施橋體綠化。政府大手筆地在中心城區推行立體綠化,尤其是立交橋綠化建設,不能不說是武漢市園林行業的一大發展契機。城市綠化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專家同行必將緊緊抓住這一契機,用專業優勢為武漢市綠化事業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康,夏宜平,張玲慧,等.杭州城區高架橋綠化現狀與植物的選擇[J].浙江林業科技,2003,23(4):47~50.
[2]周先武.廣州市區道路橋體懸掛綠化施工與養護[J].廣東園林,2006,28(3):18~20.
[3]許正強,吳永華,楊永花,等.蘭州市立交橋橋體綠化試驗[J].草原與草坪,2007(2):37~40.
[4]王杰青,王雪剛,陳志剛.蘇州城區高架橋綠化現狀與橋區生態環境研究[J].北方園藝,2006(3):107~108.
[5]盧春薇.廣州市天橋綠化[J].花卉,2008(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