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偉
教師進行教學,不僅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而且應關注學生的習方法。教師應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并且把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放到重要的地位。學生的學習方法好,學習效率就高,對知識領會得深,學得快,學得活,而學習負擔又不重,興趣濃厚。
一、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
要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首先就要了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要了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不能僅局限于了解學生的一些具體學習方法,如做題的方法、記憶的方法等等,而要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他們的學習過程。因為學生能否把所要學習的東西真正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或者能夠把多少所要學習的東西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全都要通過學習過程,并且由學習過程所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體現或貫穿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之中。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現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關卡”和問題,就能從總體上了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從而也就可以從總體上對他們的學習進行指導。
二、幫助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要使學生掌握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和改變一種不好的學習方法,就意味著要使他們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和改變一種不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必須認真地下一番功夫。
首先,不能強迫推行學習方法。哪怕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只能讓學生自愿地接受,自愿地結合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這就需要啟發他們的自覺性,適當地向他們作一些介紹或說明,讓他們經過試用,體會到這些方法的好處。這樣,才能使他們愿意接受。
其次,創造一些條件,使學生能夠持續地運用這些方法,直到養成習慣。任何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只有經常運用以至養成習慣才能發揮和顯示出它的作用。
有時,學生已經習慣了一種不好的學習方法,要讓他們改變這種方法,采取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就更加困難。在教學中,教師為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要求學生自己先閱讀教材,自己掌握要點,自己尋求疑難問題的解答等等。開始時,有些學生很不習慣,甚至提出“還是老師講解好”。所以,有相當一段時間,教學進展并不順利,效率也未見提高。但是,在教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掌握并習慣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后,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顯著增強了。
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并形成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韌性,付出不懈的努力。
三、要同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同步進行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會怎么學。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呆呆地聽,照標準答案答題,不讓他們獨立思考,學生就會不動腦筋,以至養成懶得思考的習慣,自然就談不到學會正確的思想方法了。反之,如果老師能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進行充分思考,學生就會常動腦筋,逐步養成愛動腦筋的習慣,學會一些正確的思想方法。
再如,教師如果只顧自己教,不管學生的學習方法如何,學生就不會注意自己的學習方法,因而也就不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反之,教師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也就會注意自己的學習方法,自覺地尋求好的學習方法,改變不好的學習方法。
這就說明,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學生的學習方法改進,學習效率提高了,思想活躍了,自然也就會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又會使教師受到啟發,進一步推動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這樣就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就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四、教師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一個根本性問題
如果教師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好,或者是自己就沒有自覺注意過學習方法問題,說不清自己的學習方法,也體會不到學習方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那又怎么能夠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呢?
所以,教師應該認真地考慮和自覺地注意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地學習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并且逐步深入地對學習方法問題進行一些探索和研究。一是要讀一些關于學習方法的書籍和文章,并結合實際進行分析。二是要以身作則,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不斷總結,以加深體會,使自己既有感性經驗,又有理性認識。三是要把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改進備課方法結合起來。四是要向學生學習,一方面關注發現和學習好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還要從他們在學習方法上存在的問題中摸索出一些規律,以對他們進行指導。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