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濤
堅持工學結合、開展頂崗實習,是我國職業技能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通過開展頂崗實習能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的共贏,尤其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更需要通過開展頂崗實習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適應將來工作需要,為學生增強就業競爭力,也為學校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近年來,作為廣西區內規模最大的中職技工學校,筆者所在學校高度重視頂崗實習,從畢業班到非畢業班,從小規模到大規模,均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筆者作為學校的專業教師曾多次帶隊赴企業實習,對頂崗實習在推進職業技能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深為認同,也對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有著親身體會。
一、頂崗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頂崗實習的順利實施必須依靠學校、企業和學生的相互配合。在校企雙方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學生作為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對頂崗實習是否理解和配合,能不能遵章守紀、吃苦耐勞、技能熟練往往成為頂崗實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這些問題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以下幾方面:一是學生認為頂崗實習不是正規的教學過程,簡單地認為是去當企業的廉價勞動力,因而抱持無所謂甚至不滿的態度;二是學生認為上班時間太長,每天工作都超過8小時甚至還要加班,太辛苦;三是學生認為企業管理太嚴格,令人無法忍受;四是學生認為頂崗實習影響了要在校內才能完成的各類技能考證和考試,實習減少了理論學習的課;五是學生認為頂崗實習沒有技術含量,枯燥無味,學不到真正有用的東西。這幾個問題在學生中表現比較普遍,我們依次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個問題實質是學生期望值過高,對頂崗實習不認同。第二個問題是學生是否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三個問題是企業對學生的管理方式與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存在差異的問題。第四個問題是工學之間協調安排的問題。第五個問題則是頂崗實習的專業是否對口的問題。
二、解決頂崗實習問題的應對之策
上述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隨時出現抵觸情緒,使實習無法順利進行。要解決上述問題,關鍵在于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尤其要充分掌握學生在由校入企所經歷的思想變化,有針對性地糾正學生的思想偏差,切實考慮學生的正當要求,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頂崗實習的積極性。
1. 提高學生對頂崗實習的思想認同度
(1)學校要積極開展關于開展頂崗實習宣傳教育。動員教師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宣傳,使學生不斷強化對頂崗實習重要性的認識,使其認識到中職教育的目的是學以致用,把頂崗實習看作是走向正式工作崗位的前奏,通過實習克服許多就業前的心理障礙,并對自身的職業價值做一個全方位的考評,從而更好的增強競爭力,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主性,并樹立大家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適應力。通過這樣一些理念的教育,可以增強學生參加頂崗實習的意愿,消解學生的錯誤認識。
(2)加強對學生的愛崗敬業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在任何一家用人單位,愛崗敬業是對員工素質的基本要求,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只有腳踏實地、吃苦耐勞,辛勤耕耘的員工,才能得到企業的肯定,才會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使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這方面的素質。此外,學校也可以在學生頂崗實習前進行一些這方面的強化訓練。如我校對部分班級學生在進企業前實行半個月的軍訓,通過軍訓強化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塑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做好學校日常管理和教學模式與企業管理模式的對接,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自然過度。要將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融入學校的日常管理特別是校內實習管理中,結合學校實際將企業的管理制度和車間管理規定納入職業輔導和指導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進企業前就對企業日常管理制度、生產流程、勞動安全、勞動保護等規章制度有充分了解,并用于指導學生言行,養成良好習慣。在引入企業管理制度時,使學生充分認識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防止學生因對某些制度條款錯誤認識而形成抵觸思想。
從就業競爭力的角度讓學生明白頂崗實習并不是非得專業對口。要讓學生認識到頂崗實習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只要找到合適的實習崗位,只要與所學專業有聯系,并不必須專業對口。
2.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重新構建學校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調整好“工”與“學”的關系,真正實現工學結合,工學相長。
(1)根據實際編造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材。以適用、實用、夠用為目標,體現工學結合,編寫符合實習單位實際的設備、技術、管理、企業文化的校本教材、講義和指導書,幫助實習學生尋找或提出研究的課題,確定學生應完成的具體任務或項目,并給予及時的指導和提高,讓頂崗實習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相互貫通,有機結合。
(2)根據企業需求建立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以職業教育理念為先導,轉變以學校為中心的單向思維模式,打破傳統的學期、假期觀念,樹立以企業需求為中心的理念,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圍繞企業需求制定教學計劃,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培養模式,建立彈性的教學管理過程,適時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企業生產旺季時安排學生頂崗實習,淡季時安排學生回校學習,根據需要進行工與學的多次交替。
(3)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結合企業實際,積極采用現場教學法、安全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等構成系列的教學方法,不同類型的課程教學結合現場實際的設備、技術和管理等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組合。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四是大力調整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將學校課程、企業課程、社會課程有機融合。實施課程重組和調整,打破傳統課程體系,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做到教學安排有利于提高學生職業素質,有利于提高職業技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建立適應工學結合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綜合素質教育相統一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動態結合。特別是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不僅要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更要加強對學生非職業能力的培養。合理精減理論課內容,降低理論課難度,將“兩課”增長率 和職業指導課貫穿實習過程進行教學和考核,增加或增設結合所在企業的設備、技術、管理、企業文化開設相應的設備維修維護、技術應用與開發、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現代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等等 課程或課時比例和學分,建立以崗位目標要求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原本在校內實施的課程,可放在企業的真實環境中進行,由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結合生產實際,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工作安排選擇時間參加集中授課,解決學生工有余而學不足的問題,保證理論計的授課量。
(4)實施多元化的綜合評價體系。打破單純以課堂考試結果評價學生的傳統做法,建立突出學生職業素質的實習全程評價、校企多元考核的開放性評價體系。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融入到對學生的評價指標體系中,實現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與生產實踐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及要素的全方位結合。突出能力導向,將能力訓練、知識學習、素質培養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體現頂崗實習評價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對實習學生進行綜合的考核和評定。同時還要制定新的對實習指導教師和學生的管理辦法,規范管理。
(5)實施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積極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學籍管理可以在學校和企業間流動,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人員的工作崗位也可以跟隨學生流動。同時,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都要改變傳統做法,變共性管理為個性管理,變面對班級管理為面對個人管理,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通過管理機制改革,加快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科學規范地向前發展。
(6)加強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建設。用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以生產帶動實訓,實施訂單式頂崗實習,豐富頂崗實習內涵,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使學生在校內即可獲得真實企業環境中的實訓,降低教學成本,促進產教結合。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共建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引進企業資金、生產技術和管理制度,學校接受企業訂單安排學生實習,可以充分增強學校對頂崗實習的管理,并深化學校在實習管理中的改革。
3. 深化校企合作,探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雙方在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中的優勢
校企應建立雙方共同參與的實習管理機構,共同制定教學方案、實習計劃和管理方法,妥善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內容、流程、方式,明確雙方在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中的權力、義務以及學生實習期間雙方的管理責任。各種安排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確保實習的內容、場合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建立及時準確的學生信息反饋制度,發揮各自的優勢,妥善處理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產生的問題。校企要簽訂合作協議,共同負責學生實習管理,形成學校企業、帶隊教師、企業班組長、學生干部四個層級的梯度管理。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帶隊教師既是班主任,又是生產指導者,企業班組長既是企業生產管理人員,又是學生的實習指導老師,學生干部既是實習學生,又是學生生產、生活秩序的管理者。對于一些長期的合作企業,雙方要盡量固定帶隊的實習教師和負責實習管理的班組長,以便強化合作管理關系。
確保頂崗實習的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找到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利益共同點,并以此為中心構建相應的管理制度,從而實現三方的互利共贏。堅持工學結合、開展頂崗實習,是國家對職業技能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政策,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趨勢。如何進一步完善頂崗實習管理,是一個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探討創新的課題。
(作者單位: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