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珍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智力教育新理論。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化學教學,有利于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多元環境,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以充分發展,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科學素養有明顯提高。
一、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內涵
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結構由八種智能要素組成。這八種智能要素是:
第一,語言智能:個體有效運用口頭語言或書寫文字的能力。
第二,數理—邏輯智能:指個體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
第三,視覺—空間智能:指個體準確感覺視覺空間,并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的能力。
第四,肢體—動覺智能:指個體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
第五,音樂—韻律智能:指個體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
第六,人際關系智能:指個體察覺并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的能力。
第七,自知內省智能:指個體有自知之明,并據此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
第八,自然觀察者智能:即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征
1.突出多元性
加德納認為:在這八個領域中,都有發展杰出的人才。換句話說,每個人可能會比較擅長其中某幾項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較弱。加德納強調:每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
2.強調差異性
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而這八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組合使得每個人的智能各具特點,這就是智能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是由于環境和教育所造成的不同環境和教育條件對個體的智能發展方向和程度有著明顯的差異性。
3.注重整體性
人類擁有多種智能,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果僅憑一兩種智能,是不能快速、有效地解決現實問題的。面對不同的問題情境,各種智能所起的作用都不同。因此,各種智能無高低貴賤之分,多元智能理論呼吁對這八種智能給予同等的關注。
4.關注實踐性
加德納強調智能不是上天賜予少數幸運者的一種特殊腦內物質,而是每個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擁有的一系列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特別是難題的能力,是發現新知識或創造出有效產品的能力。
5.重視開發性
人的多元智能的發展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開發。幫助每一個人徹底地開發他或她的潛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種教育體系,能夠以精確的方法來描述每個人智能的演變。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為多元智能而教——促進學生智能的全面發展
在進行教育教學設計時,應摒棄原來只圍繞語言和數理邏輯等優勢智能的慣有思路,對學生的多種智能一視同仁。在設計思想上把多種智能領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多種智能領域和不同的學科教學結合起來,設計出發展學生多方面智能的教學模式和策略,使學生能夠較好地運用并發展自己的每種智能;同時,“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充分認識不同學生不同的智能特點,促使每個學生的智能強項得以充分發展。
2.通過多元智能來教——“揚長促短”
智力理論家斯騰伯格指出: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糾正并彌補自身的短處,那么你的成功智力會很快提高。教師的責任就在于了解每位學生的智能特點和智能水平,恰如其分地加以肯定和引導。因此,在進行教育教學設計時,通過調動不同智能活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使不同智能領域得到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通過多元智能來教”既可以使學生“揚長促短”,又可以直接為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提供有效的借鑒,幫助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思路。
3.創建多元化的教學環境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進行各種形式的問題探究學習,從而展示學生的優勢智能,發展學生的弱勢智能。因為師生、生生間的交往主要是在師生研討、協作,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復雜的知識探究、問題解決的過程除了需要語言智能、數理一邏輯智能等優勢智能外,還需要學生運用自知內省智能和人際關系智能進行學習的計劃、監控、交流和評價。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為化學教學增添了教育智慧,提升了教學藝術,豐富了教學策略,通過深入挖掘教材的多元智能因素,設計多元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使各種類型,各個層次的學生表現自己的才干,開發自己的潛能,它為學生的發展創設了廣闊的舞臺。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棗莊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