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冰 李 尤
在大力倡揚科學發展觀的今天,用現代科學管理之系統論的觀點,看待教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系統論認為,系統是物質的基本屬性之一。世界上萬事萬物無不是由大大小小的系統構成。研究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系統與更大系統之間的聯系,是系統論的主要任務。
系統論為科學發展觀提供了全新的概念和方法。學校管理采用系統理論的一些觀念,對傳統的經驗型學校管理模式和行政型學校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是學校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系統論引進現代化科學的一些概念,如宏觀與微觀、結構與層次、控制與反饋、剛性與柔性、線性與非線性、開放與閉合等,可擴大學校管理人員的思維空間,深化對教育規律和管理規律的認識。
一、運用系統理論指導教務管理工作
1.整體優化
系統論觀點認為,整體不僅是局部的簡單相加,而是“整體大于各個孤立部分的總和”。要保證整體總目標的實現,必須立足于全局,對各項局部作科學分析,充分體現各局部的自身特性、功能,及在整體中的地位、作用,以整體為出發點,對局部區別對待,這就叫“整體優化”。
學校是一個教育組織,要實現教育方針,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就要把教師、學生、課程、教育活動、設備、經費、時間等要素綜合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所具有的功能與性質不是各局部能替代的。學校的系統整體管理就是通過規劃、組織、指導、協調、控制作用使整體功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
整體離不開局部各要素。沒有局部,也就失掉了整體存在的價值。因而學校管理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各院系,有賴于各室、處,乃至于每個教師、每個學生的努力程度。各個局部要素之間又存在差別,各自在整體中的地位不同,作用也不同。有的局部角度上看很重要,但放在整體中則不然,因而切不可片面強調局部,致使整體失衡。在教務管理中,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各院、系,教研室與教研室,班與班,系與系,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存在差別,發展是不可能平衡的,因而管理者應在整體上發現這些差別,看到這些不平衡并進行統籌合理安排,注意多樣性、分散性與靈活性。同時,還要強調統一性、集中性與規范性。
2.合理組合
學校組織的系統圖就是一種組合。學校領導班子是一種組合,課程的設置是一種組合,院系的設置是一種組合等等。什么樣的組合才是合理的組合呢?筆者認為,要具備以下要素:
(1)有序性。它反映了事物存在的客觀條件,可以表現為前后銜接的連續,以及層次與比例的關系。
(2)聚合性。把各個要素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防止組織內部的排它、異己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組合的作用。
(3)適應性。隨外界環境的變化,新事物的產生,不斷調整組合的適應能力。
3.開放與閉合
用科學發展觀來深化教學管理的改革,同樣適用于系統論。因為所有系統都是具有開放性,表現為有機體與外界環境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因此,教務管理者一定要有開放的觀點,在開放中求進步、求提高、求發展。
閉合也是系統的一種屬性,它要求系統內部各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形成閉合的回路,才能使系統完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功能。
在教務工作中,開放與閉合缺一不可。教務工作是學校工作的子系統,也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校外社會環境、政治狀況、科技發展,道德風貌等,校內各處室、黨政工團、后勤保障等,無不影響著教務的管理,因而應主動面向,適應開放的結果,主動調節與內外的各因素間的關系。而教務工作又是一個閉合的系統,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就是一種閉合,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之間也是一種閉合。
4.動靜平衡
“動”與“靜”是一對矛盾,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靜給系統帶來穩定、平衡、有序,而動卻打破這種狀態。任何系統都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影響著系統的有序、穩定和平衡,它在動態的環境中是難以避免的。教務管理人員要有“動”的觀念,要在“動”的環境中進行調整改造,以建立新的秩序,求得新的平衡。教師的工作調整、教材的修訂、新學科的建立、教學設備的更新、學生基本情況的變化、就業觀念的更新等都屬于教務工作中的“變動因素”。筆者認為,應根據這種變動進行調整,順應改革的變化,掌握“動”、“靜”結合規律,取系統的變應,以形成新的平衡。這也是以科學發展觀念面對新形勢的變化。
二、教務工作與用系統論轉變教學理念
管理理念的創新是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時代系統論管理的精髓。教務工作的管理更要求改革創新理念。
1.教育導向目標的轉變,是系統論動態變化的發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多層次、多樣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找準市場需求,培養技能型人才,增強動手能力的訓練,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從以學科為中心轉變到以技能訓練為中心,轉變到實現就業目標的觀念上來。教學場所從學校擴大到企業,教學者從教師擴展到企業工人師傅,教學方式從個體學習擴展到團隊合作,讓學生做到“精一行、會兩手、學三招”。
2.一體化整合的教學方法是合理組合的新形式
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在實際訓練中通過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某一教學任務,以產促教,以教興產,使教學、實踐服務一體,使教學更貼近實際,貼近生產、貼近市場,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減少了專業課教學中的重復。一體化整合的教學方法在于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生命世界和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一體化整合就是教與學、傳統式教學與開放式教學的新的合理組合形式。
3.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管理行為是系統論整體優化理念的發展方向
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服務思想,是整個教學管理的全局。在后現代化教學理念中,在完成黨的教育目標中,培養人才是全局,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是全局,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領導與學生之間等等,都是全局理念中一個子系統。一切教學管理工作都應圍繞這個全局進行。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我國職業教育的宗旨決定的,反映在教育觀念上,提倡個性充分自由地表現和發展,鼓勵個性,標新立異,發展理解力、判斷力和獨創精神。“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團隊活動與群體組合,提倡師生互動,學生間相互交往、相互合作,通過合作與交往,學會理解與尊重。
職業學校的教務工作應緊緊向心于學生這個中心、這個主體、這個全局,整體優化各方面的力量,調整好方方面面的關系,調動一切教學教育要素,來實現學校的教育目標。
(作者單位:路冰,江蘇省蘇州職業大學;李尤,河南省開封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