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昌
隨著金融風暴的蔓延和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和經濟狀況聯系密切的就業問題也越發突出,而作為“就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同樣也感受到了這樣的壓力。以下,筆者就金融危機對職業教育產生的影響以及應對措施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新危機下的新壓力
2008年下半年,特別是美國雷曼兄弟公司于9月申請破產保護后,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并迅速演變成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受其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增幅回落較快,投資增長有所放慢,工業生產顯著放緩,原材料價格和運輸市場需求下降,消費熱點迅速降溫,部分企業經營更加困難。經濟危機對國際勞動力市場造成了嚴重沖擊,這對近年來習慣于就業市場大量需要技能人才、“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技工院校來說,無疑是嚴峻的考驗。
世界金融危機給我國制造業帶來一定的沖擊,技工院校學生就業前景不容樂觀。以保定市為例,作為保定市標志性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如長城汽車公司、英利新能源公司、中航惠騰風電設備公司、立中車輪等大中型企業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市場影響,生產任務計劃一再下調,個別生產線已停產,不少員工因故被迫下崗,某些在崗員工只得接受下調工薪、減少工作量的現實。在此情況下,企業面向社會招錄員工的情形已成為明日黃花。
來自招生就業部門的信息表明,近幾個月來,前來招錄畢業生的企業數量較之往年明顯減少,所提供的薪酬待遇也偏低。“出口”的不暢對于2009年及今后幾年在“入口”前徘徊的考生也是一道難題。今后一段時期內職業院校的招生形勢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二、新危機下的新思路
在經濟格局出現動蕩、企業重新洗牌的時候,作為對就業市場最敏感的技工教育,要有預先意識,要走在市場前頭,堅持技工院校經過實踐證明的正確辦學模式。
1.把握市場,提高層次,突出特色
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有滯后性。技工學校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發展的眼光聚焦在市場上,把握市場規律,尤其要針對世界金融風暴中企業倒閉、裁員帶來的就業需求變化進行分析。因此,做好就業現狀的調研和今后幾年就業形勢的分析十分重要。
技工院校學生就業主要是面向制造業和服務業,崗位多為一線操作,在就業市場上屬于相對弱勢的群體。因此,金融危機對就業市場造成的沖擊必須引起技工學校的高度重視,并采取積極的措施,走向市場,走入企業。一是要和企業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二是加強訂單培養模式的推進力度,簡單說就是“走進企業找訂單”。實力強的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強;訂單教育基本可以保證把招進來的學生提前安排就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企業出現的困難正是國家經濟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企業在裁員的同時也在進行內部調整,這既是壓力也是機遇。
中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發展趨勢,高新技術企業的拓展,都是對技工教育的考驗。為此,技工院校要趁傳統低端產業撤出、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的時機,不斷提高技能人才的素質,進而讓品牌產業、自主創新企業立足。把握機會適應市場需要,調整專業設置已成為擺在技工學校面前的重要課題。必須抓緊調整專業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才能適應新興產業的需求。具體講就是減少中級班學生,著重開拓高級工、預備技師班,力求使高級工以上學制學生數占總招生數的50%以上。在課程體系上,將傳統學科體系改革為與產業緊密相連的職業行動導向課程,對代表就業關鍵能力的專業課,大力推廣校企聯合,施行“做中學”的教學方式,增加動手實際操作過程。
2.堅持為就業服務,滿足市場需求
第一,要堅持服務就業方向不動搖。服務就業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辦學準則,是任何時候都應該堅持的立身之本。要緊緊圍繞就業工作的需要,對技工學校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作出安排,切實提高技工學校的就業率。在當前形勢下,要充分發揮技工學校作為技能人才綜合培養基地的作用,加大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城鄉勞動者創業培訓的力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促進勞動者盡快實現穩定就業。
第二,堅持高端帶動戰略不動搖。高端帶動是指引技工學校發展的方向,是推動技工學校持續發展的動力。要緊緊抓住高技能人才培養這個高端,通過大力開展高級技工、預備技師培訓,不斷提升技工學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進而帶動技工教育整體協調發展。高級技校、技師學院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擴大高級技工以上的培養規模,提高培養質量,為企業發展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
第三,堅持能力為本的辦學思路不動搖。突出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是技工學校長期以來根本特色,要強調培養與經濟發展特別是與企業崗位相適應的能力,包括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各種技術技能、知識技能和復合技能,以及市場就業和企業生產所必需的學習、溝通等核心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既能講授文化理論又能指導實踐操作的一體化教師。要加大一體化課程的開發,打破傳統學科教育模式,突出能力本位,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
第四,堅持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不動搖。校企合作是連接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培養與成才的紐帶,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要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建立有行業、企業參加的專業咨詢委員會,切實從企業需求出發,通過校企聯合制定培養計劃、開展多元培養、共享師資資源、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的資源優勢,共同培養企業適用的技能人才。
三、新思路引領新起點
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必須要堅定信心,積蓄力量,謀求更大發展。信心從哪里來?
一是來自一個基本的估計。這次危機導致的困境不會過久,不會像上一輪的職業教育低谷期那么漫長。上次的危機是緣于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產業結構隨之轉型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多數工人失業造成的,它導致技術人才紛紛下崗失業,技能遭受鄙視之風彌漫社會。而這次的困境是緣于美國的金融危機,我國所受的影響是相對較小的。
二是信心來自對我國經濟的正確看待。我國歷經了3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里國力最強、抗風險能力最強的大國,同時我國巨大的國內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活力,政府也正在積極的采取對策擴大內需,增加投入,拉動經濟快速增長。這些都是自信的源泉。
三是信心來自職業教育政策。在大規模投資啟動基礎能力建設的決策中,職業教育也位列其中,這無疑是既有利可圖又鼓舞人心的,技工院校要爭取充分利用這部分資金謀求發展。
四是信心來自實力。經過近年來技工教育格局的布局調整,多數技工院校已今非昔比,規模、理念、師資、設施、管理、質量都不斷發展,有較強的抗危機抗風險能力。更何況技工院校本來就是靠艱苦創業在風雨坎坷中打拼出來的,這種在逆境中拼搏的經驗和能力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實力決定一切,沒必要有恐慌心理和悲觀情緒,越是在困境中越能發現軟肋和痛處,這無疑是為技工學校提供了一個發現問題的機會。抓住機會,苦練內功,積蓄力量,借此實現學校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創造性等目標,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技工院校一定能夠度過時艱,為職教下一輪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高級技工學校;河北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